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上海市市容环卫局、上海市城管执法局
发布文号: 沪容环[2007]1号
各区(县)市容环卫、城管执法部门,局属各单位:
现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二○○七年一月八日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要点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市容环卫行业改革的继续深化一年,也是市市容环卫局增挂市城管执法局牌子,两局工作一起谋划思考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建设交通党委、市建设交通委的直接指导下,我局较好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不断深化行业综合改革,市场化进程有新进展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区(县)管理部门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道层面的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绝大部分的街道成立了市容环卫管理所,直接参与本街道具体事务的专业管理,有效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市场主体培育进一步加强。市容环卫作业服务全面完成“事转企”。基本完成环卫转制企业资质审批工作,获准从事环卫作业服务企业达到169家。政企、事企分开进一步深化。市级层面全面完成环境集团划转的各项工作,各区(县)作业服务单位多元化改制稳步推进,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市场化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静安、普陀、杨浦、金山等4区分别组建各区的作业总公司,黄浦等14个区县在各区域内组建若干个环卫企业。
市场化运作体系进一步成型。在大型环卫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上,从单纯依赖财政性资金向多元投资、融资还贷、多方参与、国际合作方式转变,已形成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格局。普陀综合处理厂以及准备开工建设的闵行垃圾焚烧厂和宝山神工综合处理厂等都是由社会资本(包括外资)为主体进行投资建设的,政府按特许经营的要求,进行行业指导和监管。
环卫作业市场进一步规范。作业服务价格体系初步构建。单位生活垃圾收费更加规范;制定完成《上海环卫公共服务项目采购指导价》,并已经报物价部门发布。环卫作业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建设。在公共厕所保洁、道路清扫等作业规范,以及《上海市城市容貌标准规定》等多种行业技术规范。《上海市环卫作业质量标准》已基本完成,拟定近期出台。
二、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宏观管理能力有新提升
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开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调研工作,完成了《条例》修订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研究方向的梳理、确立工作。起草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草案稿。完成了一次性塑料托盘纳入管理文件的起草制定工作。加强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研究,积极做好对区县城管执法部门在法律运用上的指导和解释。
规划工作不断推进。完成《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修订稿上报。组织、指导有关区编制区域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并对已编制的闸北、杨浦、南汇、虹口等区的固废规划组织评审和修改完善。完成了环境卫生、市容景观和城管执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上报。组织编制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市容环卫专业规划》、《崇明岛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组织对世博会地区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的修改完善,并努力推进规划落地。完成编制。在加强规划编制的同时,加强了规划管理,下发了《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编制管理办法》,提升了行业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政策研究有效开展。完成了《关于推进市容环卫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若干意见》、《市容环卫行业管理方式创新研究》两大课题的调研和起草,为行业转型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同时,进一步加强课题管理,推进重点课题成果的应用。
三、大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市容环境保障水平有新提高
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圆满完成迎“上合组织峰会”市容环境保障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发挥市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全面开展了迎峰会市容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地完成了重点保障区域的户外广告整治,市容景观建设和保障,特大型动态景观灯光建设和表演等重大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全年还有效完成了F1汽车大奖赛、亚洲审计组织大会、世界乳业大会、歌德堡号访沪活动、上海旅游节等重要活动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完成了50次外宾访沪期间的市容环境保障任务。
“1+X”市容景观建设体系进一步加强。三类区域建设进展顺利,新创建完成市容环境示范区15块,总面积约27.07平里;创建完成市容环境规范区15块,总面积约27.85平方公里;创建市容环境管理达标街道(镇)35个;完成围墙景观建设55公里。会同市政部门完成了主要道路各类设施设置导则(修订稿),明确主要景观道路上的设施的设置要求。完成上海景观灯光规划的制订,明确了“2319”建设目标和定位;完成了世博会景观灯光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具体的实施项目和要求;加强夜景灯光建设,形成了“和平畅想”景观灯光新景观。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管理进一步规范。以迎峰会为契机,以浦江两岸的户外广告整治为主,对全市户外广告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共拆除19处35块广告牌。在总结2005年店招店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店招店牌专项整治三年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整治,共整治6.56万平方米。
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成效进一步突现。网格化管理(材料);以市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积极协调绿化、公安、交通、市政等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了133所学校周边的乱设摊、乱堆物等违章现象集中整治,生态树穴、非机动车停放设施、车容车貌、建构筑物外立面、道路公共设施保洁等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固废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江桥垃圾焚烧厂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老港四期工程竣工,普陀、虹口、闸北三座粪便预处理厂改建完善工程基本完成;普陀、嘉定、金山、青浦、松江等多个综合处理厂建设及长宁环卫综合基地、崇明填埋场、奉贤区的水上运输系统码头等项目基本按时间节点推进。生活垃圾管理逐步规范,加强生活垃圾计划管理,合理调配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物流,确保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成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应急体系;加大对大型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运营的监管力度,确保大型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运营安全有序。加强了餐厨垃圾、装潢垃圾等特种垃圾管理,中心城区60%左右的区域和部分郊区区政府所在地,实现了餐厨垃圾规范收运、规范处置;启动了装修垃圾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措施,将逐步建成监管网格化、申报便捷化、堆放规范化、收运专业化、处置资源化的装修垃圾管理体系。
城市保洁系统进一步拓展。出台了《上海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规范》、《城市道路保洁导则(试行稿)》、《公共广场、人行道保洁操作导则(试行稿)》,进一步规范了道路、公共广场的保洁管理。积极推进“道路新型保洁法”,机扫、冲洗率稳步提升,中心城区机扫率达到70%,冲洗率达到67%。提高了全市3000条(段)中小道路保洁标准,完成600万平方米城市化区域公共广场、人行道洁净。完成全市70%以上垃圾箱房统一编码工作。开展环卫作业车辆及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添美行动,环卫作业车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车容车貌整洁率分别达到85%和50%。
四、不断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城管综合执法工作有新强化
进一步理顺城管执法工作思路。不断推进执法理念观念的转变,梳理完善城管执法工作思路。坚持管理与执法、治标与治本、教育与处罚以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四个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执法为民,坚持综合协调,坚持从严要求,坚持科技兴业,不断提高城管执法水平。制定了本市城管执法系统第一个五年规划《上海市城管执法“十一五”规划》,会同市编办、市人事局完成了《上海城管综合执法系统机构、人员基本情况调研报告》,就城管执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形成了意见,明晰了“十一五”期间城管执法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进一步构建城管执法新体制。初步建立了城管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展联席会议职能,提高了城管执法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理顺城管综合执法与各专业执法的关系,加强与市政、水务、绿化、环保、房地、规划等专业管理部门的协调,整合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在违法搭建“一口受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工作上形成了联动机制。城管综合执法全覆盖取得突破,闵行区完成城管执法队伍组建,嘉定、奉贤、南汇、崇明等区县城管综合执法队伍组建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进一步加强专项执法整治。继续抓好全市性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整治,以迎峰会为契机,开展了城管执法“畅通行动”、“绿色行动”、“安全行动”三大集中整治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非法散发招贴小广告、乱设摊、夏令市容市貌、工地施工噪音、违法违章建筑、建筑运输车辆带泥行驶和抛洒滴漏、免费开放公园、交通排堵保畅活动等重点执法整治,较好地维护了城市管理秩序。积极协同市有关部门共同抓好全市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社会治安、绿色护考、废旧金属收购管理、禽流感、郊区乱搭建等专项整治执法活动,确保了全市性专项整治工作的推进。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重要节庆、重大活动执法保障工作,确保各项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中城市管理的有序。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工作考核,引进群众测评机制,形成对区县城管执法部门的考核体系。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中层骨干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长期性、经常性的执法人员培训机制。今年共完成了对8批1000多名科、队级中层干部的轮训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在《八项不准》的基础上,制订了《上海城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上海城管执法督察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政风建设,开展比素养、赛队伍建设,比作风、赛文明执法,比实效、赛执法技能的“三比三赛”实事立功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政风行风水平。加强形象建设,开展队列训练演练,强化准军事化队伍的形象;开展了新的城管执法工作服招标,基本完成新服装的定装工作。
