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震知识总结
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极大,并且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每年大约要发生500多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地区的8级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地震的前兆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发生之前有时会有一些前兆,我们如果能掌握这些前兆,就会对地震的预防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如地震前往往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野生动物反应异常,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
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决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二、防震措施 了解了地震的前兆之后,我们应该学习地震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使地震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果发现一些比较早的前兆,就应及早准备好避震的营救物品,如饮用水、手电筒、急救药品,如能准备一块塑料布就更好。如果发现的前兆信息离地震发生比较近时,应立即选好躲避地点。
1、室外如何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 操场避震: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开阔地避震: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野外避震: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望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遇到火灾时逃生: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遇到燃气毒气泄漏: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
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2、室内怎样避震 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
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平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教室内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体育馆、影剧院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低矮家具)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 三、大地震后自救与互救 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2.地震安全知识小常识
一、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二、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三、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四、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五、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扩展资料:
地震的前兆
一、地下水异常
1、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2、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3、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4、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二、生物异常
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1、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2、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3、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三、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四、地声
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五、地光
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中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地震
3.地震安全知识 学习体会
【★地震自救大全】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
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
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学校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
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
4.防震知识总结
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极大,并且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球上每年大约要发生500多万次大大小小的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汶川地区的8级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一、地震的前兆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发生之前有时会有一些前兆,我们如果能掌握这些前兆,就会对地震的预防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如地震前往往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野生动物反应异常,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
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决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二、防震措施 了解了地震的前兆之后,我们应该学习地震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使地震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果发现一些比较早的前兆,就应及早准备好避震的营救物品,如饮用水、手电筒、急救药品,如能准备一块塑料布就更好。如果发现的前兆信息离地震发生比较近时,应立即选好躲避地点。
1、室外如何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 操场避震: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开阔地避震: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野外避震: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望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遇到火灾时逃生: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遇到燃气毒气泄漏: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
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2、室内怎样避震 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
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平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教室内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体育馆、影剧院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低矮家具)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 三、大地震后自救与互救 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4、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5、寻找和开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等待获救。
7、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5.地震安全常识
地震逃难时,携带物品宜精不宜多。
带多了确实害处不少:一是行动不便,在非常时期不能灵活应变;二是容易使人精疲力倦,招致疾病和灾难的打击;三是阻塞交通,给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同时容易招惹火灾。 地震应急、避难需要带哪些物品最适宜呢?日本是个“地震国”,每年发生地震的次数约占全球的总数10%。
据统计,东京每年有感地震 30-40次。所以,日本人吸取关东等历次大地震的惨重教训,各地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少地震避难时应急物品项目。
这里不妨介绍几个主要地区的一些情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一下它们的长处和不足。 东京千代区发行的避能袋中装有:干面包10个、塑料杯、包扎用的纱布、军用手套、红药水和碘酒等消毒剂、牙刷和牙膏、蜡烛、开罐头用具、手纸、肥皂、刮胡须刀、避难地图、防灾指南针等。
这些东西都被塞进一个塑料袋中,然后再装到避难袋中去。袋上标有各个人的住址和姓名。
另外,地震发生时常备物品有: 小型软垫6个(保护头部)、手套6副、替换衣服、蜡烛和火柴、手电筒2个、微型收音机一架、军用水壶(两周换一次水)、罐头和开罐头用具、干面包、急救药一套、绳索、粉笔、印鉴、地图和贵重物品等。以上东西分别装在旅行包内。
地震应急物资与每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准有关。参考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地震应急避难可以选用如下主要物品: (1)食品:3天左右的干粮(饼干、面包、方便面等)。
(2)饮用水:平时用军用水壶或塑料瓶装满,并隔一段时间更换。 (3)日常生活必需品:一两套替换衣服、手电筒、火柴、蜡烛、小刀、袖珍收音机、洗脸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纸(包括妇女卫生纸、有婴孩的还应准备好尿布)、个人常用防身药品(伤药、止痛药、胃药等)、茶杯、饭盒、适量现金和粮票、工作证或身份证、印鉴等。
(4)机动物品:如塑料袋、雨衣或雨伞、绳索、口罩、手帕等。假若你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或个人有兴趣者,那么不妨准备几根导尿管。
1966年刑台地震时,不少人死于泌尿系统的损伤,或者说是被尿憋死的。当时若有一些导尿管,可能会使相当的一部分人幸免于难。
所以,准备这些小小的急救器材,不仅可拯救别人,自己也可能受益。 1、学习防震避震经验和方法 日本人将历次地震中个人防震避震的经验总结为十条:1)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2)赶紧熄火;3)不要仓惶逃出室外; 4)发生火灾立即扑灭;5)要徒步避难,尽量少携带东西;6)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7)注意山崩和地裂;8)在海边要注意海啸,在低洼地要注意水淹;9)不要害怕余震、不要听信谣言;10)保持秩序、注意卫生。
