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有免战牌这个东西吗 只要挂到城上对方就不能强攻吗

2020年07月30日14:43:22

对古代免战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情缘阅读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各种小说和演义中,两军交战,如果有一方挂出免战牌,另一方就不能再进攻。

可如果你有一些军事常识,肯定会说这他喵的是来搞笑的吧。确实,打仗不是请客吃饭,是最不讲究道义的地方,《孙子兵法》就说道:“兵者,诡道也”。古今中外,为了获胜,杀降屠城各种突破道德下限的事数不胜数,挂个破牌子说不打就不打,真拿敌人手中的大刀片子当摆设?

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免战牌这个东西在真实的历史中还真的有。不过这免战牌不是块木头做的牌子,而是一整套战场上的“游戏规则”。

这还要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说起。

礼乐治国的周王朝

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可周朝的疆域比商朝大多了,手下又有一帮宗室功勋等着领赏,周武王为了方便治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将宗室和功勋分封为诸侯国,让他们代天子镇守地方。而为了防止地方诸侯造反,周武王又搞出了一套礼乐制度,用礼乐治国。

所谓的礼乐制度也没那么神秘,就是礼仪和音乐。看到这大家肯定懵圈了,听说过封建专制,民主共和,礼仪和音乐也能治国?别急,周王朝确确实实就是这么做的。

周朝的礼乐制度规定了天子、诸侯、士大夫、平民等各个阶级的礼乐标准,周天子穿衬衫,诸侯就不能穿衬衫,天子听摇滚乐,诸侯就不能听摇滚乐,如果有哪个诸侯不守规矩,天子就会带着其他诸侯一起讨伐他,甚至连打仗都有一套礼仪,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通过这一套礼乐制度,确定了周王朝各个阶级之间的尊卑秩序,周天子也就成了至高无上的天下共主。这也是为什么孔子他老人家张嘴闭嘴礼乐崩坏,天天吵着要克己复礼,复的就是这个周礼。

烽火戏诸侯和国人之乱后,周室衰微,周平王东迁洛阳,周王朝进入春秋时期。这个时候,虽然周天子说话不再像以前那样好使了,底下的诸侯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但礼乐制度的惯性仍在,对各诸侯国仍有不小的影响,同时,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是争霸战争而不是兼并战争,因此获胜方往往不会赶尽杀绝,会给战败一方留点面子。

下面就用具体的例子,来看一下春秋时期的战争法则。

春秋时期的战争法则

春秋时期的战争有一套特别的“玩法”,比如不兴无名之师、不杀使者、不追逃兵、不杀受伤和弃械的士兵、不抓上了年纪的老兵,平民不上战场,不擂鼓不列阵,不能乘乱偷袭,战前需要约定战场......怎么样,是不是很“文明”?下面我再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邲之战

公元前597年,晋楚两国为抢郑国这个小弟,在一个叫邲的地方爆发大战,史称邲之战。

邲之战开打之前,双方先是互派使者去对方军中放了一顿嘴炮,说一些自己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并劝对方主动退兵。嘴炮失败后,两军又派大将在阵前PK一下,楚国这边派出许伯、乐伯、摄叔三员大将。乐伯是一个射箭的好手,他左射马右射人,射到最后快没箭时,正好有一只鹿跑到了战场上来,乐伯一箭射杀那只鹿,并把它献给了晋军的大将鲍癸,鲍癸收了乐伯的鹿,也就不再打了,双方各自回军了......

