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信息产业部
发布文号: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2001年是新世纪第一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国通信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加大发展、改革、创新和监管力度,全行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001年通信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4410.9亿元(2000年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1 %;收入完成40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通信业增加值完成 2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通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3%(上年 2.3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7.4%。
邮政发展与建设
2001年,中国邮政积极开拓市场,优化业务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顽强拼搏,奋力攻坚,夺取了“三年扭亏”决战的胜利,为新世纪中国邮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457.4亿元,比上年增长7.4%;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收支差总额实现6085万元。
一、邮政业务至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促进业务种类的多样化
2001年中国邮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业务发展方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使业务种类多样化,不断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用邮需要。
函件业务重点发展账单制作和寄递业务,加大企业金卡、门票类邮资明信片等业务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培育混合邮件等新的业务市场。函件总数累计完成86.9亿件,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邮政商业信函快速增长,完成10.9亿件,比上年增长62.9%。包件业务重点发展大宗包裹,开办了国内快递包裹业务,促进了邮政业务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包件完成9931.2万件,比上年增长3.4%。
特快专递业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业务量全年完成12652.7万件,比上年增长14.7%。
邮政储蓄业务在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支持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储蓄余额大幅度增加。全年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到591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1%;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为8.0%,比上年提高0.9%。
二、邮政财务至以扭亏为目标,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改进财务管理体制,推动业务发展
2001年中国邮政积极推行地县核算一体化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部分直属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提出国家局对省全网财务管理办法,通过合理调整各省的利益分配格局,进一步提高全网的经济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年邮递类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0.1%,邮政金融类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包件收入完成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特快专递收入完成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邮政储蓄完成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包件、特快、储蓄、其它业务等四个专业是总收入完成的主要保证。
全年邮政总支出得到了较好控制,总支出增幅低于总收入增幅7.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支出0.1亿元,比上年下降87.6%。
三、邮政通信网路与能力至进一步完善邮区中心局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网路结构,加快邮政实物网的改造,通信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1年中国邮政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物流网覆盖全国201个邮区中心局,17个拥有现代处理传输装备的大平面枢纽即将陆续建成投产;电子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组合,大大提高了邮件处理效率。
2001年全国邮政拥有自用邮件运输飞机9架,邮船15艘,火车邮箱481辆,各类邮政汽车46161辆。邮路总数21396条,其中:航空邮路1047条,铁路邮路177 条,汽车邮路13293条。全年新增邮路长度2.9万公里,邮路总长度达到310.3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达349.3万公里,城市投递段道达41035条。
中国邮政初步建成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集数据、语音和图像传输功能于一体,为邮政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业务和大规模发展物流等新型业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平台。
电子汇兑系统第二阶段建设提前完成,覆盖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联网网点达到一万多个。
绿卡系统的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完工,邮政储蓄实现全国联网, 97%以上的县市实现通存通取,全国联网营业网点由去年年底的2个增加到2.4万个,ATM机达到4927台,每日异地交易量提高了1.6倍。
四、邮政通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至全面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履行了普遍服务义务,保证了全国邮政通信畅通;国际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1年邮政通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全国邮政局所合计57136处,其中设在农村的41196处;提供邮政全功能服务的局所34044处,电子化支局16366处。邮政信筒信箱225846个。全国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的乡(镇)22901个,开办特快专递业务的县(市)1976个,开办185特快专递查询业务的地(市)285个,开办邮购业务的县(市)1591个。人均函件量达6.9件,局所、服务网点平均服务人口达2.2万人,每百人报刊量为17.2份。