五、高度重视新郊区、新农村建设,郊区市容环境面貌有新改善
“村容整洁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出台了《上海市新郊区村容整洁达标建设指导意见(2006-2008)》,进一步细化了《上海市郊区建设村容整治村标准》,完善了“整洁村”建设规范。以开展“村容整洁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郊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了村容环境管理人员和保洁员队伍,形成了考核机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创建资金,探索新农村环境建设的保障机制。全年创建村容整洁达标村626个。
郊区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结合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目标计划,郊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建设和配置相适应的转运设施得到提速。在浦东新区中转站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嘉定区、崇明县也完成了处理设施建设,使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了10%左右;金山、青浦等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加快建设;南汇、奉贤、青浦等区的转运站建设启动。进一步加快了旱厕、简厕的改造,新建、改建农村公厕764座;归并镇级生活垃圾处置场3个,切实提高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和处理水平
六、坚持“跨前一步,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和顽症治理有新突破
十大便民利民措施基本落实。在2004、2005两年的基础上,2006年度“十大便民利民措施”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各项内容基本按计划实施。基本消除二级旧里以下居住区域环卫设施配套的盲区,大幅度减少了城区道路两侧废物箱设置的盲段和城区垃圾箱房保洁的盲点。全市建设压缩站65座,公厕新建998座、改建522座、设置移动厕所19座,新、改建垃圾间2606间,新、改建倒粪站339座,设置废物箱27575个,有力改善了群众身边的居住环境。
市容城管便民服务热线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强化“三个二”投诉处理机制的建设和运行,实现社会承诺,加强与12319热线和媒体热线的联系与沟通,切实强化对夏令热线市民投诉问题的处理,重点解决群众意见集中的“脏、臭、吵”问题,提高市民投诉的处理满意率。全年共处理市民投诉4万多件,今年夏令热线投诉处理的满意率达到95.8%。
“三大顽症”进一步得到治理。暴露垃圾治理效果不断强化,暴露垃圾适时清除率达到90.1%,全市道路巡查平均每百公里发现暴露垃圾下降至1.2处。乱设摊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开展了以西瓜摊、夜排挡、早点摊为重点的“三大战役”集中整治工作,在控制区域范围内开展设摊疏导工作试点,取得较好进展。本市乱设摊整治初步做到交通主干道、重大活动保障期间乱设摊现象得到基本控制的“两个基本控制”。环卫作业扰民治理进一步深入,按照“纵向深入、横向拓宽,逐步实现项目全覆盖”的要求,完善了《上海市环卫作业扰民治理容忍度设置与使用办法》,控制源头,通过调整作业时间、改变收运模式、及时排放渗沥液、改造及更新车辆、重点监控等,突出“精细化”管理,作业扰民得到有效控制,市民投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
渣土运输车专项整治取得突破。与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联合下发了《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方案》,开展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识色投票评选活动,通过市民网上评选和专家评审,确定了柠檬绿为上海渣土运输车辆的专用标识色。加强渣土运输市场管理,公布了第一批从事内环线内和内环线外工程渣土运输的达标车辆信息。参与编写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规范,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控制提出了技术和管理要求。
七、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党的建设有新加强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对先进性教育整改落实情况全面检查,群众的总体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8%。扎实抓好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强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和“双结对”活动。继续推进“班长工程”建设,组织全局29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以“全面提高党支部书记素质和能力,增强基层党建使命感”为主题的集中培训。弘扬先进,典型引路,推进“一先两优”评选活动,其中局综合发展处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中组部和市委表彰嘉奖。以增强行业凝聚力为目的,开展行业党建实现形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局领导班子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有效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攻坚突破能力、控制驾驭能力、自身建设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组织机关公务员进行集中培训,完成公务员登记,改进公务员考核办法。调整部分直属单位领导班子,优化结构、增强合力。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组织23名行业骨干人才和后备干部分批赴新加坡和德国培训;大力培养、大胆使用优秀青年干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40岁以下的处级领导干部达到处级领导干部队伍的23.8 %。
人才资源进一步整合。组织19个区局和10个学科领衔人学科组参加科技人才分赛区的竞赛,调动了各参赛单位的积极性。学科领衔人带头攻关,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完成了第二个“1160”人员培训工程,对全行业2.6万名员工进行了培训,有效提高了行业职工队伍素质。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实施纲要》,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贯彻落实〈纲要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的实施计划》,对推进行业综合改革、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和建立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作出规划。加强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开展了廉政文化月(日)主题活动,推进廉政文化进单位、进家庭、进人心。加强源头治理,规范与监督权力运行。制定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确保局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资金运作的安全、有序。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制定了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意见,下发了《局关于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及调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局机关干部领取课题费、评审费的相关规定。加强了对公权力大、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的部门的监督力度。
行业建设不断深化。文明行业建设进一步拓展,根据行业综合改革后的新形势,开展了对两新组织创建的调研,制定了《文明单位创建管理细则》,将文明单位创建延伸到行业领域。公厕、清道、清运三大行业创建取得新的成果。进一步加强行业工会组织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工管理工作。继续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推出了道路清扫保洁中级等次,充实了新型职业技能等级。加强社会宣传,引导社会舆论,为重点工作推进创造了较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2006年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个别单位或部门、少数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上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某些方面还习惯于按老经验办事,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不多;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彻底,管理创新不够,管理手法单一,对行政手段依赖严重,在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公共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队伍能级上,与承担“两局两办”职能,服务世博会的要求还有差距。行业队伍的结构和建设水平与实现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机关公务员队伍的能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还有待进一步调整;一线环卫作业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农民工管理水平不高,还存在着素质不高,稳定性差等问题;政风行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整体水平还不高。
三是在推进工作落实的力度和成效上与确保“十一五”规划落地的要求还有差距。对工作规律的理性把握上还有欠缺,工作计划与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还不配套;少数单位和部门还存在形式主义,一些工作落实不够,个别工作任务没有按期完成;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在掌握基本情况、加强基层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上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努力改进,以有效提升市容环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007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突出全面优化世博会环境保障水平这个目标,突出解决难题瓶颈这个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市容环卫和城管执法工作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
