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队之所以愿意支持希特勒,是因为他们在一战投降后受尽了委屈。一战中的德国最后失败,标志性事件并不是德军在某一次战役中失败,而是国内爆发革命,导致德国皇帝退位,社会民主党上台,德国成为共和政体,继而宣布投降。
一战中的德军表现的比对手协约国军队要好得多,西线虽然没有打过什么大胜仗,但也一直是与英法相持,可以说势均力敌;而德军在东线一直是吊打俄军,但一战后德国建立起的共和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外国人签了个丧权辱国的《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而在军事上基本没有太大失败的德国军队成为这个停战协定的最大受害者。
不光限制德国各种武器装备的数量,最要命的是废除了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只能保留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德军感觉自己在前线打仗打得好好的,却被国内的革命在背后捅了一刀,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共和国在德国上层人士心中并不是自由民主的民族希望,倒像是卖国求荣的秦桧,而德国军队就像是被十二道金牌招回来的岳家军,心情可想而知。要是其他国家的军队受了委屈还则罢了,德国军队与其他国家的军队是不一样的概念。“普鲁士不是一个拥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拥有国家的军队”是非常准确的描述。
现代的德国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形成的,这个国家的军事传统与来自来自普鲁士的军事贵族有很大关系,而普鲁士是在12-13世纪时被条顿骑士团征服成为德语区,也就是德国的军事传统是从条顿骑士团来的。德国军队有军官团这么一个东西,主要都是容克军事贵族。
一战后由于军队总数被限制在10万,德国杰出的军事家汉斯·冯·西克特采取了保护德国军官团的做法,首先入伍条件被提的很高:士兵身体良好,有12年以上的服役经验;军官要有25年以上的从伍经验。而且这10万德军全部接受军事指挥的教育,每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军官,每个军官都能成为将军,这样一来这10万德军就是10万德国军官,没有普通士兵。在一战后备受限制的德军之所以在二战中有逆天的表现,都与此有关。汉斯·冯·西克特因此被称为二战德军之父。
晴天霹雳一声响,德国出了个希特勒。希特勒取得德国军队的信任就是看准了德军这种委屈心理。希特勒上台前曾经经历过选举失败,被军人嫌弃等各种挫折,但是当时只有希特勒承诺给军官团他们想要的东西,他拉拢了大量德军将领加入纳粹党,其中就包括当时的空军战斗英雄戈林。希特勒用了极大的心思才把这帮受尽了窝囊气的德国军官团忽悠舒服了,最终获得了军队的支持成功上台。
希特勒上台后,军队迎来了春天,扩军、换装备、造战舰,各种好事连连。特别是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命令当时还很弱小的德军进入非军事区莱茵区的时候,希特勒在一帮快要吓尿的德国将领面前表现的异常坚定。结果本来可以全歼德国军队的法国淡定的出奇,一点反应也没有,德军就这么在希特勒领导下获得了第一次成功,这下子德国军队对希特勒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二战开始后德军各种闪击战成功。最后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被德军赶的夹着尾巴逃跑了,法国投降。德军觉得那个解气啊,对希特勒当然更是言听计从了,德国将领们对希特勒从一开始的鄙视、怀疑,变成了对元首军事天才的无限崇拜。但是希特勒与军队的关系在战时是跟着战事的变化而变化的。德军是打得好了元首真牛逼元首是最红的红太阳,打得不好了弄死你这个奥地利小胡子。特别是在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莎”计划实施后,在俄国被寒冬冻成冰棍儿的德军开始怀疑希特勒的能力。而且此后的对美宣战以及党卫军和国防军的矛盾都让希特勒与军队的关系持续恶化。
在战争后期,德国败相已显时,德国国防军的将领们开始坐不住了,策划了多次刺杀希特勒的计划,全部落空。希特勒因为这些暗杀活动也对国防军进行了大清洗,著名的隆美尔元帅也在清洗中被逼自杀。但史学家们对这些反对希特勒的将领并不留情,因为这些将领在希特勒为德国攻城略地时都保持了沉默,只是最后发现开始打败仗了才调转了枪口,说到底也不是很光彩的。
而至于党卫军,严格来说是叫武装党卫队,并不是正规军队,而是由死忠于希特勒的人组成的私人武装。战场上的武装党卫队因为比较像正规军,又被称为党卫军,由于是严格按照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兵源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所谓纯种雅利安人,其中还有一些非德籍的“雅利安人”加入。私人卫队么,装备啥的都是最先进的,重要的是政审都很合格,战争末期还有大量党卫军按照元首的指示战至最后一人,更有大量自杀随元首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