虽然乐伯和鲍癸在战场上收获了友谊,但晋军最后还是败了。在晋军逃跑的过程中,战车陷在了泥潭里,动弹不得,楚国人走上前,让晋军把横木放在车轮下再来推车,可车还是动不了,楚国人又让他们把车上的大旗砍了减轻重量,这才把车推了出来,结果晋军回头对楚国人说道:“论逃跑,还是你们楚国人擅长啊”。

前一刻两军还在战场上厮杀,胜负一定,获胜方不仅不追杀逃兵,反而帮助敌人逃跑,这就是那个时期不追逃兵的战场规则。其实也不能说不让追逃兵,但最多只能追五十步,于是就有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

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在长勺爆发大战。说长勺之战大家可能觉得陌生,但要说《曹刿论战》这篇文章,立马就引起大家背诵课文的痛苦回忆,而记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那场大战,正是长勺之战。

在这场大战中,曹刿抓住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规律,充分运用军鼓对于军队士气的作用,击败齐军,成就了“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有趣的是,鲁国在获胜后,并没有像楚军一样放过齐国逃兵,而是乘胜追击,击杀了齐桓公的儿子公子雍,这表明战场礼仪已经开始崩坏。

泓水之战

公元前638年,宋国和楚国之间爆发的泓水之战,堪称礼乐崩坏的经典之战。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三位霸主,但是宋襄公之所以能称霸并不是因为宋国国力有多强,而因为宋国是公国,国君的爵位是仅次于周天子的公爵,是当时政治地位最高的几个诸侯国之一,甚至比齐国、秦国这些大国都要高。

楚国虽然被后世认为是诸侯国,但楚国早就脱离了周天子的分封,自立为王,例如同为春秋五霸的楚庄王。宋襄公在齐桓公死后,凭借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捡起了周礼那一套,拉拢一票小国,竖起了抗楚的大旗。前面说过,进入春秋时期,周礼已经开始崩坏了,但宋襄公却不以为意。

楚国看着宋国在跟前蹦跶得欢,于是“邀请”宋襄公在孟这个地方会盟,宋襄公以为楚国怕了,欣然同意会盟。临行前,公子目夷认为楚国蛮夷出生,素来不守礼乐,让宋襄公多带些兵马,以防不测。但宋襄公却认为自己是去会盟的,和楚王聊聊天而已,又不是打仗,带这么多兵做什么。

结果,宋襄公就被楚国给活捉了。

在鲁国好兄弟的调解下,楚国终于放了宋襄公。宋襄公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但又没本事和楚国开战,于是决定出兵教训一下楚国的小弟郑国。郑国倒也是个明白人,立马跑到楚国爸爸那里求救,然后就有了泓水之战。

邲、孟、泓水、宋国、郑国

楚军远道而来,而宋军已经在泓水摆好了阵型。公子目夷劝宋襄公:“楚国人多,我们人少,应该趁楚军在渡河的过程中,半渡而击。”宋襄公却以自己是仁义之师,绝不做乘乱偷袭的勾当,禁止攻击渡河的楚军。等楚军渡过河正在布置阵型的时候,司马子鱼也来劝宋襄公:“楚军现在还没有摆好阵型,不如我们趁乱出击,定能击败楚军”,可宋襄公还是拒绝了。

等到楚军渡过河摆好阵型后,宋襄公才下令攻击,可正面厮杀,宋军那是楚军的对手。泓水之战,宋国一败涂地,宋襄公本人也被流箭射中,重伤而逃。泓水大败后,人们纷纷指责宋襄公的过失,宋襄公却解释道:“以前的人打仗从来不忘记礼仪,不杀受伤的人,不抓年老的人,不在险要的地方设伏,不攻击尚未列好阵的军队”,宋国既以礼乐之邦自居,自然“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

“礼乐崩坏”后的战争

泓水之战后,有宋襄公这个典型在那里摆着,再也没有人遵守战场上的礼仪,战争也变得尔虞我诈不死不休。进入战国后,战争的形式从争霸战争向兼并战争转变,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点到为止,而是要彻底灭亡他国,别说放逃兵回国,就连降兵能不能活命都不好说,例如长平之战,“杀神”白起就一口气坑杀了40万降卒。

这个时候,你要是再搬出礼乐那一套当“免战牌”,那真的是脑子被门夹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