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还是一个著名的暴君,他不仅活着的时候采用高压统治,死后的下葬过程也是很诡异恐怖。
传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这个说法已传讲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间最经典的段子之一。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朱元葬当年这个怪异下葬传说,竟然被当成了南京的城市符号之一。
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史料上有记载,如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上便有这样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
各门下葬,是一种障眼法,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反盗墓的典型特征。我在我的《中国人盗墓史》等书中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后来我进行了思考,发现这里面很蹊跷,因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如此反盗墓给谁看的?结合当年当年朱元璋死后嫔妃殉葬的事实,那些棺材里很可能装的都是这些殉死的后宫美女!
殉葬本是秦汉以前的丧葬制度,活杀死者身边的妃妾新侍,到阴间给死者站岗放哨当“服务员”。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便曾父皇生前多得不清的后宫女人全都处死了,天怨人恨。刘邦当皇帝后,果然地废除了这一没有人性的陋俗。但已消失了几个朝代的殉葬,到朱元璋当皇帝时,又恢复了这一制度,死灰复燃。
后为朱姓子孙皇帝仿效,明成祖朱棣死后,便用30多个宫妃殉葬,甚至连藩王都有殉人。如郢靖王朱栋位于湖北钟祥市的墓被盗后,当地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发掘时,便发现了殉人。在左右耳室里,各发现了六口棺材,从遗骸鉴定分析来看,年龄都不是很大,且都是女性,由于年轻,骨头早都烂了,只剩下牙齿和金属饰物。这些女人应当是朱栋生前年轻漂亮的妃侍,她们不可能同时生病死去,惟一的解释是非正常死亡——殉死。
再说回朱元璋。在皇太子朱标早丧的情况下,朱元璋依传统礼制,立朱标的大儿子、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承继大位,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将朱元璋生前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全部下令处死殉葬,另有若干宫女从死。至于如何处死这些活生生的殉人,一直是个谜,有的说是水银毒死。有的说是勒死。但根据《朝鲜李朝世宗实录》,应该是吊死
“帝(明成祖朱棣)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从上文所记可见,是让殉葬妃女站到小床上,脖子伸进绳套后,太监猛然把下面小床抽走。当时,嗣新皇帝——朱棣的大儿子明仁宗朱高炽,还亲自到场,与她们话别,实际是“监刑”。两个朝鲜选献进宫的美女韩氏和崔氏,也都处死了。
韩氏临死前哭喊,“妈妈,我去了!妈妈,我去了!”未等话说完,太监就抽去了她脚下的小床。其状之惨不忍细想,连后皇帝都看不下去。后来明英宗朱祁镇果断地废除了殉葬制度。朱祁镇当皇帝时曾被瓦剌俘获,此是他的一大耻辱,但因废除殉葬,使他有了一个良好的口碑和历史形象。《明史·英宗后纪》(卷十二)给他的盖棺定论是,“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给朱元璋殉葬的人具体有多少人,史上并无确切的记载。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后来,朱允炆对这些生殉后妃宫女的家属进行了表彰和封赏。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人都被封赏,授以“千户”、“百户”之职,其官皆世袭。他们都是给朱元璋殉葬宫人的父兄,即所谓“朝天女户”。
那么,这么多的殉葬者都要用棺材装殓吧,然后陪葬于孝陵。而且,这殉葬的人数正好与“13”之数颇为接近。所以,在下葬那天,十三城门同时朝外抬棺材就很好理解了。当时的南京市民在朱元璋出殡那天肯定都出来看了,但因为朝廷“清街”,只能远远地看,因为棺材很多,坊间便你传我传,便传成了“十三城门抬棺材”,近而变成了南京一大怪。
殉葬也是一种荣誉。但这些殉葬者可能并未全部进入孝陵,而是葬在陵外,具体地点成谜。
据中山陵园管理局的资料,1937年3月,在明孝陵东侧的紫霞湖建水坝时,曾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墓室高约3米,分内外二室,但奇怪的是室内竟然空无一物,此处是不是给殉葬者准备的?
1976年,在距离明孝陵西侧约300米的山麓处,又发现一座砖砌墓葬,出土了大批雕金首饰。有一只金镯的内部印有“匠作局”三字,这是专门皇室制作首饰的官方工场。由于明代这里曾是禁区,非皇亲国戚不能葬入,因此这两座墓很可能是殉葬墓。
著名考古学者、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在负责明孝陵“申遗”时曾作专门做调查,朱元璋殉葬的宫妃葬地可能分布在三个地方,一处在今天陵西侧百米处,今植物园内;其在孝陵陵宫墙外西南角处,第三处位于明孝陵右侧,与东陵(太子陵)遥遥相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朱元璋在阴间艳福同样不浅,被成群的美女在阴间“抱着””呢。
当然,十三城门抬出的可能是殉葬宫妃棺材的推测,还需要更多的史料和考古发现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