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核安全局
发布文号: 国核安办〔2006〕173号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
2006年12月19日至20日,我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按纪要要求做好相关工作。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附件一:《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会议纪要
2006年12月19日至20日,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以下简称《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的专家参加了审查会。编制单位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列席了会议。(参会人员名单附后)
会议听取了《设计准则》编制单位和审评单位的汇报。重点围绕审评意见中提到的25个问题和征求意见稿反馈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主要意见如下:
1. 核承压设备的设计和采购可以主要遵守ASME规范。如果采用不同的标准或规范,则需论证没有降低安全要求,并注意不同标准体系的接口相容性。
2. 设计者需根据高温气冷堆的技术特点进行PSA分析。对于外部事件PSA,可以先做简化地震PSA分析,暂不考虑火灾和洪水等其它外部事件的PSA分析。
3. 关于严重事故的分析应充分结合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特性。燃料最高温度不超过安全限值是高温气冷堆确定论分析的判断标准。在设计基准事故和超设计基准事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者与安全当局可协商选择特定的、发生概率更低的事故序列进行分析。
4. 所用安全分析软件需进行验证与确认。HTR-PM安全分析软件主要引进自德国,德国已经做了大量验证,并在HTR-10上进行了验证。设计者还应针对HTR-PM进一步做验证工作。
5. 现有球床和柱状高温气冷堆上均难以进行堆芯功率分布测量。因此需确保设计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6. 应仔细考虑停堆裕度和反应性抑制有效性问题。
7. 从球床高温气冷堆堆芯的特点看,流道堵塞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8. 需提供燃料元件单球功率设计限值的依据。
9. 建议机械承压设备的安全级别分为三级,即安全1级、安全2级、安全3级。
10. 爆破膜爆破动作后,关闭隔离阀,包容体仍具有包容功能,能建立负压通风环境。
11. 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容量应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对于余热排出系统的外部事件防范,应在今后的设计中进一步考虑。
12. 控制棒系统定义为第一停堆系统,而吸收球系统定义为第二停堆系统。控制棒与吸收球系统采用两路不同的电源系统供电。
13. 应对氦气管道作为高能管道进行分析,并补充LBB的分析。如果某一假想破裂导致了飞射物的产生,则进行飞射物效应的评定。
14. 对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应将强度试验次数计入疲劳分析中。
15. 尽量将三大壳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对于热气导管壳体,需做LBB分析。
16. 在选取热气导管壳体材料时,对材料的冲击韧性予以重视,以满足LBB分析的要求。
17. 关于蒸汽发生器在役检查问题,需在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中详细论证实现方案。
18. 因主氦风机本身不是安全级设备,可按抗震II类设计,不需要考虑安全停堆载荷(SSE)。
19. 对于石墨堆内构件应力循环不超过105可不进行疲劳分析的准则,需提供有关的依据或更充分的论证。
20. 需开展陶瓷堆内构件抗震的更详细分析。
21. 一回路压力泄放系统排放的气体应满足有关排放要求。
22. 需提供不设置污染氦气贮存系统的论证材料。
23. 应在废物处理系统设计中强调废物量最小化的要求。
24. 有关厂内辐射防护的设计准则应进一步细化。
25. 高温气冷堆的乏燃料元件,不经处理就可以做长期中间贮存。随着技术发展,将来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后处理。
会议认为,为促进高温气冷堆的发展,编制《设计准则》十分必要。《设计准则》(送审稿)已较好地体现了设计者和审评者达成的共识,可以用于指导HTR-PM的设计,并可为HTR-PM的审评提供参考。
专家建议,在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准则》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国家核安全局将《设计准则》作为技术文件出版发布。附件二:专家名单
附件三:参会人员
发布文号: 国核安办〔2006〕173号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
2006年12月19日至20日,我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按纪要要求做好相关工作。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附件一:《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会议纪要
2006年12月19日至20日,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设计准则》(以下简称《设计准则》)(送审稿)专家审查会。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苏州核安全中心的专家参加了审查会。编制单位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列席了会议。(参会人员名单附后)
会议听取了《设计准则》编制单位和审评单位的汇报。重点围绕审评意见中提到的25个问题和征求意见稿反馈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主要意见如下:
1. 核承压设备的设计和采购可以主要遵守ASME规范。如果采用不同的标准或规范,则需论证没有降低安全要求,并注意不同标准体系的接口相容性。
2. 设计者需根据高温气冷堆的技术特点进行PSA分析。对于外部事件PSA,可以先做简化地震PSA分析,暂不考虑火灾和洪水等其它外部事件的PSA分析。
3. 关于严重事故的分析应充分结合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特性。燃料最高温度不超过安全限值是高温气冷堆确定论分析的判断标准。在设计基准事故和超设计基准事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者与安全当局可协商选择特定的、发生概率更低的事故序列进行分析。
4. 所用安全分析软件需进行验证与确认。HTR-PM安全分析软件主要引进自德国,德国已经做了大量验证,并在HTR-10上进行了验证。设计者还应针对HTR-PM进一步做验证工作。
5. 现有球床和柱状高温气冷堆上均难以进行堆芯功率分布测量。因此需确保设计有足够的安全裕度。
6. 应仔细考虑停堆裕度和反应性抑制有效性问题。
7. 从球床高温气冷堆堆芯的特点看,流道堵塞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8. 需提供燃料元件单球功率设计限值的依据。
