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武)文化形式,伴随着中国文化几千年,伴随着中国人格斗、健身、养生几千年。《易》是汉文化的根源,拳是“易上手”与“易上身”的实践体验。老年人练习内家拳要注意什么?老人适合打什么拳?一起和情缘阅读网看看吧。
一、进步高提,缓慢不稳
这是在走步时常犯的毛病。正确的步法应该是“退步高、进步低”,这样才灵活迅速而且稳定。退步时蓄力,表现为“起”,而进步时为发放,表现为“落”,一“落”当然是“低”,岂有高提之理?由高到低产生强大的势能,威不可挡,迅捷无比。
造成“进步高提”的原因是仍然没有摆脱日常走路的习惯,迈步前行。真正的中华武术一定要克服这种日常的走路习惯,而形成整体运行的新的运动模式。“进步高提”必然导致“缓慢不稳”,二者互为因果。而步子的缓慢不稳是格斗搏击之大忌。快打慢显而易见,不稳“无根”实在是冒险。
二、低头猫腰,神劲不正
“低头猫腰,拳技不高”,此乃武林前辈的经验之谈,实为中肯之论。“低头猫腰”破坏了“内家拳”的“体直”原则,使脊柱形成“后天”弯曲状态,而没有恢复到脊柱垂直的“先天”状态。正确的中华武术应该是堂堂正正背紧腰直,绝无“低头猫腰”之猥琐病态。“黑狗钻裆”或“低头猫腰”企图抱腿或攻击下盘在实战中只能被打得头破血流。
三、手臂僵直,劲力不济
手臂僵直,必然导致手臂的局部之力打人,力量当然有限。手臂应松紧适宜,富有弹性,且应与躯干连成整体。一旦僵直,怎能产生强大的爆发力呢?手臂僵直,必然导致劲力不济、不畅、不达,身体之劲也被肩关节断开、切开。常人打人时,常将拳握得铁紧,这正是手臂僵直之状态。以此状态击打是形不成多大力量的。
四、浮气于胸,劲气不沉
气一浮于胸,必有胸闷憋气之感,呼吸不顺畅,劲力发飘无力。故古人有“气沉丹田”并非真的将呼吸之气沉进小腹丹田处(呼吸只能是肺的呼吸交换),而是想象气息下降至小腹丹田处,增大肺活量。真正中华武术都应该是“汗流气不喘”,呼吸如虎豹般的顺畅。造成“浮气于胸,劲气不沉”之病态,往往是因为耸肩、含胸驼背。有些人为表示肩部灵活,故意耸肩、沉肩。
以上就是练习拳法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具体的小编会在后面的内容介绍,此外家人也要帮助学习老人健身安全小知识。
责任编辑:慕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