2、分配各人震时应急任务 地震来临非常突然,家庭成员在平时应对防震避震的具体工作有所分工,以免地震时全家人手忙脚乱。 3、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地震发生后需要马上撒离到空旷开阔的安全地带,家庭防震会上应对此进行讨论,具体明确震后大家到哪个空旷地方最好,并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途径。
4、准备避难和营救用品 家庭成员每个人准备好自己最必需的生活用品,一般原则是宜精不宜多。 5、装修加固室内家俱杂物 历次地震调查表明,很多人曾被室内柜橱翻倒或放在高处物品落下所砸伤,甚至引起严重的意外事故。
同时家俱杂物翻倒又防碍避难时外逃。 6、落实防火措施 地震时火灾是经常出现的次生灾害。
特别是做饭时间发生地震,火灾出现机会更大。日本人因1923年关东大地震火灾烧死几万人的惨重教训,对防火工作特别重视,各种措施制定得很详细。
7、讲解卫生急救护理知识 地震时难免出现损伤,平时应学习一些卫生急救护理知识。例如,让家庭成员了解和学习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等护理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他人也等于保护自己。 8、互通地震情报 家庭成员之间,要随时交流各自观察到的宏观异常信息。
在震前发现地光、地声、动物异常等临震征兆时,更要互相提醒注意,以便及时撒离。 9、进行家庭地震应急演习 日本人很重视防震演习,而且有些规模相当大。
我们不妨在家族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演习。这样做一来可以熟练震时应急的技巧,二来可以以现家庭防震会上制定的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
6.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自救大全】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
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
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学校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
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
7.地震来怎么办 安全教育教案和反思四年级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震的本领,加强幼儿面对地震,快速疏散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设计开展本节以“地震应急避险”为内容的安全教育课程。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从小树立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 2.设计安全教育课程,以丰富地震知识,提高防震意识与幼儿应对危险能力。
3.通过演练,让幼儿懂得地震来时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从容应对地震灾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懂得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从容应对地震灾害的冷静心态和逃生要领。 活动准备 教学用具:1.幼儿教师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传挂图,课件,地震视频小简段,爱心小背篓。
2.逃生小书包(手电筒,矿泉水,面包,打火机,刀子,绳子等) 活动过程、 一、课前热身 老师带领小朋友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来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小朋友的表情。 听完音乐提问:1.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声音?(地震时的声音) 2.小朋友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使幼儿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的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问题) 二、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幼儿的演练过程做观察记录。 三、教师对幼儿的撤离演练做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幼儿的演练效果(从幼儿的撤离路线和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四、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 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 提问:我们在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保护自己? (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使幼儿知道图中标记路径为安全的并且为最近路径。)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引导幼儿讨论:怎么走到达安全地带的路径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按顺序,听老师指挥,不拥挤等。) 4.组织幼儿进行演习,演练室内紧急避震和撤离。
若在演练过程中出现幼儿拥挤,无秩序老师要及时纠正并组织再次演练,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五、让幼儿了解一些防震减灾的基本常识。
1、自由讨论,教师拓展。 a.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b.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c.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d.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e、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 f.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g.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2、观看图片,演示课件,视频。 3、教师补充讲解正确的避险,逃生,自救方法。
4、通过观看汶川,玉树地震后全国支援帮助灾区的图片视频,教育幼儿从小有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5.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叠祝愿星,祝福灾区小朋友,把祝愿星投在爱心小背篓里。
六、活动结束 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地震来了怎么办? 让小朋友背起自己的逃生小书包在正确的演练一次,地震来了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演练,让全班幼儿知道了,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难不要退缩,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要学会冷静对待天灾,小朋友之间要从小培养互帮互助的情感友谊,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巢屋。
8.地震安全知识
四川地震产生的原因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专家表示,全球7级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级以上1-2次。
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张国民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
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介绍,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张国民说,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
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 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
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可见,学习地震知识非常重要。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参考资料:地震。
9.看了防震应急安全知识学习资料心得体会作文
地震中的避难
教材分析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单元从面对自然灾害和防止火灾两大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认识灾害,并懂得如何自救、互救。本课《地震中的避难》是《主体二:当灾害来临时》第二课时的内容。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对地震常识了解很少,有恐惧心理。如果突然发生地震,大部分学生不能选择正确的避难方法保护自己。
设计理念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上让学生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地震知识;通过模拟游戏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不同场所的避难方法;通过阅读创造生命的奇迹的小故事,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
2、知道地震中的避难并了解自救常识。
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重点目标1、2、3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了解地震危害
1、你们了解地震吗?最近我国新疆发生了6.8级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重伤2058人。你们还知道我国近年来发生过那些大地震?
2、多媒体播放唐山大地震场面,问:看到唐山大地震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模拟游戏
我刚刚接到地震局的紧急通知,今天石家庄地区将发生7级大地震,震中心就在藁城市(发警报),同学们!地震啦,大地开始抖动,房子马上就要塌啦!
2、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追问: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安全吗?
3、小组讨论: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在不同的地方应该怎样躲避?小组代表发言。
4、多媒体播放影片:地震时怎么办?
我做小法官明辨是与非,加深理解,幻灯片出示地震发生时不同表现的图片,说说谁做得对,为什么?
三、整合拓展
1、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地震前有什么预兆。
2、人们根据长期观察,把地震前兆编成了儿歌。幻灯片出示:
牛马不进圈,老鼠往外逃;
鸡飞猪乱拱,鸽子布回巢;
蛇儿不冬眠,鱼儿水面跳;
鸭子不下水,狗也汪汪叫;
大家要留心,识别防范好。
四、战胜灾难,珍惜生命
1、学生阅读68页三个创造生命奇迹的小故事。
2、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如果你真的被砸住了,你会怎么做?
总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自然灾害很多,地震只是其中的一种,无论遇到什么灾难,都要想办法战胜它,顽强地活下去。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避难:1、了解地震知识,掌握避震方法。
2、自信自强,珍爱生命。
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