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是如何划分的 两者时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2020年07月21日00:03:27

今天情缘阅读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春秋和战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其又分为西周与东周,而东周又被史学家划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那么春秋和战国时如何划分的呢?

01春秋和战国如何划分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共计294年。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共计254年。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年限现在还没有统一,有三种说法,以上的说法为最主流的观点。

第一、以公元前475年为战国开始,原因为司马迁写的《史记》其中有一篇《六国年表》。这篇东周时期的日历,第一年就是公元前475年,所以以这个为分界点比较符合大家的观念。

毕竟司马大哥的《史记》记录的非常详细,而且地位重要,用他的“日历”来分春秋战国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以公元前453年为战国开始。原因是韩、赵、魏这晋国三兄弟合伙灭了智氏,彻底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形成了三大势力。虽然没有正式建国,也没有分封,但是实际上已经存在了。

第三、以公元前403年为战国开始。原因是这一年周王无奈之下册封了赵、韩、魏三兄弟,三个势力正式成为诸侯国。而《资治通鉴》也认为战国是在此时开始的。

我认为,以公元前403年为分界点更加好,也更好区分。公元前403年以后,战国七雄正是形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战争”时代。

02为什么要把东周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和战国加起来就是东周,那么为什么史学家非要把两段时间分开呢?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在春秋时期积累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变革在战国有了一个大爆发,这是一个积累到断层式爆发的阶段,所以区分开更加容易研究和归类。

比如,战争方式上,春秋时期以“礼仪”为主,不但贵族带兵打架之前要先进行沟通,而且不论打完的结果是胜还是负,双方都会“以礼相待”,握手而去。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虽然是解决矛盾、争抢地盘,但是主旨还是“以德服人”。甚至出现过君王送客数百里、敌人帮助自己修战车轱辘、抓住对方将领后敬佩为人而释放的“奇葩”故事。

说的通俗一点,春秋就是“礼仪廉耻”,战国就是“礼崩乐坏”。

03周朝为什么分为西周和东周

说到这里,那么也顺便聊一下周朝为什么也要分开。周朝的来历是武王伐纣,周武王带领群英消灭了昏庸无度的商纣王,建立了周朝,这个故事就是《封神榜》的原型。而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要封赏有功之臣,虽然不能像神话故事里一样封“神”,但是也要封一下。

所以,周朝就封了100多个诸侯,这些诸侯遍布了华夏大地,他们都有自己的地盘,只是因为功劳分的大小不同。

逐渐的,周王代代传承,天子的权力却逐渐消失。周王逐渐的成为了一个礼制的代表,而背后实在是早就没有了周武王那时的“霸气”和“底气”。

周朝从公元前1046年开始建立朝代,到公元771年时发生巨大变故。诸侯故意引狄戎部落攻打周王城(陕西兴平),当时的周幽王及幼子被杀。周幽王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位,而他为了宠爱褒姒不但废了太子,还因为“戏弄”诸侯而被敌人所杀。

后来其他诸侯来救驾,把已经被废的太子再次扶正,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为了躲避戎狄袭扰,不想睹物思人,迁都到河南洛阳,从此称为东周。

西周和东周的划分不但因为都城进行了迁徙,而且也标志了周朝彻底沦为“名存实亡”的一个表面装饰。

04比较著名的几个事很能说明周王到底“弱”到什么程度。

1、公元前607年,楚庄王去打戎狄,路过周朝王城的时候,非常牛气的问问当时的周王使者:你们家里存的鼎到底有多重?使者赶紧说:鼎代表天子威严,怎么能用普通重量衡量呢?周王在城内瑟瑟发抖,楚庄王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的出处。

2、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派兵狠狠敲打了韩国,顺便威慑周王城。他与孟悦比赛举大鼎,意外被砸断腿,当夜气绝。这个鼎也就是当时周朝代表天下之重的礼器,而周武王举起的就是代表秦国祖先故地的“雍鼎”。

这是成语“举鼎绝膑”的出处。

3、公元前256年,秦国逐渐势大,楚国相约当时的周王,号召诸侯一起去打秦国。周王太穷,只能许诺好处向商贾借钱,好不容易征兵6000人。谁知道在集合的日期,没有人前来。6000人花费巨大,肯定是冲不进函谷关的,所以周王只好遣散士兵。

商贾听说出征半途而废,纷纷堵着周王府邸开骂,日夜讨债。周王无奈只好跑到城中的一个木头高台上躲着不下来。

这就是“债台高筑”成语的由来。

05结束语

周朝分成西周东周代表着周朝的衰落。东周划分为春秋和战国又代表着“礼崩乐坏”和“实用为王”。春秋和战国的划分不但只是简单的时间节点,更是整个历史、整个时代鲜明的代表,是历史潮流深奥和无奈的必然。

你认为春秋和战国应该以哪个时间点划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