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卫所制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情缘阅读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的卫所制度,是早在明朝建立前就实行的军事制度,他大大的提高了朱元璋派系的军事实力,在元末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下,卫所制度可以几乎零成本的维护庞大的军队。
笔者以前就对动辄百万,总数数百万的明朝军队数量印象颇深,清朝 的人口超过明朝,却也养不起那么多军队,朱元璋征讨天下的时候,明军多且精锐,四面出击还能频频获胜,卫所制度就是明军在初期数量和质量上优势的基本原因。这种制度甚至影响了明朝的财政政策,“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朱元璋执政时期的低税率,明朝财政政策上的任性,很大程度就在于相信军事上能保持长期的低投入,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慢慢的稀缺,随着开国时期那种官兵尚能团结的昂扬气势的消亡,卫所这项可以看成政治制度的军事制度,慢慢的成为了明朝的毒瘤。他建立的时候就埋下的反人性的种子,造成了实际上在明太祖的时候这种制度就开始不稳固了。
到了嘉靖年间,明朝发现自己几乎失去了军事能力,明中期又开始募兵制,而残破不堪的卫所制度却一直没有被废除,他成为了明朝很长时间内军事无能主要的担责者。
一.元末卫所制度的合理性
1.卫所制度出现的政治环境
元末在我国历史的至乱时期排行榜上,都是排的上号的,大规模的混战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的死亡造成了很多无主土地的产生,一般的军阀完全没有余钱去供养规模庞大的军队,如何在军事和经济中寻找平衡,创造有元末特色的军政体系,成为了政治上的关键。
朱元璋在参考了曹操的军屯制,隋唐的府兵制,和蒙古的千户制后,创造了卫所制度,这种军事制度将军户和民户完全的分割开,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
一卫五所,发放土地,自给自足养活自己,战时为兵,和平时间为农。朱元璋在征讨所得的土地上,安顿来源繁杂的士兵,明朝短时间内就拥有了大量能自给自足的,并且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军队。
2.卫所制度能够执行的条件
政府掌握土地,不断的军事行动造成士兵有升迁的机会,这是早期卫所制度能够基本维持的关键,人到了哪山唱哪山的歌,元末的社会大环境,有块地能种,一家有口饭吃,就算不错的生活了。一天到晚在打仗,要是砍下几个首级,说不定能混个小军官当当呢,毕竟这可是世袭的职位。
明初更正苗红的从政老干部,解放战士,戴罪立功的同志,新兵蛋子,四个成份在卫所革命的熔炉里凝结出了伟大的友谊,明军的战斗力提升的很快,量产合格的战士,最重要的是,这是不用财政投入的军事力量。
明朝北伐的时候,还有两路针对湖南,两广,福建等南方地区的征讨,大量的政治过硬,渴望战斗改变卫所地位的战士,唱着歌儿就把天下打下来了,北方,天下无敌的蒙古军队被兔子一样的撵来撵去,看来土地政策始终是提升战斗力最快的政策。
3.卫所在王朝前期的进步意义
明朝的军队,很快在北方也建立了大量针对蒙古的卫所,对于民族成分复杂的中国北部,卫所还有强大的治安的功效,关键地域五千名凶猛的士兵和他们的家眷组成的垦荒军团,大大的加强了明朝早期对北方基层的控制力,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而明早期的休养生息的政策,执行起来因为财政负担不大所以很顺畅,卫所的管理机构都督府,名义上是国家最高军事单位,却和兵部职能互相牵制,都督府统兵不调兵,兵部调兵不统兵,军权这个让历代皇帝忌惮的大地雷,被卫所制度衍生的明朝军事指挥体系完美的解决了。
总之,卫所制度在明早期肯定是一项成功的军政制度,然而,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有大量的卫所军户逃离屯田之地了,各卫各所几乎从来凑不够军籍文本上的足够兵员数目,阴霾在最辉煌的时候,就开始若隐若现了。
二.蜕变的卫所制度
1.反人性的世袭军籍
卫所官兵间的和睦,在战争的时候基本能得到保证,毕竟从功利的角度来讲,军官还要靠士兵的勇敢来帮他谋求更大的富贵,卫所的军籍是世袭的,一个人成为军人后,全家都入军籍。
军籍,民籍,匠籍制度是明朝重要的制度,卫所想让军籍百姓世代当兵,帮明朝万年守卫江山,未免太天真了一些。入军籍的普通正兵,高度的依附军官,这种依附是从出生开始,从经济,政治等各个角度的匍匐,想起了什么?