――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取得突破。围绕世博会总要求,“三区”建设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城管执法工作取得突破。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基本理顺,百姓关注的难题顽症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城管执法形象有明显好转。
――公共供给和服务取得突破。市容环卫公共设施服务盲点得到基本消除,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突破。市容环卫政风行风和城管执法政风有明显提升,力争在全市排名再上台阶。
――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公务员和相关管理队伍进一步优化,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环卫作业服务队伍实现结构调整。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业综合改革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的强化、弱化、转化,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下放事务事权,完善市、区(县)、街道(镇)三级管理网络,特别是继续加强街道(镇)市容环卫管理机构的建设,促进第三级管理层面发挥应有的功能。进一步梳理、调整机关处室和直属管理单位的职能,划清界面,明晰责权,理顺关系。建立市市容环卫局业务受理中心,实行一门式服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手段,加强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职责,规范好市场行为。继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和流程,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共享,增强政府网上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加强法规建设和政策研究。继续开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做好《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实施的宣传、培训。完成郊区农村地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规章修改工作,促进农村地区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提高。开展城管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专项规章制定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区县城管执法部门在法律运用上的指导,完成城管执法依据的详细梳理工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和市容环卫事业、城管执法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一批基础性的重点课题研究;完成《上海市市容环卫、城管执法迎世博三年整治行动实施意见》。
加强规划和标准工作。配合市建设交通委做好《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修订稿)的规划意见征询和修改工作。根据世博园区建设规划,进一步做好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的深化、完善工作。在虹桥综合枢纽地区工程建设中,组织实施市容环卫领域的规划跟踪管理作。组织做好崇明县市容景观规划初稿的修改,完成崇明县市容景观规划编制。加强行业标准的管理和编制工作,认真梳理市容环卫标准体系,依照技术法规把握行业准入门槛。
加强基础工作。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各项工作进展。加强数据采集统计,准确掌握各种基础数据,做好各项数据的分析评估。加强信息简报工作,强化信息的沟通和督察作用。加强资料收集、档案整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加强机关处室建设,完善处室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处室每个成员作用。
深化市容环卫市场化改革。把握行业综合改革发展的方向,加强对区县深化改革的指导,解决好环卫作业服务全面“事转企”后出现的新问题。坚持市场化为导向,逐步理顺作业公司市场化运作中按任务量采购经费的增长,作业设备更新采购等机制。总结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收费情况,完善单位生活垃圾收费,引导和推进居民生活垃圾收费。
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完善市容环卫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部分政府职能向中介组织的转移,强化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工会的覆盖优势和维权职能,以加强农民工管理为突破口,增强行业凝聚力。
(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加强“雪中送炭”工作。着眼民生,坚持“跨前一步,为民服务”,以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事为重点,有效落实2007年市容环卫便民利民各项措施。继续关注“二级旧里”环卫配套设施建设,解决百姓身边的困难,消除本市有路名的道路及公共广场的废物箱设置盲段,消除城区垃圾箱房保洁盲点,消除无垃圾箱房设置区域内的流动垃圾筒管理盲点,消除旧式居住区环卫设施盲区。围绕服务世博,服务群众,进一步完善公厕服务体系。加强公厕建设规划落地。继续完善公厕布局,整合资源,推进“300米有公厕”向中环、外环和郊县政府所在镇进一步拓展。继续完善公厕所导向牌、公厕声讯查询等公厕导向系统。探索公共厕所免费开放的机制,扩大免费开放的区域。
开展难题顽症治理。加强乱设摊综合整治,在严禁、严控区域探索节假日有序开放临时摊位等新的治理办法,在控制区按照“有利设摊、卫生设摊”的要求,充分考虑部分市民的实际需求,“以疏为主”推进乱设摊治理。加强乱搭建城管执法“一口受理”工作,积极受理市民相关投诉,在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积极稳妥地开展乱搭建治理。继续整合管理执法和作业资源,完善“三乱”有效治理机制,实现中心城区有路名道路两侧可控时段(7:00―21:00)基本无“三乱”现象的目标。深化作业扰民治理活动,继续对车辆防污水滴漏装置的改造,提高其性能和完好率。不断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教育和服务质量监管,杜绝人为扰民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方案》,做好渣土运输市场的清理整顿。
构建市民参与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市容环境市民测评机制。加强市容环卫、城管执法投诉热线服务工作,坚持“三个二”承诺,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使群众能够有效的反映利益诉求。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我手中”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互动机制和行动合力。
(三)围绕世博会目标,全面提升市容环境保障水平
提升市容景观系统。
推进“三区”建设。完善“1+X”市容景观建设体系,进一步推进市容环境示范区、规范区和达标区建设。2007年创建完成市容环境示范区域16块,规范区域24块,达标街道(镇)29个。继续开展景观围墙建设,启动各类工地围墙的整治和规范工作,达到同一区域围墙趋于协调的效果。同时,注重创建成果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开展广告和非广告设施整治工作。做好内环线内20层(60米)以上楼顶商业广告和非广告设施的调整和整治工作。推进店招店牌整治工作,制定“三区”范围外店招店牌设置布局(整治)方案;完成非广告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的编制。
推进景观灯光“3219”项目建设。努力探索新的景观灯光建设理念(如增加动态灯光建设),增强景观灯光的表现力;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等景观灯光建设新技术的应用,提升景观灯光建设水平,使城市景观灯光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建筑特点。
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围绕全市1966总体规划,以整洁有序为目标,开展省际通道两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本市通往外省市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以及主要河道等省际通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市容环境。继续开展中小道路整治、建构筑物外立面、屋顶整治、道路公共设施整治、拆违和创无违小区等工作。推进乱设摊综合整治,巩固严禁区域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以严控区域(22个街镇)为重点,疏堵结合,开展综合整治,使乱设摊总量进一步下降。
开展世博园区周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调查摸底和方案制定工作。做好女足世界杯、特奥会等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工作。
完善固体废物处理系统。
加强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理。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控制垃圾增长总量,力争使上海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处置计划,全面均衡生活垃圾的处置流向,使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的处置。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的监管,控制和减少生活垃圾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特种垃圾的监管,确保餐厨垃圾、装潢垃圾等收集、运输、处置的规范有序。
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十一?五”市容环卫发展规划和市政府第三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落地。实现闵行生活垃圾焚烧厂开工建设,普陀百玛士综合处理厂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青浦综合处理厂、金山综合处理厂、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期工程)竣工验收。完成老港一、二、三期封场工程。松江综合处理厂完成前期工作,争取开工。生活垃圾水陆联运系统实质性启动。
提升环卫装备水平。推行实施市容环卫装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装备产权属性,着手研究装备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和政府采购制度,明确属于企业的资产由企业出资采购,政府出台采购标准;明确属于国有的资产由政府出资采购,租用给企业使用,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加强区(县)装备更新力度,对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全部更新,城市化地区垃圾运输车辆密闭率达到100%。加强现有的运输装备管理,继续推行技术评选机制。继续推进环卫装备研发的市场化进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先进设备的开发和研制。
强化城市保洁系统
扩展城市保洁覆盖面。继续推进公共设施保洁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小道路保洁,推广人行道及路面、沟底冲洗。消除城区垃圾箱房保洁的盲点和废物箱设置的盲段。进一步推进保洁进社区,加强居民居住区保洁管理。
提升城市保洁水平。继续推进“席地而坐”保洁,实施范围推广至“四大门户”(包括空港、铁路、长途汽车客运及水运客运)和“十大公共场所”(包括影剧院、体育场馆、展馆、公园及绿地、广场、商场、机场、公交车站、主要景观道路及人行道、主要旅游景点)等区域。继续推进垃圾箱房“六定”制度,提高垃圾箱房保洁水平。
(四)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提高城管综合执法效能
