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分解落实黄冈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通知

2020年07月20日19:58:14
发布部门: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黄政发[2007]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黄冈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组织实施好《纲要》,确保完成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市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解原则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涉及政府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的主要指标、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任务等进行分解落实。突出重点,责任明确,便于操作。
二、任务分解
(一)约束性指标
指《纲要》中提出的必须确保完成的指标。该指标是市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各地、各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1、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2010年年末总人口不超过757万人。
──由市人口计生委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4、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585万亩左右。
──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
──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6、森林覆盖率达到45%。
──由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
──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8、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
──由市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引进知名品牌与建设自主品牌相结合,把打造精品名牌与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开拓市场相结合,加强产品的研发、策划、宣传和包装,不断提高产品档次、科技含量和市场覆盖率。坚持大力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投资并举,巩固优势产业和新上重点项目并举,培植一批规模大、市场广、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相关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的重点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搞好与大企业的协作与配套,发展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企业。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立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向园区聚集、资本向园区流动、人才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使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优势产业的载体。重点支持食品饮料、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和森工等产业加快发展。
──由市经委、市国资委、市建委、市科技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信息产业局、各行业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在稳定粮棉油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优质化;积极培植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按照“五带十区”的布局,实施“五个五百万”工程,即: 500万头生猪、500万亩速生丰产林、500万亩板栗、500万亩优质稻、500万亩油料。重点建设8大支柱产业:(1)优质粮棉油产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690万亩,优质棉花面积4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重点抓好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棉花生产基地和油料生产基地建设。(2)蔬菜产业。重点抓好黄州和团风郊区、麻城宋埠、浠水散花、黄梅小池5个蔬菜基地建设,使我市成为武汉等周边城市的重要蔬菜供应地。(3)板栗产业。建设以罗田为主产区,以大别山腹地公路为主线,从红安七里坪到黄梅柳林的百公里板栗产业带。(4)茶叶产业。建设以英山为主产区的大别山茶叶产业带。(5)中药材产业。推广GAP种植,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重点抓好蕲春、罗田、麻城、英山等县市的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北部山区木本药材种植带和丘陵地区草本药材种植带。(6)速生丰产林产业。充分利用沿江县市区长江干堤内外地段,建设7个万亩以上的连片基地,形成从团风到龙感湖的百公里速生丰产林产业带。(7)畜禽养殖产业。着力培植养殖基地和养殖大户,带动养殖业、饲料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大别山肉牛和黑山羊养殖基地、沿江三元猪养殖基地。建设年产鲜奶3万吨的奶牛基地。(8)水产养殖产业。重点建设蕲春茅山大闸蟹、黄梅青虾、鳜鱼、黄颡鱼和珍珠等5个名优水产品养殖基地,形成沿江县市区优质水产品产业带。
──由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粮食局、市水产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增强挡、排、灌、引、蓄能力。重点抓好连江支堤、华阳河西隔堤等堤防加固,建设武穴、罗田、团风、黄梅城区和清泉、漕河、小池等沿江城镇的防洪工程。抓好19座大中型水库和15座小(I)型病险水库的整险除险,加强金檀灌区、白莲河灌区和明山灌区及其配套干渠的改造,搞好黄州东湖泵站和白潭湖泵站、蕲春赤东湖泵站、黄梅清江口泵站等一批骨干泵站的新建和改造。对举水、倒水、巴水、浠水、蕲水、华阳河等水系进行全面治理。以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和"沃土工程"等项目为重点,不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建设大别山南麓水土保持工程,使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加强农田土壤和水源环境的监测和治理,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健全和完善农业科研网络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良种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机具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植保服务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供销社、市农机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用好以工代赈和老区扶贫等政策性资金,逐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到“十一五”末,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实现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继续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贫困山区广播电视覆盖人口达到92%。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建立和健全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调整和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救助制度,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的问题。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大力推进乡村整治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对分散、零乱的垸落进行集并和改造。全面加强农村供水、排水、道路等设施建设。推广以“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开发农村太阳能、风能和小水电等新能源。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黄冈供电公司、市邮政局、市农业局、市建委、市扶贫办、中国电信黄冈分公司、中国移动黄冈分公司、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机制,加强市、县、乡3级劳务培训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对贫困地区农民技能素质培训的补助政策,加大农民工跨地区就业培训的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科技水平、劳动技能和打工收入。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着力解决现有87.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整体脱贫问题,力争“十一五”期间,解决25万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50万低收入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
──由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委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以大别山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绿色旅游、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色旅游,形成“三色”旅游互联互动、相得益彰的特色旅游业新格局。
──由市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市文化局会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加快发展现代仓储、配送加工、多式联运、商品批发和信息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建设大型批发市场15个。
──由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组织实施。
积极推进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建成高效开放、服务优质、运行协调的现代金融保险业体系。
──由人民银行黄冈市中心支行、黄冈银监分局会同有关金融机构组织落实。
加强政策指导,优化投资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房地产业。
──由市建委、市房产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五)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坚持市区一体,高昂市区龙头,大力发展市区经济,全面增强市区的聚集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和黄州区组织落实。
落实政策,创新体制,强县扩权,减少审批事项,创造良好环境,加大财政、金融、能源、项目、用地等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由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组织落实。
按照“统一规划、多元投入、配套建设、高效管理”的思路,构建以黄冈市区为中心,麻城、武穴为两翼,京九沿线、长江沿岸、大别山腹地为轴线的鄂东城镇群。
──由市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组织落实。
(六)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大别山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黄冈火电厂、龙感湖风力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罗田天堂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鄂东500KV输变电环网、黄冈天然气等7大工程建设。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投资公司、黄冈供电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组织落实。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六网五站两港两桥一管”:“六网”:高速公路网,重点建设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黄冈段、武汉至英山高速公路、武汉至麻城高速公路、安徽金寨至麻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网,重点新建和完善阳枫线黄州段、106国道黄州至砂子岗段、武麻高速公路红安连接线等全长150公里的12条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网,重点完成全长195公里的13条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农村公路网,重点建设全长9744公里的通村公路、全长470公里的大别山腹地公路、全长1044公里的县际断头路、全长356公里的旅游公路,到2010年,全市行政村全部通公路,80%的行政村通油路。铁路运输网,实现京九、合九铁路全面提速,建设沪汉蓉高等级铁路麻城段和红安段。鄂东航道网,重点对巴河、蕲河、浠河等航道进行疏浚和整治。“五站”:重点建设黄州开发区客运站、麻城黄金桥客运站、蕲春一级客运站3个枢纽站和英山等2个重点货运站,配套建设811个农村招呼站。“两港”:建设黄州港和武穴港,配套建设一批吞吐量100万吨、停靠1000吨级的专用码头。“两桥”:新建鄂东长江大桥和武穴长江大桥。“一管”:积极支持江苏仪征至湖南长岭途经我市的输油管道建设。