2001年邮政航空快递网建成开通,在国内首家实现了夜航,形成了以邮航为骨干,地面快速汽车、火车邮路为支撑,覆盖26个省(区、市)、304个地(市)的集散式立体快速运输网络。
在2000年普通邮件提速和包裹投递到户的基础上,今年实施了特快邮件提速;推出了电子汇款业务,在部分城市实现了邮政汇款24小时到达。邮政营业网点的服务更加规范,全国县以上城市规范化服务窗口达到80%以上。
2001年,中国邮政与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总数达到52个;与21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国际邮政业务可以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满足市场需求,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型国际业务。
五、邮政建设至投资完成额低于上年
2001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88.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5.6亿元,占投资比重的51.5%;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3亿元,占投资比重的48.5%。
全年完成科技固定资产投资4625万元,完成教育固定资产投资3330万元。
六、邮政劳动工资至围绕减员增效,进一步强化劳动管理,劳动生产率又有增长
2001年末邮政从业人员数为50.6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七、邮政科技至科技总投入增加,科技成果显著
2001年,国家邮政局共下达新技术开发项目113项。本年共完成课题124项(含结转项目)。全国邮政科技总投入21549.2万元,全国登记邮政科技成果297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5项。
电信发展与建设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95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电信业务收入完成3571.9亿元,增长16.1%;全年电信收支差总额实现6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过2000亿元,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
一、 通信业改革取得成效至边组建、边建设、边经营,以改革推进管理、以管理推进服务
2001年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围绕贯彻落实《电信条例》,信息产业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省区市通信管理局组建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开展了专项清理整顿活动;加大对通信建设市场的监管力度,收到了一定效果;对电信资费进行了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有力地拉动了通信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对市场竞争的引导和规范,主导企业竞争力逐步提高,新兴企业快速成长,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形成;加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力度,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标准制定工作,颁布了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机构改革,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等等。在加强行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1年是中国电信业体制改革后新企业运作的第一年。通信企业在改革的同时,抓建设、抓经营,以改革推进管理,以管理推进服务,保持了电信业的快速增长。中国电信面对资费大幅下调、初装费和附加费取消以及业务分流、异质竞争加剧带来的新压力,紧紧围绕着发展、服务、改革的主线,坚持机制、管理和技术三项创新,在2001年重点落实:调整经营策略,加大市场开拓,促进业务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综合治理;精干主业,规划三产,重组整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克服重重困难,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在不平凡的一年取得了新的成绩。
中国移动在成立以来独立运作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围绕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创新推进发展,以改革推进管理,以管理推进服务,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开拓前进,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成为世界上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第一大移动通信运营公司,以辉煌的业绩载入史册。2001年集团公司加入了国际电信联盟,成为有线和无线部门(ITU-T、ITU-R)成员, 发挥产业带头作用,构筑“共赢”的移动数据业务模式,“移动梦网”创业计划获得业界广泛认可。
中国联通持续实现跨越式发展,向创建国际一流电信运营企业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合业务优势得到体现,业务实现高速增长,经营业绩持续上升,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各项业务通信能力迅速增强,短时间内高效建成了覆盖全国的CDMA网络;积极推进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在用人机制实现重大突破,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照国际一流电信企业的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员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高。
铁通公司2001年3月1日正式运营,2001年铁通公司本着“边组建、边建设、边经营”的指导方针,基本完成了机构组建、运营接管、网络改造、互联互通等基础工作。向社会公众适度提供了部分电信业务与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1年是中国网通高速发展的一年,公司继续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道路,坚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电信重组的重大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经营目标;公司战略性地实现了从建设到运营的转变,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从计划、预算到业绩评估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2001年吉通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大力发展通信业务和努力开拓通信市场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建立与管理,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经济效益至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克服种种困难,继续保持两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2001年通信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普遍有较大提高。
