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快广播影视高新技术应用的实施细则(试行)

2020年07月20日22:16:31
发布部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发布文号: 广发办字(2001)1474号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1)17号),就加快广播影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广播影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必须有利于广播电视作为党和人民喉舌作用的发挥,确保政令畅通;有利于加强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有利于方便用户、服务用户;有利于广播影视事业和民族工业的协调发展。要遵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积极推进、分步实施”的方针,处理好科技创新与现行体制、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重点建设强大的广播电视覆盖及实验系统、卫星数字传输与直播卫星系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建立数字广播影视交互式节目平台和宽带综合业务平台。推进影视合流,推动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促进模拟技术尽快向数字技术的平稳过渡。建立新的技术体制、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以科技创新推进广播影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构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播影视新技术体系。

二、积极推进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建立节目信号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于一体的台内数字网络系统。广播节目要向数字立体声、环绕声方向发展;电视节目要由现行模拟4∶3格式/单声道,向标准清晰度电视16∶9格式/立体声、高清晰度电视16∶9格式/环绕声方向发展。中央电视台在2002年建成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示范中心,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2005年基本实现采、编、播的数字化,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实现硬盘化,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实现台内设备的联网和资源共享。
应用统一的存储格式和检索方法,全面整合中央、省(区、市)广播影视节目资源。利用数字技术修复、整理广播影视节目资源,重点抢救历史影视音像资料。2002年建立中央广播、电视、电影数字节目库,开始建立省级数字节目库并投入试验使用;2004年,初步形成以中央为主、省级为辅的全国性广播影视数字节目库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广播影视卫星和有线传输网络实现广播影视节目的电子交换,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交互电视、股票证券、远程教育、电子商务、数据广播等多种节目和服务。

三、建立广播影视VSAT网,与现有的卫星传输和国家光缆干线网相结合形成广播影视新闻采集、节目传输和发射监测的网络系统。2002年利用卫星直播平台开始卫星高清晰度电视(HDTV)家庭影院及电子影院试验。力争2005年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实现卫星数字传输,全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开始播出。2005年底,卫星广播电视的传输将完成从模拟向数字过渡,终止模拟传输方式。

四、采取从有线切入,先试验后推广的方针,按照总局制定的总体方案、体制意见以及有关技术标准,推进有线数字电视的试验与推广。试验内容包括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和标准清晰度电视、交互式电视和数据广播等。积极开展有线数字电视试验,搭建以中央电视台节目为龙头,通过国家级、省级干线网络和本地用户网连接,节目可控到户的有线数字电视试验平台。研究数字电视系统业务的整体框架,优化用户管理、条件接收和电子节目指南的整体布局。试验取得经验后于2003年在全国推广,力争2005年用户规模超过3000万户。

五、2002年初完成地面数字电视测试实验室的建设,完善测试条件,完成我国五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方案的测试,2003年基本完成地面数字电视的标准制定和频率规划,并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进行地面数字电视试验,2005年试验扩大到我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

六、积极跟踪研究数字声音广播(DAB)、数字调幅广播(DAM)、数字多媒体广播(DMB)和卫星数字声音广播等技术,在广东和京津地区数字音频广播先导网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包括文字、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广播的移动接入技术。2002年开始在广东扩大数字声音广播的试验;2003年开始数字调幅广播的试验;2005年在主要大城市开展多媒体信息的广播。

七、2002年初完成电影数字制作产业化示范项目,2005年建成北京、上海、长春三大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加快电影数据平台和电影节目DVD生产线的建设,实现电影节目多渠道、高质量的发行、播映。引进国际电影洗印新技术,建立配套齐全的、具有洗印工艺控制网络的电影洗印加工设备。推行电影洗印加工无毒、电影拷贝声迹无银洗印工艺;推广应用电影无毒化特效烟火产品。加速影院重点技术改造,实现计算机票务和星级影院管理。跟踪世界先进数字放映技术,制定适合我国的数字电影放映技术标准,尽快建立若干示范性电子电影放映院线。
在现有计算机修复系统的基础上,抓紧开展档案影片的着色、声音修复、存贮等工作;建立资料影片数字库,加快电影影片的转换和处理,使其成为重要的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源。

八、继续贯彻“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技术维护总方针,以安全播出、提高效率和提高播出质量为目标,加快广播电视设备的更新改造。2003年底基本完成中波发射机的全固态改造;对调频、电视发射机进行固态化改造;对省级干线微波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其得到合理的应用;卫星上行设备推广全固态高功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提高广播影视系统管理水平,2005年省会城市80%以上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实现播出自动化,50%的广播发射台和省会城市的发射机房要实现自动化播出。
2002年完成全国省级有线网的联网,2005年基本完成全国有线网的联网工作,利用高新技术拓展业务领域,建立较为完善的运营体制。继续完善以光缆同轴电缆混合网(HFC)接入为主、其它接入方式为辅的有线电视用户网改造,推进用户网向数字化、双向化方向发展,增强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全面提升网络质量,完善网络功能。积极发展有线电视用户,到2005年,有线电视用户达1.5亿户。推动集数字广播电视和数据业务于一体的数字用户终端的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九、实施《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网总体规划》。2003年底前,完成中央和省级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以及东部发达省级监测网的建设工作;2005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国现代化的广播电视监测网。开展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测评和视听效果投诉受理服务;开展卫星电视技术指标监测业务和有线电视监测业务;开始建立海外业余收听者队伍。2003年,在海外常年固定监测站开展我国卫星电视落地情况监测和部分省(区、市)向国家广电总局监测中心报送监测数据的工作,2005年开展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监测业务和地面数字电视监测业务,建立全国播出、发射系统客观监测报表体系。

十、加强广播影视的标准化与质量监督管理。完善数字广播电视标准体系表,编制高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标准计划,重点加强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安全等标准的制定。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各省(区、市)要加强标准实施的检查力度,每年可分不同领域组织标准执行情况的大检查。对进入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的设备器材实行行业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