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完成五个区县综合执法机构建立,实现城管执法机构上海各区县全覆盖。同时,推进区县城管执法大队向街道(乡镇)派驻分队同步建设的步伐。充实市级联席会议成员,健全区级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城市管理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城管执法与专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机制,在明晰各自职能、权限和界面的基础上,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工作的联系、联动和协调,促进城管执法与专业管理的工作衔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审批处罚双向沟通、案件处理双向告知、工作状况双向评议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形成执法工作合力。
树立和谐城管理念,突破难题顽症治理。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特点,针对不同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健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评判监督机制,探索执法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对破坏城市环境,严重扰乱城市管理秩序的非法散发张贴小广告、无证设摊、跨门营业、违章占路、违法建筑、违法广告、作业扰民、噪声污染、扬尘污染、破坏绿化、交通排堵保畅、保护知识产权、社会治安等问题组织专项整治执法活动。重点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源头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巩固执法成果,建立常态管理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大力提升队伍形象素质。加强队伍结构调整,在现有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已核定的队伍编制,推动各区加快招收一批年纪轻、素质好的队员。通过拓宽流动渠道,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难以从事一线执法的队员作用,使执法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强化“跨前一步”、“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共建和谐”等基本观念学习,推进城管执法工作的理念和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提高全体城管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培训工作,在思想政治、法律知识、道德修养、业务水准和执法技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执法队员素质。落实和完善各项规定,严格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加大对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的督察和管理,重点对队容风纪、举止行为、执法程序、执法效率等进行加强督查。健全和完善对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考评机制和社会测评体系,提升队伍建设管理和政风建设水平。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在制定和实施“八不准规定”、“行为规范”、“督察办法”等基本制度基础上,适应执法工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业务工作具体操作规范,如《城管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案件逐级审批制度》、《城管执法暂扣罚没物品管理规定》、《行政执法回避制度》、《城管执法自由裁量适用目录》等,全面落实城管执法责任,使城管执法每项工作有法可依,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队员依法行政能力奠定基础。
加强装备建设,提升城管执法信息化水平。加强城管执法办公用房规范化建设,制定城管执法办公室用房标准规范,梳理各区城管执法用房现状,帮助解决目前存在的使用违章建筑和执法扰民的突出问题。提升城管执法科技和装备水平,建设与城市管理网格化、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与地区社会和治安管理相衔接的市、区二级城管执法指挥监督中心,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形成集实时图像监控、人员车辆调度和城管执法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执法系统。改善城管执法部门的执法车辆装备的配置,更新和增配城管执法专用车辆,争取市相关部门支持,将执法专用车辆列入专项管理或者非公务用车管理。
(五)深化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郊区市容环境水平
深化“村容整洁村”建设活动。进一步明确以“村容整洁示范(达标)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村容环境建设。拓展建设范围,将外环线内的“城中村”纳入整洁村达标建设中。以解决村宅周边堆物规范堆放、暴露垃圾治理、村级河道保洁为重点,开展农村路边、田边、河边、宅边“四边”环境卫生大扫除,力争使村容村貌有明显变化。根据试点先行区、中心村、自然村的不同类别,细化制订“整洁村”分类建设标准和环卫公共设施建设导则,完成600个“村容整洁达标村”建设,在此基础上,启动“村容整洁示范村”和“整洁乡镇”建设工作,年内力争建成10个“村容整洁示范村”和1个“整洁乡镇”。
建立完善郊区市容环境建设管理体系。按照市委八届九次会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关于郊区环境卫生建设要“建立镇有环卫所、村有保洁员、户有责任制的管理体系”的要求,稳步推进郊区镇级市容环境管理机构建设,为农村容貌建设管理提供组织保障。抓好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力争将组建农村保洁员队伍纳入市“万人就业项目”。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范围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启动郊区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编制工作。按照“1966”城镇居住规划体系要求,指导郊区61个新市镇和9个新郊区新农村先行试点区开展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并将中心村建设、改造修缮自然村落的环卫设施建设纳入新市镇总体规划。
加快郊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力争“2009年底前郊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为目标,加快青浦、松江、金山、崇明等区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镇级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关闭严重影响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镇级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继续推进农户卫生厕所建设,实行行政许可备案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户卫生厕所使用率。
加强郊区居民环境意识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加强工作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郊区居民参与改善郊区市容环境建设的自觉性。
(六)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科技攻关。找准重点领域聚焦突破,在生活垃圾气力输送、环卫车辆新能源应用、城市保洁节水和景观灯光节电等新技术上取得成效。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注重工程技术的总结,对焚烧、填埋、生化多种技术组合的生活垃圾处理等工程技术加强跟踪研究,加强对区(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技术路线的指导。
加强信息化建设。认真总结APL一期“一建设三提升”工程,研究数字指挥中心的功能拓展和对现有单独的信息化项目的整合。启动APL二期工程。加强区(县)的信息化建设指导。加强城管执法的信息化工作,启动行政执法管理信息化框架建设。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发展,全面提升进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系统政府网站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局机关严格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加快调整机关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加强公务员作风和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公务员队伍。加强环卫作业队伍建设,增加政府对环卫作业服务人工费的采购投入,提高一线作业队伍的工资收入。制定用工标准,确保用工素质。研究具有吸引力的措施办法,在部分区开展试点,招收一批本市户籍的一线工人。在部分景观区域或景观道路,推出一支支环卫作业示范队伍。实施新的“1160人才培训工程”。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开展市局、区局、企业各层面的分级培训,组织全行业10000名职工参加的各类人才培训;做好10支学科领衔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切实发挥其行业宏观管理方面的智囊作用、行业重点科研项目方面的攻关作用、行业骨干人才队伍方面的育人作用;有针对性地引进关键岗位重点人才60名,并为引进的人才资源在系统内共享共用创造条件。
(七)构建大党建格局,加强组织思想保障
加强基层党建,构建行业大党建格局。巩固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党建工作向领导覆盖,向社会辐射,向行业延伸。以创建“学习型、制度型、创新型、凝聚型、服务型”党支部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形成行业党建工作的合力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工会、团组织及专业管理部门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以“党建带行建,党风促行风”,把开展党建工作与推进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先进性教育《汇编》的落实。完善“两优一先”评比表彰机制,将开展“两优一先”评比表彰活动拓展到全行业。
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建设交通党委关于开展“四好班子”创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开展局、直属单位两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四好”班子创建活动。落实活动方案,加强对基层单位指导,结合班子自身实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坚持扩大民主,落实群众“四权”;坚持严格标准,促进干部队伍的“四化”;坚持完善程序,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坚持加强监督,杜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增强创新、奉献、追求意识;推进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权力制衡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结合重点工作开展,加强市容环境综合建设管理整治资金使用和计划完成等监察,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健全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加强建制堵漏。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围绕政风行风重点评,以建迎评、未评先改,深化“跨前一步、为民服务”行业精神,推出新一轮市容环卫、城管执法向社会公开承诺等系列举措,力争使政风行风在全市排名再上台阶。继续开展自查自纠专项活动,做到未评先改,即知即改。深入开展政务公开,继续推行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告知“三告知”制度,提高“三告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发布文号: 沪容环[2007]1号