中国电信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8.9%;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5.7%;劳动生产率达到51.8万元,比上年增长40%。
中国移动业务总量完成16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7%;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3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资产总额达到3274亿元,资产负债率降低到26.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5.6万元,比上年增长28.9%。
中国联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7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公司总资产约1862亿元。劳动生产率74.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9%。
铁通公司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7.1亿元,其中:本地电话业务总量7亿元,铁路专用业务总量20.6亿元。业务收入完成36.9亿元。2001年,中国网通完成业务收入9.05亿元,比去年增长近600%。公司资产总额已从成立时的2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劳动生产率达到34万元。
中国卫星公司、吉通公司业务收入分别完成3.1亿元、5.7亿元,吉通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是互联网接入和IP电话业务收入。
三、电信业务至传统业务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趋势,新业务依旧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2001年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均保持较快发展,IP电话及互联网接入业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固定电话:用户继2000年历史发展最高记录以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趋势,2001年累计新增电话用户3600多万户,达到1803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1228万户,新增200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6811万户,新增1630万户,占总数的比重达37.8%。住宅电话用户比去年增长24%;N-ISDN用户累计新增40万户,达到108万户,比去年增长57%。
中国电信固定电话达到17887万户,新增3415万户;中国联通固定电话用户16.8万户,新增近6万户;铁通公司固定电话达135.8万户,96.5%为城市电话用户。
移动电话:用户仍迅猛增加,新增电话用户5955万户,达到14480万户,用户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继固定电话之后,移动电话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智能网预付费用户达3450万户,占总数的24%,高于去年;新增1756万户,占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的28%。中国移动移动电话用户达10382万户,突破一亿户;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用户达4100万户,是上年同期的2.2倍,市场占有率达28.3%。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全部封网,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01年无线寻呼业务下滑。
数据业务:继续迅猛发展,数据通信业务中,互联网业务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01年末互联网用户达3600多万户,其中注册拨号用户1732.6万户。数字数据(DDN)用户达43.6万户,帧中继及ATM用户达7.6万户,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中国电信互联网用户累计新增1669万户,达到3204万户,比上年增长108.7%;数字数据网(DDN)用户新增7.8万户,达43.6万户;帧中继及ATM网用户新增3.1万户,达7.6万户;随着光纤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建设的积极推进,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用户发展迅速,年末已达92万户。中国联通2001年互联网用户净增300多万户,累计达到354万户,是去年同期的8倍多。吉通公司互联网用户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拨号用户和专线用户分别增长153%和173%。
2001年长途电话、本地电话通话量发展趋缓,移动电话通话量比去年增长50%,IP电话通话量增长尤为突出,仍以成倍速度发展。移动短信及各类信息服务业务普遍受到用户欢迎,发展迅速。
四、电信建设与能力至移动网络建设继续加快,通信能力不断增强
2001年电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通信能力大幅度增长;其中:中国电信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势头,全年完成投资额1007亿元;中国移动网络建设继续加快,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7%;中国联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8亿元(含CDMA),比上年增长51%;铁通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
至干线光缆建设
2001年通信业光缆线路长度达158万公里,比上年底新增30多万公里,增长30%。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40万公里,新增12万公里;本地中继光缆线路长度75.5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37万公里。数字微波线路长度达15万公里。
中国电信光缆线路长度新增15万公里,达到129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23万公里,本地中继光缆线路长度达69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达37万公里。
至固定网通信能力
2001年末,长途业务电路新增400万路,达近800万路;其中:长话业务电路新增90多万路,达290万路,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70多万路端,达619万路端;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容量)新增3917万门,达2.2亿门。
中国电信长途业务电路新增380万路,达760万路;其中:长话业务电路新增9.6万路,达186万路;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43万路端,达576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容量)新增3914万门,达2.2亿门。
中国联通长话业务电路超过100万路,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0多万路端,新增27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近20万门。
至移动网通信能力
2001年移动运营企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移动通信能力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通信业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9000多万户,达2.4亿户。
