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阅读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古代,也确实发生了很多为皇权发生的战争,西晋有八王之乱,汉朝有七国之乱,大多数的皇室之战其实都是以正统继承人的胜利为最终结果的,除非那个拟定的继承人实在是太弱太没用。
而今天小编要与大家讨论的是朱棣“靖难”最终却赢得了皇权,为什么西晋八王和汉朝七国不能成功?
好像对皇权没有野心的皇子几乎是没有的,就算不是皇帝的直系亲属,但凡是沾了点血缘关系的皇亲国戚,都巴不得能够染指皇权,如果有机会可以造反,那么就算是冒着断头的风险,很多人都愿意去尝试。
而很多皇位之所以受到很多人觊觎,和上一代皇帝没有处理好皇位继承人和皇位候选人之间的轻重关系有关。有些人,你给了他足够的力量,却不让他坐上坐尊贵的那把椅子,而最是平庸的人却被安上了那把危险的龙椅,如此一来,造反生乱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不管是八王之乱、七国之乱还是靖难之役都是如此。
首先说一下西晋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到最后是谁也没落着好,全部都没能够成功,而当当家作主的继承人也没有落着好,算得上是两败俱伤。
十六年的时间,从八王一开始叛乱,到八王叛乱结束,华夏一派散乱,汉人被大量地赶到南方,国已经不过,这一场乱,已经不仅仅是夺位这么简单,可能八王之乱的叛乱发起者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吧!
八王之乱一开始其实是半正义的,当时晋惠帝软弱痴傻,被又黑又丑还心狠手辣的贾南风随意揉捏,外戚专权,整个朝堂一片乌烟瘴气。司马家为首的这些藩王觉得,这个国家该清洗一遍了,于是发动了叛乱。
值得一说的是,西晋甫一建国,其实就留下了很多的隐患。当时,为了和世家大族有抗衡之力,西晋的皇帝就想了用置很多藩王的方式来平衡各方势力,毕竟,皇帝玩的,就是“制衡”二字。
也不怪西晋列祖列宗,他们哪能够想到后面的晋武帝会安排个那么逊的继承人,而且给继承人去的皇后还那么心狠手辣?东海王司马越虽然在307年把朝政大权握在了手中,可是这么多藩王,都想要分到最大的一块蛋糕,自己打得火热,外面又有少数民族入侵,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已不国,真正的赢家又有谁呢?
接下来说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藩属国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进行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之战。
其实,七国之乱失败有四个原因。
一是吴王刘濞确实名不正,汉朝经历的皇帝还不多,还没过几代,景帝是直系后代,皇室正统,而吴王刘濞隔的有点远。
二是刘濞竟然先打了梁王刘武,这个梁王刘武和景帝的关系非常好,他打刘武简直就是自讨苦吃,专捡硬骨头啃。
三是吴王刘濞不善作战,也没有可与周亚夫相比的大将,周亚夫作战经验丰富,吴王刘濞怎么可能成功?
四是吴王刘濞的叛乱是非常仓促,准备不充分的,当时这位藩王的儿子被景帝给砸死了,他一直恨着景帝。人一有情绪,就容易不冷静,不冷静就容易犯错。
那么,朱棣的靖难之役又为什么能够成功呢?这里小编也总结了三点原因。一是朱棣血缘关系近,是朱元璋直系。这个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如果没有太子标,朱棣本身也很可能能够继承皇位,而朱允炆继承爷爷的皇位其实是有点于理不和的。按照我们的惯例,都是太子死了,就从太子的兄弟中选一个出来立为顺位继承人。所以,朱棣继承朱元璋的位子是合情合理的,朱元璋遗诏要朱允炆继位本身也是出于偏爱。
二是朱棣能征善战。朱棣曾经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对于朱棣来说,要打败建文帝其实挺容易的,因为建文帝朱允炆根本就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这从他把李景隆换成盛庸这个愚蠢的决定就可以看出来。
三是朱棣以朱元璋之子的身份继位,一切都停留在叔叔与侄子的皇权争斗上,战争规模并不算大,波及范围也不广,整个过程也是非常顺利。
要知道,朱棣和朱允炆之争,朱元璋在死之前其实已经预料到了。朱元璋深知,自己这个儿子有勇有谋,有野心也有手段,他还曾经试探过他。而朱元璋留下来的江山本身也非常稳固,就这么两股势力相争,这个国家的总体情况还不至于有太大波动。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有多大的胃,就吃多少饭,千万不要吃不了撑着。八王之乱、七国之乱和朱棣的靖难之役虽然都是皇权争夺之战,起战原因也都是藩王强大后野心膨胀,但是八王是乱而无序,七国之乱是领导者名不正又无将才。
看来,要夺位成功,出生正统、善于谋略很重要,而所出之师是仁义之师也很重要,再者,如果可以兼顾各方势力,了解全局,那么,像朱棣活过“靖难”也没什么不现实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