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0年07月23日20:24:33
发布部门: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昆政办通〔2004〕1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 
根据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编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发改委开展“十一五”规划调研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做好我市“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发改委制定的《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与市发改委联系,共同协商解决。 
 
 
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新昆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提出以下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新昆明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编制“十一五”规划对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入研究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密切配合、相互衔接,进一步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开放性、可行性,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打下基础。在规划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体系上,坚持把编制和实施区域规划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在编制程序上,坚持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以及备案和评估制度,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二、“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编制“十一五”规划是今明两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编制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及时研究解决,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成立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全面负责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主要职责是协调、督促、检查规划研究编制日常工作,协调组织“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文本;对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整理反馈;联系专家咨询及课题相关事宜。 
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并设立联络员与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联络和协调,同步开展“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 
(二)成立编制“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小组。根据需要,聘请7至8名国内、省内和本市的资深专家组成咨询小组,对规划研究编制中涉及的重大课题组织咨询、评审验收。 
三、“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工作分工 
(一)重大问题研究及专项规划安排。从2004年9月开始,对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共涉及结构调整、区域经济、改革开放、城市规划、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环境保护等39个重大课题,为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社会参与度,课题研究将分两种方式组织: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且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10个,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涉及管理职能明确、政策性和实施性强的课题22个,专项规划7个,由市级相关部门牵头研究。(详见附件2) 
(二)规划编制安排。“十一五”规划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编制;专项规划由相关部门牵头,市发改委给予协助、指导;各县(市)区和行业发展规划分别由相应的县(市)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计划部门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 
四、“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工作进度安排 
(一)前期调研阶段(2004年9月初—2005年3月底)。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经专家咨询、评审后,形成研究报告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承担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于2005年3月31日前,将研究报告报送“十一五”规划研究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思路形成阶段(2005年3月底—2005年6月底)。根据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市发改委负责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各相关部门起草专项规划、行业规划草案,并于2005年3月31日前将部门专项规划报送“十一五”规划研究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督办室将定期督促检查,并将进展情况分阶段上报市政府领导。 
(三)编制规划纲要阶段(2005年7月初—2005年11月底)。2005年9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10─11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市民的意见,修改、补充和完善;12月以后,按程序报市政府讨论、政协协商,经市委审定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各相关部门完善形成专项规划、行业规划。 
五、“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工作要求 
(一)突出重点,提高针对性。各级各类规划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工程,从实际出发,科学务实地编制规划,力戒规划内容面面俱到、表现形式单一雷同、无针对性的弊病,不断创新规划观念,增强特色意识,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 
(二)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既要体现国家利益,也要反映公众利益。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公众了解和参与“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高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实行重大研究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制。进一步健全咨询制度,聘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咨询组,对规划研究编制工作进行咨询论证和指导。 
(三)衔接协调,形成合力。各级各类规划要相互做好衔接。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互相协调的原则,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相关专项规划之间要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衔接;衔接的重点主要是发展目标、政策目标与手段、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等;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协作,积极主动地做好衔接工作。 
(四)规范程序,依法编制。高度重视国家即将出台的《规划编制条例》,及早研究本地区贯彻执行的具体办法;对“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前期工作、立项、起草、衔接、论证、批准、公布、评估、修订和废止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规划编制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依法编制,避免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随意性。 
(五)强化深度,增强可操作性。做好重大项目的筛选和指标论证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设置预期性、导向性指标要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符合规划本身的功能定位。研究提出与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指标。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四年八月二十日 
 
附件1: 
 
 
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李江(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李峰(市政府秘书长) 
潘荣光(市委副秘书长) 
左珍贵(市政府副秘书长) 
杨翼雄(市发改委主任) 
成员:张兴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董利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范立义(滇池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 
张建生(市经委主任) 
洪品卓(市教育局局长) 
夏静(市科技局局长) 
王永清(市民政局局长) 
马凤伦(市国资委主任) 
叶一杉(市财政局局长) 
管宏亮(市人事局局长) 
张天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褚中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松群(市建设局局长) 
段永明(市交通局局长) 
赵飞(市水利局局长) 
熊廷章(市农业局局长) 
高常寿(市林业局局长) 
胡琨(市投资促进局局长) 
周忻(市文化局局长) 
杨清旺(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曹超(市环保局局长) 
陈国富(市体育局局长) 
徐晓青(市统计局局长) 
王光华(市旅游局局长) 
施海保(市商务局局长) 
许苏昆(市滇管局局长) 
陈浩(市信息产业办主任) 
毕昆闽(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张光兴(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毕万友(市扶贫办主任) 
许勇刚(市卫生局副局长) 
杨文惠(市计生委副主任) 
曾华(市规划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杨翼雄主任兼任。 
 