中国移动年末交换机容量达16764万户,净增近6000万户;净增移动电话话音信道136万个,达448万个;净增移动电话基站2.22万个,总数达8.22万个。2001年顺利完成了基础业务网向智能目标网的升级,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已初具规模;加大了GPRS网络建设力度;传输网建设也有了较大进展。
中国联通GSM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总容量达到7596万户,比上年增加4630万户,增长1.5倍;2001年完成首期CDMA移动通信网络工程建设,总容量达1581万户,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及330多个地(市);在北京等7个城市建成CDMA1X试验网,积极开发高速移动数据业务。GSM容量比上年翻一番,基站达到4.6万个,载频21万个。
至数据通信能力
2001年通信业数据通信能力又有新发展,数字数据网(DDN)节点机端口、IP网路由器端口、帧中继及ATM端口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帧中继及ATM端口新增7.7万个,达11.4万个;DDN 节点机端口新增11.7万个,达到73万个。
中国电信帧中继及ATM端口新增4万个,达9.6万个;数字数据网(DDN)节点机端口新增11万个,达73万个。互联网带宽增长更为迅速,中国电信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年初2000M提升到年末6032 M,国内带宽增加16倍。中国联通互联网使用国际出口总带宽263M。中国网通加快网络建设,CNCNet覆盖了全国17个主要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完成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国际出口局的建设,国际出口带宽已达485M,完成了北京、上海等24个城市的城域网建设,并开通了业务。吉通公司使用国际线路带宽168.28 M,网际线路带宽近500 M。
卫星通信作为重要的传输手段已经得到国家的重视。卫星通信已经在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IP电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将在解决农村及边远地区通信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电信服务水平与质量至企业根据竞争态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主动拓展业务市场,服务面貌普遍得到改善
面对通信市场的激烈竞争,各通信企业根据竞争态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主动拓展业务、占领市场,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全行业电话普及率达25.9部/百人;主线普及率达13.9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2部/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83%。移动通信网、数据网及IP电话业务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移动漫游业务;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互联网漫游业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2001年中国电信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狠抓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全面贯彻“首问负责制”,窗口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服务中心“1000”号已在全国开通,全国已形成集团、省、地市、县的四级大客户营销服务体系;推出全国性的“一点受理”、“一站服务”,实现从简单的上门服务向提供个性化服务转变;积极拓展互联网应用业务,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工程,促进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2001年中国电信的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投诉量大幅下降。国际交往进一步加强,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国际长话业务。
中国移动创造性地推出移动虚拟网业务,“移动梦网”发展势头良好。GPRS投入试商用,短信业务蓬勃发展。新开通了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国际租机漫游,国际漫游业务通达90个国家和地区的152个运营公司。
中国联通提出了创建国际一流电信企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清理完善了企业规章制度,加强了市场营销工作,开展“心系用户,服务创优”活动,率先采用统一号码的“1001”客户服务系统,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注重塑造公司品牌,努力开发新业务,积极探索发挥综合业务优势,取得重大进展,成效明显。2001年,移动通信网覆盖全国325个地市,已与56个国家和地区的147家运营公司开通国际漫游业务。数据网、长途网、互联网及IP电话网络基本覆盖全国,通信能力迅速增长。与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IP电话漫游业务,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互联网漫游业务。
铁通公司自2001年3月1日运营以来坚持把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当作首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全公司推行“首问负责制”,将客户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坚持“为客户降低成本,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长期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努力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已在全国29个省市开办了综合性电信业务,固定电话覆盖247 个地(市),数据网扩展到全部地(市)。
中国网通立足宽带网络,逐步形成了涉及语音、数据和宽带接入三大领域的七大产品单元;为快速占领市场,完成客户工程项目618个;在全国主要城市内开展宽带小区接入工程,完成驻地网工程项目199个。为了实现一流的服务,中国网通还将为客户服务的目标贯穿于公司管理和运营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完备的性能监控系统;建设了自动化的全国客户服务系统,并已开通全国统一客服号“1003”;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17930语音业务开通城市204个,17931主叫业务开通城市190个,长途智能网开通城市61个。
吉通公司2001年互联网业务覆盖121个城市,国际漫游达到160个国家和地区;IP电话业务覆盖全国300 个城市,通达210个国家,开通35个国家国际漫游;FR/ATM业务覆盖17个城市,通达53个国家。
2001年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国通信业大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行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通信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所以新的一年里要继续正确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十五”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国信息化建设和通信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注:1.本公报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包括了铁通公司数据,与月报公布资料不同;
