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情缘阅读小编带来的董昭提了一个建议,最终却害死了荀彧。
如果说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董昭的一部分特质之外,那么,他在错综复杂的曹魏政坛更是历经三世,位高权重,可谓十足的政坛不倒翁。在曹操被封魏公之前,董昭就已经凭借自己的军功先后担任过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地方行政长官,后来又任职于曹魏中枢,担任过谏议大夫、司空军祭酒的职务。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首先提议“宜修古建封五等”为曹操封公提供制度上的依据,结果遭到荀彧的反对,导致荀彧被迫自杀。在随后的一年,曹操“遂称魏公”(17)。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终于被封为魏王。陈寿在本传中毫不客气地写道:“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董)昭所创”。对于董昭的所作所为,清代何焯评价到:“(董)昭自顾才谋非荀、郭之俦,遂首为谄邪,以媚于操,时操势已成,故不为耿苞耳”
至于曹操称王的是与非,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笔者并不认为董昭就像何焯所言的“首为谄邪”,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董昭只不过是在正确的事件、正确的地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他也因此得到了曹魏集团的赏识和重用。魏文帝期间,董昭更是担任过大匠、大鸿胪、侍中、太常、光禄大夫、给事中、太仆等要职;魏明帝期间,董昭也曾出任过卫尉、司徒。
当然,在董昭的仕途生涯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期间也曾出现过一些小小的波折。首先,董昭曾经受到被曹丕誉为“直臣”的苏则的无情讥讽:“(苏则)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寮。(董)昭尝枕则膝卧,(苏)则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其次,虽然董昭位高权重,但是也有一些朝臣并不买账。司马芝就是其中的一位:“会内官欲以事讬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另外,董昭也有过失势的时候,不过依靠自己的机智,董昭很快又得到了重用:“董昭为魏武帝重臣,後失势,文、明世入为卫尉,昭乃厚加意于侏儒。正朝大会,侏儒作董卫尉啼面,言昔太祖时事,举坐大笑。明帝怅然不怡。月中为司徒”
虽然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是董昭都凭借个人的智慧一一化解。直到他就任司徒之后,他还上表痛斥浮华的社会风气。魏明帝曹睿也因此下诏,斥免了诸葛诞、邓飏等人。
魏明帝青龙四年(公元236年)董昭去世,终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