各区(县)市容环卫、城管执法部门,局属各单位:
现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二○○七年一月八日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要点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市容环卫行业改革的继续深化一年,也是市市容环卫局增挂市城管执法局牌子,两局工作一起谋划思考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建设交通党委、市建设交通委的直接指导下,我局较好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不断深化行业综合改革,市场化进程有新进展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区(县)管理部门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街道层面的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绝大部分的街道成立了市容环卫管理所,直接参与本街道具体事务的专业管理,有效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市场主体培育进一步加强。市容环卫作业服务全面完成“事转企”。基本完成环卫转制企业资质审批工作,获准从事环卫作业服务企业达到169家。政企、事企分开进一步深化。市级层面全面完成环境集团划转的各项工作,各区(县)作业服务单位多元化改制稳步推进,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市场化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静安、普陀、杨浦、金山等4区分别组建各区的作业总公司,黄浦等14个区县在各区域内组建若干个环卫企业。
市场化运作体系进一步成型。在大型环卫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上,从单纯依赖财政性资金向多元投资、融资还贷、多方参与、国际合作方式转变,已形成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格局。普陀综合处理厂以及准备开工建设的闵行垃圾焚烧厂和宝山神工综合处理厂等都是由社会资本(包括外资)为主体进行投资建设的,政府按特许经营的要求,进行行业指导和监管。
环卫作业市场进一步规范。作业服务价格体系初步构建。单位生活垃圾收费更加规范;制定完成《上海环卫公共服务项目采购指导价》,并已经报物价部门发布。环卫作业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建设。在公共厕所保洁、道路清扫等作业规范,以及《上海市城市容貌标准规定》等多种行业技术规范。《上海市环卫作业质量标准》已基本完成,拟定近期出台。
二、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宏观管理能力有新提升
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开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调研工作,完成了《条例》修订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研究方向的梳理、确立工作。起草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草案稿。完成了一次性塑料托盘纳入管理文件的起草制定工作。加强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研究,积极做好对区县城管执法部门在法律运用上的指导和解释。
规划工作不断推进。完成《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修订稿上报。组织、指导有关区编制区域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并对已编制的闸北、杨浦、南汇、虹口等区的固废规划组织评审和修改完善。完成了环境卫生、市容景观和城管执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上报。组织编制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市容环卫专业规划》、《崇明岛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组织对世博会地区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的修改完善,并努力推进规划落地。完成编制。在加强规划编制的同时,加强了规划管理,下发了《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编制管理办法》,提升了行业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政策研究有效开展。完成了《关于推进市容环卫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若干意见》、《市容环卫行业管理方式创新研究》两大课题的调研和起草,为行业转型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同时,进一步加强课题管理,推进重点课题成果的应用。
三、大力推进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市容环境保障水平有新提高
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圆满完成迎“上合组织峰会”市容环境保障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发挥市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全面开展了迎峰会市容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高质量地完成了重点保障区域的户外广告整治,市容景观建设和保障,特大型动态景观灯光建设和表演等重大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全年还有效完成了F1汽车大奖赛、亚洲审计组织大会、世界乳业大会、歌德堡号访沪活动、上海旅游节等重要活动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完成了50次外宾访沪期间的市容环境保障任务。
“1+X”市容景观建设体系进一步加强。三类区域建设进展顺利,新创建完成市容环境示范区15块,总面积约27.07平里;创建完成市容环境规范区15块,总面积约27.85平方公里;创建市容环境管理达标街道(镇)35个;完成围墙景观建设55公里。会同市政部门完成了主要道路各类设施设置导则(修订稿),明确主要景观道路上的设施的设置要求。完成上海景观灯光规划的制订,明确了“2319”建设目标和定位;完成了世博会景观灯光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具体的实施项目和要求;加强夜景灯光建设,形成了“和平畅想”景观灯光新景观。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管理进一步规范。以迎峰会为契机,以浦江两岸的户外广告整治为主,对全市户外广告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共拆除19处35块广告牌。在总结2005年店招店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店招店牌专项整治三年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整治,共整治6.56万平方米。
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成效进一步突现。网格化管理(材料);以市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为平台,积极协调绿化、公安、交通、市政等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了133所学校周边的乱设摊、乱堆物等违章现象集中整治,生态树穴、非机动车停放设施、车容车貌、建构筑物外立面、道路公共设施保洁等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固废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江桥垃圾焚烧厂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老港四期工程竣工,普陀、虹口、闸北三座粪便预处理厂改建完善工程基本完成;普陀、嘉定、金山、青浦、松江等多个综合处理厂建设及长宁环卫综合基地、崇明填埋场、奉贤区的水上运输系统码头等项目基本按时间节点推进。生活垃圾管理逐步规范,加强生活垃圾计划管理,合理调配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物流,确保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成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应急体系;加大对大型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运营的监管力度,确保大型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运营安全有序。加强了餐厨垃圾、装潢垃圾等特种垃圾管理,中心城区60%左右的区域和部分郊区区政府所在地,实现了餐厨垃圾规范收运、规范处置;启动了装修垃圾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措施,将逐步建成监管网格化、申报便捷化、堆放规范化、收运专业化、处置资源化的装修垃圾管理体系。
城市保洁系统进一步拓展。出台了《上海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规范》、《城市道路保洁导则(试行稿)》、《公共广场、人行道保洁操作导则(试行稿)》,进一步规范了道路、公共广场的保洁管理。积极推进“道路新型保洁法”,机扫、冲洗率稳步提升,中心城区机扫率达到70%,冲洗率达到67%。提高了全市3000条(段)中小道路保洁标准,完成600万平方米城市化区域公共广场、人行道洁净。完成全市70%以上垃圾箱房统一编码工作。开展环卫作业车辆及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添美行动,环卫作业车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车容车貌整洁率分别达到85%和50%。
四、不断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城管综合执法工作有新强化
进一步理顺城管执法工作思路。不断推进执法理念观念的转变,梳理完善城管执法工作思路。坚持管理与执法、治标与治本、教育与处罚以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四个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执法为民,坚持综合协调,坚持从严要求,坚持科技兴业,不断提高城管执法水平。制定了本市城管执法系统第一个五年规划《上海市城管执法“十一五”规划》,会同市编办、市人事局完成了《上海城管综合执法系统机构、人员基本情况调研报告》,就城管执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形成了意见,明晰了“十一五”期间城管执法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进一步构建城管执法新体制。初步建立了城管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展联席会议职能,提高了城管执法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理顺城管综合执法与各专业执法的关系,加强与市政、水务、绿化、环保、房地、规划等专业管理部门的协调,整合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形成工作合力,在违法搭建“一口受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工作上形成了联动机制。城管综合执法全覆盖取得突破,闵行区完成城管执法队伍组建,嘉定、奉贤、南汇、崇明等区县城管综合执法队伍组建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进一步加强专项执法整治。继续抓好全市性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整治,以迎峰会为契机,开展了城管执法“畅通行动”、“绿色行动”、“安全行动”三大集中整治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非法散发招贴小广告、乱设摊、夏令市容市貌、工地施工噪音、违法违章建筑、建筑运输车辆带泥行驶和抛洒滴漏、免费开放公园、交通排堵保畅活动等重点执法整治,较好地维护了城市管理秩序。积极协同市有关部门共同抓好全市性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社会治安、绿色护考、废旧金属收购管理、禽流感、郊区乱搭建等专项整治执法活动,确保了全市性专项整治工作的推进。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重要节庆、重大活动执法保障工作,确保各项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中城市管理的有序。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工作考核,引进群众测评机制,形成对区县城管执法部门的考核体系。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中层骨干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长期性、经常性的执法人员培训机制。今年共完成了对8批1000多名科、队级中层干部的轮训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在《八项不准》的基础上,制订了《上海城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上海城管执法督察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政风建设,开展比素养、赛队伍建设,比作风、赛文明执法,比实效、赛执法技能的“三比三赛”实事立功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政风行风水平。加强形象建设,开展队列训练演练,强化准军事化队伍的形象;开展了新的城管执法工作服招标,基本完成新服装的定装工作。