附件2: 
 
 
昆明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重大课题及分工 
 
一、向社会公开招标的10个课题 
(一)“十一五”期间昆明发展的支撑条件、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 
(二)“十一五”期间昆明发展优势和增长潜力研究。 
(三)昆明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四)“十一五”期间昆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五)“十一五”期间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推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的突破口、体制保障及环境改善任务。 
(六)“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思路和措施建议。 
(七)“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及主要任务。 
(八)“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九)“十一五”期间昆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作用认识,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及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劣分析及对策研究。 
(十)“十一五”期间昆明发挥中心城市地位作用,增强辐射和服务功能的任务和主要措施研究。 
二、市级相关工作部门牵头研究的29个课题及专项规划 
(十一)“十五”时期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评价,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全市宏观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市发改委牵头、市统计局参与)。 
(十二)“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及主要预期目标方案研究。重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衔接市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研究提出昆明市“十一五”宏观预期目标预测方案(市发改委牵头、市委政研室、市统计局参与)。 
(十三)“十一五”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途径、目标。对五年期农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综合分类,提出实施建议;研究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步骤和措施(市发改委牵头)。 
(十四)昆明基础原材料工业发展的有利和制约因素分析及解决基础原材料瓶颈的途径,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工业经济和城市发展(市发改委牵头)。 
(十五)“十一五”期间完善市场体系,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项目和措施,发展现代流通业及规范市场主体的政策研究(市发改委牵头、市商务局参与)。 
(十六)“十一五”期间投资体制改革重点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可能性与政策研究;筛选提出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利用外资和招商引资的措施(市发改委牵头)。 
(十七)“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导向和生产力布局研究,昆明县域经济发展在省内和南贵昆经济区中的作用与对策(市发改委牵头)。 
(十八)“十一五”期间我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事业体系及监测体系的内涵、目标,以及统筹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研究“十一五”期间促进社会事业的重大项目(市发改委牵头)。 
(十九)“十一五”期间加强“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种养殖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优质、高效、安全农业,以及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措施(市农业局牵头)。 
(二十)“十一五”期间加强扶贫工作重点及脱贫的目标措施;改善基础条件,提高贫困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的途径和政策(市扶贫办牵头)。 
(二十一)“十一五”期间水资源综合配置及开发利用规划,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措施,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布局及实施步骤(市水利局牵头)。 
(二十二)“十一五”期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针、任务和扶持优势产业的措施;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方向与阶段性任务(市经委牵头)。 
(二十三)“十一五”期间扩大就业、再就业的思路与对策(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建立健全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实现保障资金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含农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 
(二十四)“十一五”期间新增劳动力规模、流动人口规模、流动的区域和产业分布、劳动力结构及人口老龄问题研究;提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市政府研究室、市计生委牵头)。 
(二十五)“十一五”期间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规划思路,重点提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进出口贸易、外资和进吸引社会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扶持政策(市投资促进局牵头)。 
(二十六)“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路,提出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方向、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市人事局牵头)。 
(二十七)“十一五”期间加强财源建设思路,按照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研究提出培植新财源,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的途径和措施(市财政局牵头)。 
(二十八)“十一五”期间实施“一湖四片”新区建设规划的阶段性目标与思路。按照建设现代新昆明的要求,重点提出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任务及措施(市政府研究室、呈贡新城管委会牵头)。 
(二十九)“十一五”期间深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分析我市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难点和原因,提出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阶段性目标及重点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步骤和操作性措施(市国资委、市人事局牵头)。 
(三十)“十一五”期间健全法制环境,建设文明城市,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保持社会稳定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市政府研究室牵头)。 
(三十一)“十一五”期间创新昆明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提出现代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的思路、主要任务及政策保障;在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领域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和对策思路(市建设局、市城管局牵头)。 
(三十二)“十一五”期间昆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市环保局、市林业局牵头)。专项规划: 
(三十三)“十一五”期间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分别由三个开发区牵头)。 
(三十四)“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规划(市科技局牵头)。 
(三十五)“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市教育局牵头)。 
(三十六)“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市政府研究室、市文化局牵头)。 
(三十七)“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市卫生局牵头)。 
(三十八)“十一五”滇池治理规划(市滇管局牵头)。 
(三十九)“十一五”期间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实施步骤及重大项目规划(市规划局、市交通局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