──由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七)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积极化解乡镇和村级债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由市财政局、市农办、市教育局、人民银行黄冈市中心支行、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由市人事局、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健全投资监管体系。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实现部门预算编制的系统化、规范化。改革和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财政资金支出效果的管理。
──由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市县乡三级所属事业单位的改革,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医疗收费服务和药品购销秩序。
──由市编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培植出口主导产业。重点培植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鞋帽、机械电子、绿色食品、高新技术5大出口主导产业。培植稳健集团、广济药业集团、美春服装集团等20户重点出口企业,到2010年,出口创汇额达到3亿美元。
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采取政策鼓励和组织引导等综合措施,扩大劳务、技术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我市外经企业承包国外建筑工程,带动工程技术、成套设备、原材料的出口。加大境外劳务输出的组织引导力度和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建筑业、缝纫业、海运、渔业等行业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
──由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环境优势,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瞄准世界500强和全国500强,着力引进大财团、大企业和驰名品牌,加快引进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大项目,注重引进劳动密集型、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项目。加大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旅游、房地产、商贸物流和信息产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推行股权融资、证券融资、BOT投资等利用外资新形式。
──由市招商局、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依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联合协作、经济一体的原则,加强与圈内各市的联合与协作,搞好产业、设施、市场、科教、信息、政策等对接,融入大武汉,促进大发展。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科技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关键技术引进,组织科技研发和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由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远程教育网络、实验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重点支持黄冈中学易地新建,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向县市城区集中,重点建设各县市区一中,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
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市区重点建设3所在校生规模5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县市区建设10所在校生规模3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建成3―5个国家级、省级人才培训基地。
加快推进黄冈师范学院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综合性大学。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力争把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和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建成全国示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加强现有幼儿园的改造扩建和设施配套,新建市区和各县市区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
高度重视残疾人和弱智儿童教育,布点建设特殊教育学校,逐步把特殊教育纳入正规化轨道。
──由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管理体制创新。重点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5支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满足优势产业、新型产业、重点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着力优化人才环境,积极提供优质服务。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九)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的有序开采和综合利用,有序推进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加大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推进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学校、节约型宾馆、节约型商店建设。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生态黄冈。严格土地管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切实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强城镇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
──由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十)积极推进和谐黄冈建设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4%以上。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新建和扩建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7个县市区的服务中心、30个乡镇的中心服务站、66个乡镇的简易服务站。积极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工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城镇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安全事故救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应急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福利事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制度。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重点建设市一医院综合住院楼、市中医院门诊楼、市妇幼保健院综合门诊楼和9县市综合住院楼、医疗救治中心、沿江6县市血吸虫病防治中心、浠水艾滋病防治中心等重点项目,完善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开展以优生优育为中心的妇幼保健服务,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85%以上。
──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组织落实。
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黄冈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和浠水游泳馆、武穴体育馆、黄梅体育馆以及残疾人综合体育设施。健全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化体育改革,拓宽体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
──由市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县市区组织落实。
发掘黄冈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黄梅戏、民间书画、鄂东民歌、黄梅挑花、诗词楹联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加强东坡赤壁等市区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推进各县市区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档案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壮大特色文化载体。加快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图书发行业、现代印刷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新建黄冈有线数字电视工程,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积极拓展广播电视业务范围,使广播电视网络成为集广播、电视、多媒体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大众传媒平台,从整体上提升我市广播电视的对外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由市广电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切实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党政机关、执法部门、“窗口行业”等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文明部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力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明创建先进单位数每届增长10%,50%的社区建成市级文明社区,20%的社区建成省级文明社区。实施农村“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创建工程,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到2010年,全市2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文明新村”。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
──由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认真贯彻执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由市妇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到2010年,80%以上县市区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
──由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做好信访工作。
──由市信访局组织落实。
深化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积极做好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人民武装动员、政治动员、信息动员、科技动员、医疗卫生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和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推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大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重大疾病疫情、食品安全、防震减灾、地质灾害等应急体系建设,维护经济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由市安全监管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地震局、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三、工作要求
(一)制定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要以《纲要》为指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市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和完成时限,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于3月底前报市人民政府并抄送市发展改革委。对负责落实约束性指标的有关部门,要将指标分解到各县市区。
(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地、各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认真履行职责,真抓实干,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纲要》实施。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任务,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调;其他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牵头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三)跟踪落实,确保实效。各地、各部门要对《纲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加强督促检查,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报告落实《纲要》进展情况。市发展改革委要建立约束性指标评价和考核制度,每年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报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