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

2020年07月06日23:28:40
发布部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告
《银川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已于2002年11月28日银川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3年4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银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3年4月28日
银川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保护中、小学校用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学校用地的保护管理。
本条例所称中小学校是指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本条例所称学校用地是指中、小学校现有用地和规划预留用地。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建筑用地,学生、教职工单身宿舍用地以及学生生产实习用地。
本市城市规划区外中、小学校用地的保护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规划、土地、发展计划、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具体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市、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小学校用地的使用进行监督。
第四条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优先、优惠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
第五条中、小学校的规划,由市发展计划部门会同教育、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中、小学校规划确定的用地,在规划期限内不得改变。
第六条城市建设应当保证学校用地,按照下列规定配建中、小学校:
(一)每2万人口区域内设立36个班级规模的中学一所;
(二)每1万人口区域内设立24个班级规模的小学一所。
新建居民区的规划,应当事先征求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配建中、小学校的意见。
第七条中、小学校的生均用地定额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学每生用地高于17平方米;
(二)中学每生用地高于22平方米。
第八条城市规划确定的中、小学校用地,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核定
用地位置和界线。
第九条中、小学校现有用地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用地控制范围,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规划预留用地。
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中、小学校,其规划用地由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教育、发展计划等有关部门审定。
第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中、小学校,其设计方案应当征求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并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中、小学校用地或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因城市建设确需占用中、小学校现有用地的,拆迁人应当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在中、小学校相邻地段予以补还或重建。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现有用地内不得兴建教工家属住宅和与教学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的,不得扩建、改建、翻建,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计划、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逐步予以搬迁或拆除。
第十四条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中、小学校教学用房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得出租、出借;本条例实施前已出租、出借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辖区政府逐步收回。
第十五条在中、小学校用地周围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不得影响中、小学校建设规划的实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间距要求,不得妨碍教学用房采光、通风或者危害学校环境和师生身心健康。
在中、小学校周围100米范围内,禁止规划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和垃圾转运站等产生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废弃物的设施。本条例实施前已经设置的,
由市、县(市)人民政府逐步予以搬迁或者拆除。
第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中、小学校用地或者擅自改变用地性质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出租、出借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学校教学用房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学校用地范围内兴建教工家属住宅和与教学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在学校用地周围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
(一)影响中、小学校规划实施的;
(二)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间距要求的。
(三)妨碍教学用房采光、通风以及危害学校环境和师生身心健康的。
第二十条教育、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中从事学校教育用地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条例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