五、高度重视新郊区、新农村建设,郊区市容环境面貌有新改善
“村容整洁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出台了《上海市新郊区村容整洁达标建设指导意见(2006-2008)》,进一步细化了《上海市郊区建设村容整治村标准》,完善了“整洁村”建设规范。以开展“村容整洁村”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郊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了村容环境管理人员和保洁员队伍,形成了考核机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创建资金,探索新农村环境建设的保障机制。全年创建村容整洁达标村626个。
郊区固废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结合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目标计划,郊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建设和配置相适应的转运设施得到提速。在浦东新区中转站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嘉定区、崇明县也完成了处理设施建设,使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了10%左右;金山、青浦等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加快建设;南汇、奉贤、青浦等区的转运站建设启动。进一步加快了旱厕、简厕的改造,新建、改建农村公厕764座;归并镇级生活垃圾处置场3个,切实提高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和处理水平
六、坚持“跨前一步,为民服务”,便民服务和顽症治理有新突破
十大便民利民措施基本落实。在2004、2005两年的基础上,2006年度“十大便民利民措施”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各项内容基本按计划实施。基本消除二级旧里以下居住区域环卫设施配套的盲区,大幅度减少了城区道路两侧废物箱设置的盲段和城区垃圾箱房保洁的盲点。全市建设压缩站65座,公厕新建998座、改建522座、设置移动厕所19座,新、改建垃圾间2606间,新、改建倒粪站339座,设置废物箱27575个,有力改善了群众身边的居住环境。
市容城管便民服务热线工作成效明显。进一步强化“三个二”投诉处理机制的建设和运行,实现社会承诺,加强与12319热线和媒体热线的联系与沟通,切实强化对夏令热线市民投诉问题的处理,重点解决群众意见集中的“脏、臭、吵”问题,提高市民投诉的处理满意率。全年共处理市民投诉4万多件,今年夏令热线投诉处理的满意率达到95.8%。
“三大顽症”进一步得到治理。暴露垃圾治理效果不断强化,暴露垃圾适时清除率达到90.1%,全市道路巡查平均每百公里发现暴露垃圾下降至1.2处。乱设摊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开展了以西瓜摊、夜排挡、早点摊为重点的“三大战役”集中整治工作,在控制区域范围内开展设摊疏导工作试点,取得较好进展。本市乱设摊整治初步做到交通主干道、重大活动保障期间乱设摊现象得到基本控制的“两个基本控制”。环卫作业扰民治理进一步深入,按照“纵向深入、横向拓宽,逐步实现项目全覆盖”的要求,完善了《上海市环卫作业扰民治理容忍度设置与使用办法》,控制源头,通过调整作业时间、改变收运模式、及时排放渗沥液、改造及更新车辆、重点监控等,突出“精细化”管理,作业扰民得到有效控制,市民投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
渣土运输车专项整治取得突破。与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联合下发了《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方案》,开展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识色投票评选活动,通过市民网上评选和专家评审,确定了柠檬绿为上海渣土运输车辆的专用标识色。加强渣土运输市场管理,公布了第一批从事内环线内和内环线外工程渣土运输的达标车辆信息。参与编写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规范,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控制提出了技术和管理要求。
七、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党的建设有新加强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对先进性教育整改落实情况全面检查,群众的总体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8%。扎实抓好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强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和“双结对”活动。继续推进“班长工程”建设,组织全局29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以“全面提高党支部书记素质和能力,增强基层党建使命感”为主题的集中培训。弘扬先进,典型引路,推进“一先两优”评选活动,其中局综合发展处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中组部和市委表彰嘉奖。以增强行业凝聚力为目的,开展行业党建实现形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局领导班子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有效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攻坚突破能力、控制驾驭能力、自身建设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实施《公务员法》的要求,组织机关公务员进行集中培训,完成公务员登记,改进公务员考核办法。调整部分直属单位领导班子,优化结构、增强合力。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组织23名行业骨干人才和后备干部分批赴新加坡和德国培训;大力培养、大胆使用优秀青年干部,局机关和直属单位40岁以下的处级领导干部达到处级领导干部队伍的23.8 %。
人才资源进一步整合。组织19个区局和10个学科领衔人学科组参加科技人才分赛区的竞赛,调动了各参赛单位的积极性。学科领衔人带头攻关,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完成了第二个“1160”人员培训工程,对全行业2.6万名员工进行了培训,有效提高了行业职工队伍素质。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实施纲要》,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贯彻落实〈纲要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的实施计划》,对推进行业综合改革、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和建立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作出规划。加强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开展了廉政文化月(日)主题活动,推进廉政文化进单位、进家庭、进人心。加强源头治理,规范与监督权力运行。制定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确保局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资金运作的安全、有序。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制定了局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意见,下发了《局关于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及调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局机关干部领取课题费、评审费的相关规定。加强了对公权力大、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的部门的监督力度。
行业建设不断深化。文明行业建设进一步拓展,根据行业综合改革后的新形势,开展了对两新组织创建的调研,制定了《文明单位创建管理细则》,将文明单位创建延伸到行业领域。公厕、清道、清运三大行业创建取得新的成果。进一步加强行业工会组织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工管理工作。继续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加强职工技能培训,推出了道路清扫保洁中级等次,充实了新型职业技能等级。加强社会宣传,引导社会舆论,为重点工作推进创造了较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2006年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个别单位或部门、少数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上还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某些方面还习惯于按老经验办事,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不多;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彻底,管理创新不够,管理手法单一,对行政手段依赖严重,在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公共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队伍能级上,与承担“两局两办”职能,服务世博会的要求还有差距。行业队伍的结构和建设水平与实现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机关公务员队伍的能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还有待进一步调整;一线环卫作业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农民工管理水平不高,还存在着素质不高,稳定性差等问题;政风行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整体水平还不高。
三是在推进工作落实的力度和成效上与确保“十一五”规划落地的要求还有差距。对工作规律的理性把握上还有欠缺,工作计划与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还不配套;少数单位和部门还存在形式主义,一些工作落实不够,个别工作任务没有按期完成;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在掌握基本情况、加强基层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上这些问题,要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努力改进,以有效提升市容环境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007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突出全面优化世博会环境保障水平这个目标,突出解决难题瓶颈这个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市容环卫和城管执法工作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
