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重康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战后日本想要回尸骸却被拒绝

2020年07月20日12:20:19

亚洲的文化的相近的,比如对死的看法,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还是朝鲜,都是希望“落叶归根”的,一场战争过后,总会有很多游魂无法“回家”,长眠于异国冰冷的土地。

二战时期很多人成了异国之鬼,不管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所承受的伤痛其实是一样的。对于死去的那些人来讲,谴责已经没有意义,为上层统治的贪欲而死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比如说日本,中国当然应该仇恨日本人,毕竟是日本人带给中国死亡的阴影和伤痛,但一部分日本人在战争中也付出了代价,很多人死去,也有很多人被折磨而死。

战后这些日本鬼永远留在中国,他们中的一些已经烟消云散了,尸骸都找不到,一些被草草埋在中国,和中国人的尸体一起,分辨不出国籍,这里也不做探讨了。

在中国云南腾冲有一个特殊的墓地,叫“国殇墓园”,埋葬的都是中国阵亡将士的英魂,但在这座墓园有一个小墓区格外刺眼,这个墓区占据一个小小的地方,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倭塚”。

“倭塚”这两个字不仅激怒了日本人,也激怒了中国人,其实修建这个塚的中国人是受到强烈质疑的,他叫李根源。李根源觉得,这些日本兵既然已经被中国人击毙,那就不应该计较他们的行径,应该一视同仁,也给他们立个塚,让这些无家可归的灵魂有个安身之处。

日本人气愤的是,“倭塚”这两个字伤害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这事要从一九四二年的那场战争说起,当时云南腾冲被日本人占领,而指挥官中有一个叫藏重康美的,他是日本人,也是让中国颇为头疼的一个指挥官。

对于日军而言,藏重康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求学经历和很高的战斗素质,他是日军少有的具有头脑的将领。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人才意味着不幸,他带着日军在中国境内疯狂扫荡,杀死了很多中国平民。

在腾冲之围中,藏重康美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让中国军队死伤惨重,他也因为提升到大佐级军官的位置。

腾冲易守难攻,是近代特别惨烈的一场战斗,如果不是藏重康美在指挥上的才能,中国不会败得那么惨,也不会牺牲三千多名士兵。

当中国军队反攻的时候,藏重康美的表现让他们无法突破防线,经过很久,才通过空炸的方式将守得如铁皮桶一样的城池炸开一个角,中国士兵不顾自己生命,背着炸药不断将城墙的洞口扩大,士兵疯狂进攻,最终终于占领城内,歼灭了三千多名日军。

日军人数少,所以最终被歼灭,藏重康美也被炸死,腾冲为我方造成极其惨烈的损失,滞迟了我方的行动,所以我们的烈士下葬的时候,对面的日军是以反绑的下跪的姿势埋了,其中四名下跪的日本军官就在争议很大的“倭塚”里。

日军以这样的方式向中国谢罪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倭塚”两个字却引起双方的争论。

“倭寇”是我们很早以来对日本的称呼,而在明朝这个称呼变得普遍起来,但日本人至今也不接受这个称呼,说是伤害了日本人民的感情。

“国殇墓园”是日本战败后修建的,这个墓园埋葬的是三千一百六十八名在腾冲之围中牺牲的将士,不过,日本人本来应该挖出来扔掉,而战后确实有盗墓贼去盗这座墓,并非像有的资料所说,“倭塚”完好无损。

或许不是盗墓贼,而是某位爱国人士,先是掘墓泄愤,而后看看有没值钱的东西,顺手牵羊一把,但墓地挖开后,他震惊了,发现几具尸骸都是狰狞的姿势跪着,空洞的眼神好像看向他的方向,吓得盗墓贼赶紧把泥土埋上,逃跑了。

倭塚遭到破坏不奇怪,奇怪的是国殇墓园都遭到过破坏,说明盗墓贼没有放弃其他的可能性,都想得到点随葬品。但为什么后来“倭塚”墓却保存完好呢?

这是因为曾经有日本人开挖过这个墓园,而在挖到自己祖宗时,感到痛心疾首,又没办法改变祖宗下跪的姿势,所以就翻修了倭塚,并且种上了植物,搞得郁郁葱葱,鲜花环绕,日本人对自己国的陵墓是很重视的。而对于中国将士的陵墓,则是一种破坏的态度。

“倭塚”总是出现祭品和鲜花,而其他将士的陵墓却空无一物,说明日本人经常来看望自己的祖宗。战后,日本一次一次要求请回藏重康美的尸骨,中国不答应,为此日本十分气愤。

我们要时刻记住,日本亡我之心不死,而中国,需要强大起来,以应对有可能的伤害!

侵略者永远没有一颗忏悔的心,而没有一颗忏悔的心,终究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