9. 建议机械承压设备的安全级别分为三级,即安全1级、安全2级、安全3级。
10. 爆破膜爆破动作后,关闭隔离阀,包容体仍具有包容功能,能建立负压通风环境。
11. 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容量应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对于余热排出系统的外部事件防范,应在今后的设计中进一步考虑。
12. 控制棒系统定义为第一停堆系统,而吸收球系统定义为第二停堆系统。控制棒与吸收球系统采用两路不同的电源系统供电。
13. 应对氦气管道作为高能管道进行分析,并补充LBB的分析。如果某一假想破裂导致了飞射物的产生,则进行飞射物效应的评定。
14. 对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应将强度试验次数计入疲劳分析中。
15. 尽量将三大壳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对于热气导管壳体,需做LBB分析。
16. 在选取热气导管壳体材料时,对材料的冲击韧性予以重视,以满足LBB分析的要求。
17. 关于蒸汽发生器在役检查问题,需在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中详细论证实现方案。
18. 因主氦风机本身不是安全级设备,可按抗震II类设计,不需要考虑安全停堆载荷(SSE)。
19. 对于石墨堆内构件应力循环不超过105可不进行疲劳分析的准则,需提供有关的依据或更充分的论证。
20. 需开展陶瓷堆内构件抗震的更详细分析。
21. 一回路压力泄放系统排放的气体应满足有关排放要求。
22. 需提供不设置污染氦气贮存系统的论证材料。
23. 应在废物处理系统设计中强调废物量最小化的要求。
24. 有关厂内辐射防护的设计准则应进一步细化。
25. 高温气冷堆的乏燃料元件,不经处理就可以做长期中间贮存。随着技术发展,将来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后处理。
会议认为,为促进高温气冷堆的发展,编制《设计准则》十分必要。《设计准则》(送审稿)已较好地体现了设计者和审评者达成的共识,可以用于指导HTR-PM的设计,并可为HTR-PM的审评提供参考。
专家建议,在编制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准则》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国家核安全局将《设计准则》作为技术文件出版发布。附件二:专家名单
序号 | 姓名 | 单 位 | 职务/职称 |
1 | 赵仁恺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 院士 |
2 | 赵成昆 |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 | 研究员 |
3 | 赵翊民 | 国家核安全局 | 研究员 |
4 | 钱积惠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研究员 |
5 | 黄坚持 | 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研究员 |
6 | 方庆贤 |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研究员 |
7 | 柴国旱 | 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研究员 |
8 | 陈连发 | 苏州核安全中心 | 研究员 |
9 | 高泉源 | 苏州核安全中心 | 研究员 |
附件三:参会人员
序号 | 姓 名 | 单 位 | 职务/职称 |
1 | 赵永康 | 国家核安全局 | 副巡视员 |
2 | 顾剑峰 | 国家核安全局 | 项目官员 |
3 | 赵善桂 | 国家核安全局 | 项目官员 |
4 | 张作义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院长/研究员 |
5 | 吴宗鑫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总工/研究员 |
6 | 孙玉良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总工/研究员 |
7 | 唐春和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总工/研究员 |
8 | 苏庆善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总工/研究员 |
9 | 高祖瑛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0 | 薛大知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1 | 李 富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2 | 徐小琳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3 | 吴莘馨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4 | 居怀明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5 | 姚梅生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6 | 刘继国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7 | 董玉杰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8 | 奚树人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19 | 张良驹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研究员 |
20 | 孙卫东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高级工程师 |
21 | 梁彤祥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研究员 |
22 | 黄晓津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研究员 |
23 | 曹建主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研究员 |
24 | 张征明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研究员 |
25 | 黄志勇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研究员 |
26 | 刘 伟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研究员 |
27 | 王 宏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副研究员 |
28 | 孙立斌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助理研究员 |
29 | 郑艳华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助理研究员 |
30 | 王金华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助理研究员 |
31 | 江 燕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助理研究员 |
32 | 代声正 |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 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