――市容环境建设和管理取得突破。围绕世博会总要求,“三区”建设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城管执法工作取得突破。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基本理顺,百姓关注的难题顽症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城管执法形象有明显好转。
――公共供给和服务取得突破。市容环卫公共设施服务盲点得到基本消除,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突破。市容环卫政风行风和城管执法政风有明显提升,力争在全市排名再上台阶。
――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公务员和相关管理队伍进一步优化,城管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环卫作业服务队伍实现结构调整。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业综合改革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的强化、弱化、转化,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下放事务事权,完善市、区(县)、街道(镇)三级管理网络,特别是继续加强街道(镇)市容环卫管理机构的建设,促进第三级管理层面发挥应有的功能。进一步梳理、调整机关处室和直属管理单位的职能,划清界面,明晰责权,理顺关系。建立市市容环卫局业务受理中心,实行一门式服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手段,加强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职责,规范好市场行为。继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和流程,加强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共享,增强政府网上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加强法规建设和政策研究。继续开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做好《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实施的宣传、培训。完成郊区农村地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规章修改工作,促进农村地区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提高。开展城管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专项规章制定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区县城管执法部门在法律运用上的指导,完成城管执法依据的详细梳理工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和市容环卫事业、城管执法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一批基础性的重点课题研究;完成《上海市市容环卫、城管执法迎世博三年整治行动实施意见》。
加强规划和标准工作。配合市建设交通委做好《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修订稿)的规划意见征询和修改工作。根据世博园区建设规划,进一步做好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的深化、完善工作。在虹桥综合枢纽地区工程建设中,组织实施市容环卫领域的规划跟踪管理作。组织做好崇明县市容景观规划初稿的修改,完成崇明县市容景观规划编制。加强行业标准的管理和编制工作,认真梳理市容环卫标准体系,依照技术法规把握行业准入门槛。
加强基础工作。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各项工作进展。加强数据采集统计,准确掌握各种基础数据,做好各项数据的分析评估。加强信息简报工作,强化信息的沟通和督察作用。加强资料收集、档案整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加强机关处室建设,完善处室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处室每个成员作用。
深化市容环卫市场化改革。把握行业综合改革发展的方向,加强对区县深化改革的指导,解决好环卫作业服务全面“事转企”后出现的新问题。坚持市场化为导向,逐步理顺作业公司市场化运作中按任务量采购经费的增长,作业设备更新采购等机制。总结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收费情况,完善单位生活垃圾收费,引导和推进居民生活垃圾收费。
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完善市容环卫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部分政府职能向中介组织的转移,强化行业协会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工会的覆盖优势和维权职能,以加强农民工管理为突破口,增强行业凝聚力。
(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加强“雪中送炭”工作。着眼民生,坚持“跨前一步,为民服务”,以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事为重点,有效落实2007年市容环卫便民利民各项措施。继续关注“二级旧里”环卫配套设施建设,解决百姓身边的困难,消除本市有路名的道路及公共广场的废物箱设置盲段,消除城区垃圾箱房保洁盲点,消除无垃圾箱房设置区域内的流动垃圾筒管理盲点,消除旧式居住区环卫设施盲区。围绕服务世博,服务群众,进一步完善公厕服务体系。加强公厕建设规划落地。继续完善公厕布局,整合资源,推进“300米有公厕”向中环、外环和郊县政府所在镇进一步拓展。继续完善公厕所导向牌、公厕声讯查询等公厕导向系统。探索公共厕所免费开放的机制,扩大免费开放的区域。
开展难题顽症治理。加强乱设摊综合整治,在严禁、严控区域探索节假日有序开放临时摊位等新的治理办法,在控制区按照“有利设摊、卫生设摊”的要求,充分考虑部分市民的实际需求,“以疏为主”推进乱设摊治理。加强乱搭建城管执法“一口受理”工作,积极受理市民相关投诉,在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积极稳妥地开展乱搭建治理。继续整合管理执法和作业资源,完善“三乱”有效治理机制,实现中心城区有路名道路两侧可控时段(7:00―21:00)基本无“三乱”现象的目标。深化作业扰民治理活动,继续对车辆防污水滴漏装置的改造,提高其性能和完好率。不断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教育和服务质量监管,杜绝人为扰民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方案》,做好渣土运输市场的清理整顿。
构建市民参与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市容环境市民测评机制。加强市容环卫、城管执法投诉热线服务工作,坚持“三个二”承诺,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使群众能够有效的反映利益诉求。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我手中”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互动机制和行动合力。
(三)围绕世博会目标,全面提升市容环境保障水平
提升市容景观系统。
推进“三区”建设。完善“1+X”市容景观建设体系,进一步推进市容环境示范区、规范区和达标区建设。2007年创建完成市容环境示范区域16块,规范区域24块,达标街道(镇)29个。继续开展景观围墙建设,启动各类工地围墙的整治和规范工作,达到同一区域围墙趋于协调的效果。同时,注重创建成果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开展广告和非广告设施整治工作。做好内环线内20层(60米)以上楼顶商业广告和非广告设施的调整和整治工作。推进店招店牌整治工作,制定“三区”范围外店招店牌设置布局(整治)方案;完成非广告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的编制。
推进景观灯光“3219”项目建设。努力探索新的景观灯光建设理念(如增加动态灯光建设),增强景观灯光的表现力;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等景观灯光建设新技术的应用,提升景观灯光建设水平,使城市景观灯光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建筑特点。
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围绕全市1966总体规划,以整洁有序为目标,开展省际通道两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本市通往外省市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以及主要河道等省际通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市容环境。继续开展中小道路整治、建构筑物外立面、屋顶整治、道路公共设施整治、拆违和创无违小区等工作。推进乱设摊综合整治,巩固严禁区域整治成果,落实长效管理;以严控区域(22个街镇)为重点,疏堵结合,开展综合整治,使乱设摊总量进一步下降。
开展世博园区周边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调查摸底和方案制定工作。做好女足世界杯、特奥会等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工作。
完善固体废物处理系统。
加强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理。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控制垃圾增长总量,力争使上海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科学制定生活垃圾处置计划,全面均衡生活垃圾的处置流向,使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的处置。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的监管,控制和减少生活垃圾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特种垃圾的监管,确保餐厨垃圾、装潢垃圾等收集、运输、处置的规范有序。
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十一?五”市容环卫发展规划和市政府第三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落地。实现闵行生活垃圾焚烧厂开工建设,普陀百玛士综合处理厂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青浦综合处理厂、金山综合处理厂、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期工程)竣工验收。完成老港一、二、三期封场工程。松江综合处理厂完成前期工作,争取开工。生活垃圾水陆联运系统实质性启动。
提升环卫装备水平。推行实施市容环卫装备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装备产权属性,着手研究装备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和政府采购制度,明确属于企业的资产由企业出资采购,政府出台采购标准;明确属于国有的资产由政府出资采购,租用给企业使用,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加强区(县)装备更新力度,对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全部更新,城市化地区垃圾运输车辆密闭率达到100%。加强现有的运输装备管理,继续推行技术评选机制。继续推进环卫装备研发的市场化进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先进设备的开发和研制。
强化城市保洁系统
扩展城市保洁覆盖面。继续推进公共设施保洁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小道路保洁,推广人行道及路面、沟底冲洗。消除城区垃圾箱房保洁的盲点和废物箱设置的盲段。进一步推进保洁进社区,加强居民居住区保洁管理。
提升城市保洁水平。继续推进“席地而坐”保洁,实施范围推广至“四大门户”(包括空港、铁路、长途汽车客运及水运客运)和“十大公共场所”(包括影剧院、体育场馆、展馆、公园及绿地、广场、商场、机场、公交车站、主要景观道路及人行道、主要旅游景点)等区域。继续推进垃圾箱房“六定”制度,提高垃圾箱房保洁水平。
(四)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提高城管综合执法效能