3.公报中各项统计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二零零二年四月一日
发布文号: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2001年是新世纪第一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国通信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加大发展、改革、创新和监管力度,全行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001年通信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4410.9亿元(2000年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1 %;收入完成40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通信业增加值完成 2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通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3%(上年 2.3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7.4%。
邮政发展与建设
2001年,中国邮政积极开拓市场,优化业务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顽强拼搏,奋力攻坚,夺取了“三年扭亏”决战的胜利,为新世纪中国邮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457.4亿元,比上年增长7.4%;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收支差总额实现6085万元。
一、邮政业务至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促进业务种类的多样化
2001年中国邮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业务发展方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使业务种类多样化,不断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用邮需要。
函件业务重点发展账单制作和寄递业务,加大企业金卡、门票类邮资明信片等业务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培育混合邮件等新的业务市场。函件总数累计完成86.9亿件,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邮政商业信函快速增长,完成10.9亿件,比上年增长62.9%。包件业务重点发展大宗包裹,开办了国内快递包裹业务,促进了邮政业务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包件完成9931.2万件,比上年增长3.4%。
特快专递业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业务量全年完成12652.7万件,比上年增长14.7%。
邮政储蓄业务在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支持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储蓄余额大幅度增加。全年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到591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1%;邮政储蓄市场占有率为8.0%,比上年提高0.9%。
二、邮政财务至以扭亏为目标,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改进财务管理体制,推动业务发展
2001年中国邮政积极推行地县核算一体化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部分直属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提出国家局对省全网财务管理办法,通过合理调整各省的利益分配格局,进一步提高全网的经济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年邮递类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0.1%,邮政金融类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包件收入完成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特快专递收入完成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邮政储蓄完成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包件、特快、储蓄、其它业务等四个专业是总收入完成的主要保证。
全年邮政总支出得到了较好控制,总支出增幅低于总收入增幅7.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支出0.1亿元,比上年下降87.6%。
三、邮政通信网路与能力至进一步完善邮区中心局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网路结构,加快邮政实物网的改造,通信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1年中国邮政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物流网覆盖全国201个邮区中心局,17个拥有现代处理传输装备的大平面枢纽即将陆续建成投产;电子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组合,大大提高了邮件处理效率。
2001年全国邮政拥有自用邮件运输飞机9架,邮船15艘,火车邮箱481辆,各类邮政汽车46161辆。邮路总数21396条,其中:航空邮路1047条,铁路邮路177 条,汽车邮路13293条。全年新增邮路长度2.9万公里,邮路总长度达到310.3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达349.3万公里,城市投递段道达41035条。
中国邮政初步建成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集数据、语音和图像传输功能于一体,为邮政利用信息技术大力改造传统业务和大规模发展物流等新型业务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平台。
电子汇兑系统第二阶段建设提前完成,覆盖全国所有县以上城市,联网网点达到一万多个。
绿卡系统的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完工,邮政储蓄实现全国联网, 97%以上的县市实现通存通取,全国联网营业网点由去年年底的2个增加到2.4万个,ATM机达到4927台,每日异地交易量提高了1.6倍。
四、邮政通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至全面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履行了普遍服务义务,保证了全国邮政通信畅通;国际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1年邮政通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全国邮政局所合计57136处,其中设在农村的41196处;提供邮政全功能服务的局所34044处,电子化支局16366处。邮政信筒信箱225846个。全国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的乡(镇)22901个,开办特快专递业务的县(市)1976个,开办185特快专递查询业务的地(市)285个,开办邮购业务的县(市)1591个。人均函件量达6.9件,局所、服务网点平均服务人口达2.2万人,每百人报刊量为17.2份。
2001年邮政航空快递网建成开通,在国内首家实现了夜航,形成了以邮航为骨干,地面快速汽车、火车邮路为支撑,覆盖26个省(区、市)、304个地(市)的集散式立体快速运输网络。