是不是像奴隶!对的,那些军户就是卫所军官的奴隶。明朝卫所制度规定的一个军士十五亩土地的标准,很快的就实行不下去了,首先土地随着人口的上涨变得珍贵,无主土地变少,另外,军官对军户的压制是全方位的,士兵的土地被霸占一空,他们沦为了需要操练的佃农。
一世受苦也许还能怪命不好,但是世世代代帮人种田,毫无私有财产,打仗还得做炮灰,这样的生活实在让人绝望,卫所制度中,卫指挥使以下的官职都是世袭的,一世为军官,世代奴隶主,官兵十几年的和平生活一过,袍泽之情随着老一代人的入土荡然无存,明朝多出的几百万军户和他们的家眷,莫名奇妙的成为了社会的底层。
2.被歧视与被奴役
明朝的军籍,管理非常严格,大量卫所军户的逃亡,都有都督府到逃亡军士的原户籍,从他的亲属中找人顶替,看看,当兵甚至成了祸害亲友的事情,军户当不了,家乡回不去,只有沦为流民,这些人很多被地主隐匿起来,作为免费劳动力不计户口的隐藏在明朝各地。
去寻找逃跑军户的军户,很多人也找机会逃跑了,军籍变得和奴籍一样,没人愿意将女儿嫁给军户,因为这样他们的女儿,以后的子女也是军籍,军官和地方豪强配合,将普通士兵的田产霸占下来,很多偷偷的变现,士兵们越来越困苦。
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有心思去操练,明朝士兵的素质下降的非常快,倭寇十几人能在金陵城下耀武扬威的事实,就是南方卫所制度的崩溃,土木堡之变再把明朝的军事贵族清洗了一番,国家的军事体系,从上到下都开始崩溃了。
三.卫所制度崩溃深远的影响
1.造成财政上捉襟见肘
朱元璋军事上不花一分钱的遐想,在明朝中期就破灭了,卫所兵实在不堪使用,明朝将领不得不开始花费银两募兵,明朝戚家军和辽东的军事行动,募兵的战斗力和卫所士兵天壤之别。
这些钱当然要财政出,朱元璋设想的国家结构是复古的,重农轻商的,税收制度是克制的,军费突然多出来的支出,都压在了本来就生活越来越艰难的农民头上,这造成了明晚期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2.军事上的依附为明末军阀产生的根本
卫所士兵看到了募兵的优越,他们很多要求进入募兵的营哨军制体系内,多赚些钱,随着卫所制度实际的破产,大量军官的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本身也嫉妒营哨军军官待遇的优越。
于是卫所军官牵头,将卫所兵整体的转让给一时间募兵困难的营哨军军官,看到没有,像不像现在的中介卖劳动力。因为军籍的存在,高度的依附关系让士兵几乎等同于军官的私产,明朝中后期,存在着大量的卫所军官和营哨军官为了指挥权打官司的案例。
军户们经过了百年的被奴役,和那些军官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国家对底层士兵的统治力很快被具体的将军所取代,募兵的戚家军等武装力量,更是充满了个人色彩,明末迎来了军事世家林立的时期,李成梁,李如柏这样的军事世家对辽东等地区的掌控和运营,事实上对明朝的灭亡影响是巨大的。
结语:
明朝早期量产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士兵,是卫所制度巨大的功劳,事实说明,元末的环境,非常适合卫所制度的发展,军事上不用投入成为了明朝从元末的衰败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北方的卫所作为兼备治安和卫戍双层职能的机构,对加强明朝基层控制力意义重大。
然而,卫所运行的成功,让朱元璋开始的明廷出现了财政政策巨大的失误,朱本意建立的轻税重民生的王朝,军事上极低投入是重要的参考数据,他没想到的是,很快的,反人性的卫所制度开始崩溃。
明朝的军事能力断崖式的下滑,补救的募兵制度让这个庞大的帝国一点点的军事行动仿佛都吃力之极,财政水平和军事野心严重不匹配,卫所和明晚期营哨制度的冲突,士兵因为军籍对将领个人高度的依附,军事贵族集团的出现,让卫所制度甚至成为了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明实录》
《明史》
《剑桥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