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木糖醇可防治骨质疏松症

2020年07月01日08:35:02

常吃木糖醇可防治骨质疏松症,医学研究人员认为,老年妇女体内雌激素分泌量锐减是引起骨质丢失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的直接后果是,患者一不小心摔倒就会引起全身性多发性骨折(尤其是瘫痪性髋骨骨折),从而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巨额医疗费用,增添家庭护理费用的负担。

迄今为止国际医学界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采用以下8种治疗方案:

1. 激素替代疗法(使用雌激素、黄体酮、睾酮及其他类固醇类激素药物)。

2. 直接补充钙、镁等矿物质制剂或“羟基磷灰石”超微粉制剂。

3. 补充摄入维生素D、维生素K制剂。

4.口服生物黄酮制剂。

5. 使用鲑降钙素类鼻气雾剂。

6. 适度体育锻炼。

7.注射“人生长激素”。

8.口服双膦酸钠之类药物。

虽然上述疗法确实对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彻底治愈骨质疏松症。据统计,仅美国每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的骨折病例就多达50万例以上,由此产生的医疗费用和护理费高达上百亿美元。美国医学界人士认为,利用药物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并非根本解决办法,最有效的方案还是以预防为主,即防止骨质疏松的形成,时间上应推前至中年期即开始进行积极的预防。不久前,从丹麦医学界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一种人们沿用已久的食用甜味剂——木糖醇不仅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天然预防药,而且对已形成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具有恢复骨密度和改善疏松症状等效果,木糖醇即使常年服用亦无任何毒副作用。

早在20世纪6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医学杂志》已刊载过一篇报道,北欧农村地区的居民很少有人患骨质疏松症,据作者推测,这一现象很可能与当地人大量食用木糖醇有关。在医药公司的赞助下,1994年,一些丹麦医学研究人员开始着手进行木糖醇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动物试验。他们首先将实验小鼠的子宫及卵巢切除,从而使其雌激素分泌量锐减。经测定,这些小鼠的骨密度开始直线下降。然后,研究人员将木糖醇混合在饲料中喂饲去势小鼠。几个月后检查发现,凡喂饲含木糖醇饲料的去势小鼠,其骨密度已逐渐恢复正常(与未去势小鼠基本相似)。丹麦研究人员所做的另一项动物试验证实,在饲料中添加木糖醇后,老年雌鼠骨密度很快停止下降并有上升趋势。提示木糖醇确有使动物骨密度恢复正常(即增强骨质)的显著功效。上述报道引起欧美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因为骨质疏松症在西方国家早已成为棘手病种,迄今各国医学界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甜味剂,人类食用木糖醇至少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气候寒冷的北欧地区盛产的所谓“桦树糖浆”,其主要成分即为木糖醇。在北欧国家几乎所有农村人家都会自制桦树糖浆(用白桦树木片加水熬制而成),它能代替白糖用于甜品和饮料中。在大自然中则以草莓、悬钩子和李子等水果以及白桦树、玉米心和菊苣等植物的木糖醇含量最高。顺便提一下,人体也会产生少量木糖醇(它是糖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是人体固有物质之一)。木糖醇具有清凉的口感,甜味接近于白糖。更重要的是,木糖醇所产生的热量仅为白糖的40%,且食后不会使血糖立即升高,非常适合作为糖尿病病人食品的专用甜味剂。

过去十年来,西方一些学者对木糖醇的药理作用做了大量探索性试验与研究。据国外发表的科技文献报道,木糖醇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首先,木糖醇有出色的抑菌作用,尤其对引起龋齿的“变形链球菌”有良好抑菌作用,故可用于防治龋齿与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其次,木糖醇对引起儿童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也有强力抑菌作用。国外一家公司已据此开发上市了一种儿童中耳炎患者专用的以木糖醇为主要原料的洗鼻剂。另据国外报道,妇女经常服用木糖醇,可以预防讨厌的阴道白色念珠菌病(即霉菌性阴道炎)。美国和欧洲各国现已开发上市了多种含木糖醇的漱口液、牙膏和其他口腔卫生用品。

此外,木糖醇在国外早已作为多种糖果、口香糖等食品或软饮料的甜味添加剂,以取代食后会使人发胖的白糖。木糖醇也能直接加工成含片、咀嚼片或口服液等产品。据了解,木糖醇对人体非常安全,西方曾有报道说,志愿受试者最大剂量一次口服80克木糖醇后未见任何副作用。少数人服用木糖醇后会引起腹泻,但只要停止服用即可恢复正常。据悉丹麦医学研究人员已向该国卫生部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建议政府将服用木糖醇(剂量为每人每日30~60克)作为中年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措施。因为迄今为止木糖醇是人们所发现的最佳天然抗骨质疏松食品。

据了解,我国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不容乐观。而我国有丰富的玉米心等农副产品资源,且山东、河北等省早已建立木糖醇生产基地,并形成规模化生产。建议我国卫生部门将木糖醇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作为重点课题之一,并由政府直接划拨科研经费展开研究,以促进我国老年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情缘阅读小编为您介绍常吃木糖醇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内容,本网老人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养生保健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以便让老人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

责任编辑:张小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