在2000年普通邮件提速和包裹投递到户的基础上,今年实施了特快邮件提速;推出了电子汇款业务,在部分城市实现了邮政汇款24小时到达。邮政营业网点的服务更加规范,全国县以上城市规范化服务窗口达到80%以上。
2001年,中国邮政与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与1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总数达到52个;与21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国际邮政业务可以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满足市场需求,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型国际业务。
五、邮政建设至投资完成额低于上年
2001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88.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5.6亿元,占投资比重的51.5%;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3亿元,占投资比重的48.5%。
全年完成科技固定资产投资4625万元,完成教育固定资产投资3330万元。
六、邮政劳动工资至围绕减员增效,进一步强化劳动管理,劳动生产率又有增长
2001年末邮政从业人员数为50.6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5%。
七、邮政科技至科技总投入增加,科技成果显著
2001年,国家邮政局共下达新技术开发项目113项。本年共完成课题124项(含结转项目)。全国邮政科技总投入21549.2万元,全国登记邮政科技成果297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5项。
电信发展与建设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95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电信业务收入完成3571.9亿元,增长16.1%;全年电信收支差总额实现6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两年超过2000亿元,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
一、 通信业改革取得成效至边组建、边建设、边经营,以改革推进管理、以管理推进服务
2001年行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围绕贯彻落实《电信条例》,信息产业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省区市通信管理局组建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开展了专项清理整顿活动;加大对通信建设市场的监管力度,收到了一定效果;对电信资费进行了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有力地拉动了通信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对市场竞争的引导和规范,主导企业竞争力逐步提高,新兴企业快速成长,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形成;加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力度,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标准制定工作,颁布了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机构改革,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等等。在加强行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1年是中国电信业体制改革后新企业运作的第一年。通信企业在改革的同时,抓建设、抓经营,以改革推进管理,以管理推进服务,保持了电信业的快速增长。中国电信面对资费大幅下调、初装费和附加费取消以及业务分流、异质竞争加剧带来的新压力,紧紧围绕着发展、服务、改革的主线,坚持机制、管理和技术三项创新,在2001年重点落实:调整经营策略,加大市场开拓,促进业务发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综合治理;精干主业,规划三产,重组整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克服重重困难,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在不平凡的一年取得了新的成绩。
中国移动在成立以来独立运作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围绕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创新推进发展,以改革推进管理,以管理推进服务,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开拓前进,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成为世界上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第一大移动通信运营公司,以辉煌的业绩载入史册。2001年集团公司加入了国际电信联盟,成为有线和无线部门(ITU-T、ITU-R)成员, 发挥产业带头作用,构筑“共赢”的移动数据业务模式,“移动梦网”创业计划获得业界广泛认可。
中国联通持续实现跨越式发展,向创建国际一流电信运营企业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合业务优势得到体现,业务实现高速增长,经营业绩持续上升,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各项业务通信能力迅速增强,短时间内高效建成了覆盖全国的CDMA网络;积极推进公司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在用人机制实现重大突破,为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照国际一流电信企业的标准,实现规范化管理;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员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提高。
铁通公司2001年3月1日正式运营,2001年铁通公司本着“边组建、边建设、边经营”的指导方针,基本完成了机构组建、运营接管、网络改造、互联互通等基础工作。向社会公众适度提供了部分电信业务与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1年是中国网通高速发展的一年,公司继续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道路,坚持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电信重组的重大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经营目标;公司战略性地实现了从建设到运营的转变,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从计划、预算到业绩评估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2001年吉通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大力发展通信业务和努力开拓通信市场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建立与管理,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经济效益至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克服种种困难,继续保持两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2001年通信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普遍有较大提高。