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完成五个区县综合执法机构建立,实现城管执法机构上海各区县全覆盖。同时,推进区县城管执法大队向街道(乡镇)派驻分队同步建设的步伐。充实市级联席会议成员,健全区级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城市管理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城管执法与专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机制,在明晰各自职能、权限和界面的基础上,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工作的联系、联动和协调,促进城管执法与专业管理的工作衔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审批处罚双向沟通、案件处理双向告知、工作状况双向评议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形成执法工作合力。
树立和谐城管理念,突破难题顽症治理。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特点,针对不同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健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评判监督机制,探索执法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对破坏城市环境,严重扰乱城市管理秩序的非法散发张贴小广告、无证设摊、跨门营业、违章占路、违法建筑、违法广告、作业扰民、噪声污染、扬尘污染、破坏绿化、交通排堵保畅、保护知识产权、社会治安等问题组织专项整治执法活动。重点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源头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巩固执法成果,建立常态管理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大力提升队伍形象素质。加强队伍结构调整,在现有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已核定的队伍编制,推动各区加快招收一批年纪轻、素质好的队员。通过拓宽流动渠道,积极搭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难以从事一线执法的队员作用,使执法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强化“跨前一步”、“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共建和谐”等基本观念学习,推进城管执法工作的理念和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提高全体城管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培训工作,在思想政治、法律知识、道德修养、业务水准和执法技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执法队员素质。落实和完善各项规定,严格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加大对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的督察和管理,重点对队容风纪、举止行为、执法程序、执法效率等进行加强督查。健全和完善对各级城管执法部门的工作考评机制和社会测评体系,提升队伍建设管理和政风建设水平。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在制定和实施“八不准规定”、“行为规范”、“督察办法”等基本制度基础上,适应执法工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业务工作具体操作规范,如《城管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案件逐级审批制度》、《城管执法暂扣罚没物品管理规定》、《行政执法回避制度》、《城管执法自由裁量适用目录》等,全面落实城管执法责任,使城管执法每项工作有法可依,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队员依法行政能力奠定基础。
加强装备建设,提升城管执法信息化水平。加强城管执法办公用房规范化建设,制定城管执法办公室用房标准规范,梳理各区城管执法用房现状,帮助解决目前存在的使用违章建筑和执法扰民的突出问题。提升城管执法科技和装备水平,建设与城市管理网格化、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与地区社会和治安管理相衔接的市、区二级城管执法指挥监督中心,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形成集实时图像监控、人员车辆调度和城管执法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执法系统。改善城管执法部门的执法车辆装备的配置,更新和增配城管执法专用车辆,争取市相关部门支持,将执法专用车辆列入专项管理或者非公务用车管理。
(五)深化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郊区市容环境水平
深化“村容整洁村”建设活动。进一步明确以“村容整洁示范(达标)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村容环境建设。拓展建设范围,将外环线内的“城中村”纳入整洁村达标建设中。以解决村宅周边堆物规范堆放、暴露垃圾治理、村级河道保洁为重点,开展农村路边、田边、河边、宅边“四边”环境卫生大扫除,力争使村容村貌有明显变化。根据试点先行区、中心村、自然村的不同类别,细化制订“整洁村”分类建设标准和环卫公共设施建设导则,完成600个“村容整洁达标村”建设,在此基础上,启动“村容整洁示范村”和“整洁乡镇”建设工作,年内力争建成10个“村容整洁示范村”和1个“整洁乡镇”。
建立完善郊区市容环境建设管理体系。按照市委八届九次会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关于郊区环境卫生建设要“建立镇有环卫所、村有保洁员、户有责任制的管理体系”的要求,稳步推进郊区镇级市容环境管理机构建设,为农村容貌建设管理提供组织保障。抓好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力争将组建农村保洁员队伍纳入市“万人就业项目”。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范围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启动郊区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编制工作。按照“1966”城镇居住规划体系要求,指导郊区61个新市镇和9个新郊区新农村先行试点区开展市容环卫专业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并将中心村建设、改造修缮自然村落的环卫设施建设纳入新市镇总体规划。
加快郊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以力争“2009年底前郊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为目标,加快青浦、松江、金山、崇明等区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镇级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关闭严重影响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镇级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继续推进农户卫生厕所建设,实行行政许可备案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户卫生厕所使用率。
加强郊区居民环境意识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加强工作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郊区居民参与改善郊区市容环境建设的自觉性。
(六)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科技攻关。找准重点领域聚焦突破,在生活垃圾气力输送、环卫车辆新能源应用、城市保洁节水和景观灯光节电等新技术上取得成效。注重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注重工程技术的总结,对焚烧、填埋、生化多种技术组合的生活垃圾处理等工程技术加强跟踪研究,加强对区(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技术路线的指导。
加强信息化建设。认真总结APL一期“一建设三提升”工程,研究数字指挥中心的功能拓展和对现有单独的信息化项目的整合。启动APL二期工程。加强区(县)的信息化建设指导。加强城管执法的信息化工作,启动行政执法管理信息化框架建设。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发展,全面提升进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系统政府网站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局机关严格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加快调整机关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加强公务员作风和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公务员队伍。加强环卫作业队伍建设,增加政府对环卫作业服务人工费的采购投入,提高一线作业队伍的工资收入。制定用工标准,确保用工素质。研究具有吸引力的措施办法,在部分区开展试点,招收一批本市户籍的一线工人。在部分景观区域或景观道路,推出一支支环卫作业示范队伍。实施新的“1160人才培训工程”。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开展市局、区局、企业各层面的分级培训,组织全行业10000名职工参加的各类人才培训;做好10支学科领衔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切实发挥其行业宏观管理方面的智囊作用、行业重点科研项目方面的攻关作用、行业骨干人才队伍方面的育人作用;有针对性地引进关键岗位重点人才60名,并为引进的人才资源在系统内共享共用创造条件。
(七)构建大党建格局,加强组织思想保障
加强基层党建,构建行业大党建格局。巩固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党建工作向领导覆盖,向社会辐射,向行业延伸。以创建“学习型、制度型、创新型、凝聚型、服务型”党支部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形成行业党建工作的合力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工会、团组织及专业管理部门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以“党建带行建,党风促行风”,把开展党建工作与推进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先进性教育《汇编》的落实。完善“两优一先”评比表彰机制,将开展“两优一先”评比表彰活动拓展到全行业。
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建设交通党委关于开展“四好班子”创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开展局、直属单位两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四好”班子创建活动。落实活动方案,加强对基层单位指导,结合班子自身实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坚持扩大民主,落实群众“四权”;坚持严格标准,促进干部队伍的“四化”;坚持完善程序,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坚持加强监督,杜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增强创新、奉献、追求意识;推进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权力制衡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结合重点工作开展,加强市容环境综合建设管理整治资金使用和计划完成等监察,提高行政效能。建立健全预防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加强建制堵漏。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围绕政风行风重点评,以建迎评、未评先改,深化“跨前一步、为民服务”行业精神,推出新一轮市容环卫、城管执法向社会公开承诺等系列举措,力争使政风行风在全市排名再上台阶。继续开展自查自纠专项活动,做到未评先改,即知即改。深入开展政务公开,继续推行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告知“三告知”制度,提高“三告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