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4年,曹爽为了提升自己在曹魏的声望,他假借曹叡之名,率领曹魏步骑大军进攻汉中。当时魏军前行速度较快,不多时其前锋就达到骆谷,然而汉中守兵不满三万,面对曹魏大军来袭,蜀汉诸将大惊,有人认为如今蜀汉兵力不足以正面抵御魏军,应该就此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等待魏军进入汉中之后,汉中的守军可与涪城的援军一同阻击魏军,将阳平关抢回来。但当时坐镇汉中的王平则否定了这种想法,他认为汉中与涪城之间有一千里路,若让魏军夺得了阳平关,只怕以后难以夺回,将来后患无穷。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平命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王平在后方,若魏军进攻黄金城,王平则率军救援,等到那个时候,涪城的救兵刚好赶到。后来王平以三万守军成功地将曹爽拒于汉中之外,并与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率领的援军一同将曹爽击败。
不得不说,这种将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的方式成功的保障了魏军难入蜀地一寸,因此无论是魏延,还是王平,在镇守汉中时都是用的这样的方法。然而在姜维镇守汉中时期,他却改变了汉中的防御体系。在姜维仔细研究了蜀中的形势后,他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当时姜维认为一旦敌军来袭,则大军退入汉、乐两城,以此诱敌深入。不难看出,姜维的这套新策略,其实这就是昔日王平抵御曹爽时否决的那个方案。既然王平能成功抵挡曹军,将敌军据守于国门之外,为何姜维还要改变这种状态,转而采用新的防御体系呢?
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姜维采用了错误的防御体系,以至于在司马昭大举兴兵伐蜀时,汉中才会失守得这么快,也正是因为汉中落入了魏军手中,姜维带领的蜀军即便能在剑阁抵御钟会率领的大军,蜀汉也距离灭亡不远了,毕竟蜀汉失去了汉中这块咽喉之地,魏军在蜀地大可来去自如,而当年曹操占据汉中时蜀中震惊就是这个道理,若非汉中重要,刘备绝不会与曹操拼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境地。然而姜维一转手就将汉中拱手相让,因此他就此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但实际上,姜维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要知道当年王平、蔡邕和魏延的那套拒敌于兴势山的方案,成功的拖住了曹爽,等到了涪城与费祎的援兵,就此获得胜利,是因为当时曹爽只派出了一路约六七万人的军队,而在司马昭伐蜀时,他征集四方之兵十八万,并分五路进攻蜀汉,分由邓艾、诸葛绪、钟会和刘钦带领。而姜维的这个方式,是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毕竟攻城是冷兵器时代最难的事情,只要劣势方躲入城中并坚壁清野,攻城方就没有办法取得补给,一旦后勤压力增加,攻城方只能退兵。
只可惜在实际操作中,蜀汉内部出了叛徒,当时关城的蒋舒投降魏军,导致钟会的大军直接越过了阳平关,但即便如此,姜维还是在剑阁再一次构筑防线,同时按此前的方针拖垮钟会。不出姜维所料,当时钟会没办法攻克剑阁,十八万大军的粮草运送极为困难,因此不得不考虑退兵。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姜维的策略其实是成功了的。
姜维之所以改变汉中的防守策略,不过是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只可惜邓艾偷渡阴平,这才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否则当时对峙的结果,很有可能是钟会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