中国电信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8.9%;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5.7%;劳动生产率达到51.8万元,比上年增长40%。
中国移动业务总量完成16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7%;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完成13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资产总额达到3274亿元,资产负债率降低到26.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5.6万元,比上年增长28.9%。
中国联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7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公司总资产约1862亿元。劳动生产率74.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9%。
铁通公司电信业务总量完成37.1亿元,其中:本地电话业务总量7亿元,铁路专用业务总量20.6亿元。业务收入完成36.9亿元。2001年,中国网通完成业务收入9.05亿元,比去年增长近600%。公司资产总额已从成立时的2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劳动生产率达到34万元。
中国卫星公司、吉通公司业务收入分别完成3.1亿元、5.7亿元,吉通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是互联网接入和IP电话业务收入。
三、电信业务至传统业务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趋势,新业务依旧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2001年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均保持较快发展,IP电话及互联网接入业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固定电话:用户继2000年历史发展最高记录以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趋势,2001年累计新增电话用户3600多万户,达到1803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1228万户,新增200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6811万户,新增1630万户,占总数的比重达37.8%。住宅电话用户比去年增长24%;N-ISDN用户累计新增40万户,达到108万户,比去年增长57%。
中国电信固定电话达到17887万户,新增3415万户;中国联通固定电话用户16.8万户,新增近6万户;铁通公司固定电话达135.8万户,96.5%为城市电话用户。
移动电话:用户仍迅猛增加,新增电话用户5955万户,达到14480万户,用户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继固定电话之后,移动电话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智能网预付费用户达3450万户,占总数的24%,高于去年;新增1756万户,占新增移动电话用户数的28%。中国移动移动电话用户达10382万户,突破一亿户;中国联通移动电话用户达4100万户,是上年同期的2.2倍,市场占有率达28.3%。模拟蜂窝移动电话全部封网,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01年无线寻呼业务下滑。
数据业务:继续迅猛发展,数据通信业务中,互联网业务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01年末互联网用户达3600多万户,其中注册拨号用户1732.6万户。数字数据(DDN)用户达43.6万户,帧中继及ATM用户达7.6万户,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中国电信互联网用户累计新增1669万户,达到3204万户,比上年增长108.7%;数字数据网(DDN)用户新增7.8万户,达43.6万户;帧中继及ATM网用户新增3.1万户,达7.6万户;随着光纤城域网、宽带接入网建设的积极推进,中国电信宽带接入用户发展迅速,年末已达92万户。中国联通2001年互联网用户净增300多万户,累计达到354万户,是去年同期的8倍多。吉通公司互联网用户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拨号用户和专线用户分别增长153%和173%。
2001年长途电话、本地电话通话量发展趋缓,移动电话通话量比去年增长50%,IP电话通话量增长尤为突出,仍以成倍速度发展。移动短信及各类信息服务业务普遍受到用户欢迎,发展迅速。
四、电信建设与能力至移动网络建设继续加快,通信能力不断增强
2001年电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通信能力大幅度增长;其中:中国电信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势头,全年完成投资额1007亿元;中国移动网络建设继续加快,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6.7%;中国联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8亿元(含CDMA),比上年增长51%;铁通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
至干线光缆建设
2001年通信业光缆线路长度达158万公里,比上年底新增30多万公里,增长30%。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40万公里,新增12万公里;本地中继光缆线路长度75.5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37万公里。数字微波线路长度达15万公里。
中国电信光缆线路长度新增15万公里,达到129万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23万公里,本地中继光缆线路长度达69万公里,接入网光缆线路长度达37万公里。
至固定网通信能力
2001年末,长途业务电路新增400万路,达近800万路;其中:长话业务电路新增90多万路,达290万路,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70多万路端,达619万路端;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容量)新增3917万门,达2.2亿门。
中国电信长途业务电路新增380万路,达760万路;其中:长话业务电路新增9.6万路,达186万路;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43万路端,达576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含接入网设备容量)新增3914万门,达2.2亿门。
中国联通长话业务电路超过100万路,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0多万路端,新增27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近20万门。
至移动网通信能力
2001年移动运营企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移动通信能力仍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通信业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9000多万户,达2.4亿户。
中国移动年末交换机容量达16764万户,净增近6000万户;净增移动电话话音信道136万个,达448万个;净增移动电话基站2.22万个,总数达8.22万个。2001年顺利完成了基础业务网向智能目标网的升级,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已初具规模;加大了GPRS网络建设力度;传输网建设也有了较大进展。
