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在这世上,什么都好说,唯独这两件事情最重要,也最难把握。因此从来就是,嫁错郎的不少,入错行的同样也很多,既现实又无奈。嫁错郎的就不要说了,一时冲动,难免走眼,结果只能是快乐一阵子、痛苦一辈子。而入错行似乎就是一个选择和智慧上的问题了。实际上,这还不算是最惨的,有很大一部分人即便入对了行,如果不是有幸碰上明主,最终也难免无法施展才华,甚至以付出性命为代价。
碌碌之辈就不要说了,在哪都是个饭碗。令人痛惜的是那些清明贤达之士,因为自己的一时不慎、不辨真伪,盲目追随了一个昏庸无能、难成大器的领导,以至于到头来虚度一生,悲催落幕。在《三国演义》中,良臣择明主的固然很多,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自己智慧超群、忠诚不二,自己的顶头上司却是笨蛋透顶,无论怎么扶也都是扶不起来的。很显然,此种现象在《三国演义》中总是不乏其人,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陈宫之于吕布,黄权、李恢、王累之于刘璋,桓范之于曹爽了。
先说陈宫,本是中牟县的县令。因为曹操刺杀董卓败露,被董卓发下缉捕文书到处捉拿,曹操一路逃窜,也就到了中牟县,结果被陈宫一眼认出直接给捉拿了。陈宫原本正义之士,当得知曹操的刺杀行动是为国除害时,干脆辞官不做,定要追随曹操干一番大事业。曹操见此当然很高兴,就带着陈宫到了故交吕伯奢的家中,就在吕伯奢忙着为两人准备饭菜杀猪宰羊的时候,或许就是曹操逃亡路上,惶惶如丧家之犬,听到磨刀霍霍,就误以为这家人要杀他。于是来了个先发制人,把人一家全给杀了。陈宫一见,大吃一惊,上前理论。岂不知,曹操却在无意中说出了这样一句遗臭万年的话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正直仁义,本性善良,追随曹操,原本是为了国家前途命运,今见此人如此狠毒,觉得将来必为国家祸患。于是,不辞而别,离曹操而去。私放逃犯,官没有了。陈宫只能独自流落江湖,先投东郡,却终究不遇明主,难有作为。
但千不该万不该,陈宫不该投到吕布手下。曹操不是善良之辈,那吕布一个三姓家奴,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要说起初还行,吕布对陈宫还算言听计从,但随着后来战果不断扩大,吕布胸无定见的弱点就显露出来了。这还不要紧,有陈宫撑着,还不至于影响大局。问题是吕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好逞匹夫之勇,且言而无信。面对曹军围困,陈宫屡次献计,却因为吕布贪恋美色,眷恋妻子,一次次错失良机,最后大军覆没,吕布和陈宫也被曹操生擒活捉。
大丈夫纵横沙场,既然被擒,有死而已。陈宫义无反顾,面对曹操的一再相劝,始终不肯投降,直接去了刑场,引颈待戮,引得曹操这个奸雄也是不胜唏嘘。反观吕布,却是贪生怕死,一再哀求。但到了此时,天下人谁不知道你吕布不义之人,哪里还会有人敢用呢?最后,终被曹操斩于白门楼。吕布只是一个不讲信义的武夫,有陈宫这样的谋士却不能善待,灭亡也是必然。只是可惜了陈宫,枉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依附于这么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身上。
而接下来的几个人更惨。西川刘璋虽贵为帝世之胄,却是毫无主张,暗弱无能。想当年,因为刘璋手下别驾张松提前将西川地图献于刘备,并向刘璋进言,让刘备入川帮助抵抗张鲁。想这么一条引狼入室的歹毒计策,身为西川之主的刘璋竟然就答应了。正要修书出使刘备的时候,刘璋主簿黄权赶紧出来劝谏,但刘璋一听就烦了,对着黄权就是一顿训斥。接着从事官王累又出来劝阻,而刘璋依然我行我素,听不进任何意见。待将将二人赶出大帐,就派法正出使刘备去了。于是刘备大军兵不血刃,一路入川。等刘备大军要到的时候,刘璋就要前去迎接,这时手下谋士李恢又出来阻拦,说若刘备入川,是纵虎于山,将盐点茶也,何能制止乎?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再傻的人也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刘璋不,不仅不听,反而勃然大怒,命令左右将李恢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