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的藩王一共有四个 这第四个人是谁

2020年08月04日13:44:07

清朝第四个藩王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的力量不足以直接南方地区,所以,类似于西周初期将部分边远地区分封给功臣、宗室来建立诸侯国一样,清朝也选择将部分南方省份分封给明朝降将来镇守。其中,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在此基础上,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被称之为“三藩”,乃至于在清朝康熙皇帝决定撤藩后,三藩起兵造反,从而形成了“三藩之乱”。值得注意的是,清朝初期原本有四个藩王,可最后只是形成了三藩的格局,那么,另外一位藩王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的建立和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在崇祯皇帝自尽后,李自成率领大军攻占明朝都城。但是,不久之后,清朝就成功入主中原。在此背景下,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和南明等势力,清朝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将来攻城略地。在明朝降将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在此基础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原本应该成为清朝初期的四大藩王。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后来的三藩之乱中,却没有孔有德的身影呢?

对此,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孔有德很早之前就被逼自尽了。孔有德(1602年?—1652年),字瑞图,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原籍山东,明末清初将领。根据《明清史料》、《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原本都是毛文龙的手下。在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孔有德自然是非常生气,也即对明朝朝廷也比较失望。于是,在崇祯四年(1631年),孔有德这位武将发动吴桥兵变,不久投降后金。崇祯九年(1636年),孔有德受封为恭顺王,出征锦州、松山等地,成为后金以及清朝的一员大将。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孔有德随多铎追剿李自成及南明力量。

顺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将军,进攻南明永历势力。而这,是孔有德单独领兵的开始。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孔有德获得了清朝朝廷的进一步信任。也即因为多年积累的战功,清朝决定给予孔有德更大的发挥空间,一个更能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顺治五年(1648年),封他为定南王,率军二万出征广西,并携家镇守。由此,按照清朝朝廷的安排,是让孔有德这位藩王镇守广西的话,以此和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形成四藩拱卫南方的格局。在清朝的加官进爵之下,孔有德的冲劲自然更足了。

最后,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军破桂林,俘虏南明重臣张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在此基础上,孔有德住进了靖江王府,改为定南王府。但是,好景不长的是,顺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将领李定国打败,被困桂林。面对重重包围的南明大军,孔有德自知走投无路,于是选择自尽。在孔有德死后,其子孔廷训逃跑过程中被明军俘获,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此外,孔有德之子孔廷训在顺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国下令处斩。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孔有德父子相继去世后,即便清朝朝廷想要保留孔有德的王爵,自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来袭爵了。基于此,清朝初期四藩的格局,在孔有德自尽后,自然也就形成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的格局。进一步来说,如果孔有德没有被逼自尽,并且和吴三桂一起起兵的话,或许会提高其面对清朝康熙的胜算。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