中国联通GSM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总容量达到7596万户,比上年增加4630万户,增长1.5倍;2001年完成首期CDMA移动通信网络工程建设,总容量达1581万户,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及330多个地(市);在北京等7个城市建成CDMA1X试验网,积极开发高速移动数据业务。GSM容量比上年翻一番,基站达到4.6万个,载频21万个。
至数据通信能力
2001年通信业数据通信能力又有新发展,数字数据网(DDN)节点机端口、IP网路由器端口、帧中继及ATM端口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帧中继及ATM端口新增7.7万个,达11.4万个;DDN 节点机端口新增11.7万个,达到73万个。
中国电信帧中继及ATM端口新增4万个,达9.6万个;数字数据网(DDN)节点机端口新增11万个,达73万个。互联网带宽增长更为迅速,中国电信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年初2000M提升到年末6032 M,国内带宽增加16倍。中国联通互联网使用国际出口总带宽263M。中国网通加快网络建设,CNCNet覆盖了全国17个主要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完成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国际出口局的建设,国际出口带宽已达485M,完成了北京、上海等24个城市的城域网建设,并开通了业务。吉通公司使用国际线路带宽168.28 M,网际线路带宽近500 M。
卫星通信作为重要的传输手段已经得到国家的重视。卫星通信已经在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IP电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将在解决农村及边远地区通信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电信服务水平与质量至企业根据竞争态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主动拓展业务市场,服务面貌普遍得到改善
面对通信市场的激烈竞争,各通信企业根据竞争态势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主动拓展业务、占领市场,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全行业电话普及率达25.9部/百人;主线普及率达13.9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2部/百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83%。移动通信网、数据网及IP电话业务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移动漫游业务;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互联网漫游业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2001年中国电信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狠抓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行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全面贯彻“首问负责制”,窗口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客户服务中心“1000”号已在全国开通,全国已形成集团、省、地市、县的四级大客户营销服务体系;推出全国性的“一点受理”、“一站服务”,实现从简单的上门服务向提供个性化服务转变;积极拓展互联网应用业务,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工程,促进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2001年中国电信的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用户满意度不断提高,投诉量大幅下降。国际交往进一步加强,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国际长话业务。
中国移动创造性地推出移动虚拟网业务,“移动梦网”发展势头良好。GPRS投入试商用,短信业务蓬勃发展。新开通了与美国、日本、韩国的国际租机漫游,国际漫游业务通达90个国家和地区的152个运营公司。
中国联通提出了创建国际一流电信企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清理完善了企业规章制度,加强了市场营销工作,开展“心系用户,服务创优”活动,率先采用统一号码的“1001”客户服务系统,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注重塑造公司品牌,努力开发新业务,积极探索发挥综合业务优势,取得重大进展,成效明显。2001年,移动通信网覆盖全国325个地市,已与56个国家和地区的147家运营公司开通国际漫游业务。数据网、长途网、互联网及IP电话网络基本覆盖全国,通信能力迅速增长。与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IP电话漫游业务,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互联网漫游业务。
铁通公司自2001年3月1日运营以来坚持把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当作首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全公司推行“首问负责制”,将客户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坚持“为客户降低成本,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长期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努力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已在全国29个省市开办了综合性电信业务,固定电话覆盖247 个地(市),数据网扩展到全部地(市)。
中国网通立足宽带网络,逐步形成了涉及语音、数据和宽带接入三大领域的七大产品单元;为快速占领市场,完成客户工程项目618个;在全国主要城市内开展宽带小区接入工程,完成驻地网工程项目199个。为了实现一流的服务,中国网通还将为客户服务的目标贯穿于公司管理和运营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完备的性能监控系统;建设了自动化的全国客户服务系统,并已开通全国统一客服号“1003”;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提高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17930语音业务开通城市204个,17931主叫业务开通城市190个,长途智能网开通城市61个。
吉通公司2001年互联网业务覆盖121个城市,国际漫游达到160个国家和地区;IP电话业务覆盖全国300 个城市,通达210个国家,开通35个国家国际漫游;FR/ATM业务覆盖17个城市,通达53个国家。
2001年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国通信业大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行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通信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所以新的一年里要继续正确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十五”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国信息化建设和通信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注:1.本公报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包括了铁通公司数据,与月报公布资料不同;
3.公报中各项统计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二零零二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