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居里夫人王明贞 一生无子都奉献给物理学领域

2020年07月20日05:23:20

王明贞,一生无子,她把一生奉献给科学,却从未和国家提过什么要求,被尊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1906年10月,王明贞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母谢长达是苏州历史上一代巾帼英雄,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王明贞出生不久后,母亲就因病而离世,而父亲王季同也很快就为王明贞找了一个后母来照顾几个子女。

“我继母对我倒并不虐待,不过只是不冷不热的态度。小时候我感到温暖的只有我姐姐和二姨母。”

虽然家境贫穷但父亲对子女们的教育十分看重也很严厉,对于不到10岁的孩子,在出去玩之前先写一些大字作为练习或者看一份圈定的报纸内容,之后再复述给他听,以此才能出去玩。

而王明贞也因此养成了宁静富有内涵的性格。

1931年王明贞在上海宴摩女中就读。在这所学校上课的同学,大多是官宦人家要不就是富可敌国的那种。

一穷二白的王明贞理所当然的成了班里的特殊人群。

下雨天,别人都顶着一把把洋气的小花伞她却要穿着表哥不要的雨鞋;

别人在一起交换好吃的时候,她只能有走的远远的,当做没看见;

别人嘲笑她装穷,她也不反驳什么,一直暗下决心要做班里最优秀的学生。

期末考试结束,她出乎意料的拿了第一名;

课堂结束,很多同学都去找她问题目,把她称为“二级老师”;

宴摩毕业,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全程朗诵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夏》。

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当你越来越漂亮时,自然有人关注你。

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看得起你。

宴摩女中毕业,到了该上大学的年纪,却被父母异口同声的呵斥不允许。

因为父亲王季同是自学成才的,所以认为他的孩子也应该如此。

王明贞再三请求父亲把她送去大学始终无济于事。甚至后母提出要她与一个朋友的儿子订婚。

就在王明贞束手无策的时候,姐姐王淑贞,一位杰出的妇科学家正好归家。

她把自己的想法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倾尽全部的告诉姐姐。

“我会全力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在姐姐的帮助下,这才有了去金陵女子学校学习的机会。

金陵女子大学

因为知道这机会来得来之不易,王明贞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别人忙着约会的时候她在学习;

别人忙着到处社交的时候她在学习;

别人在学习的时候她还在学习。

二年级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进修为三年级,也得到了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的机会并学校承诺四年学费全免。

学费的问题解决了,路费又成了一个难关。

后母觉得没必要跑去国外浪费这个钱,言外之意就是怎么样都不会为王明贞出路费。

但王明贞是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的,她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做兼职为自己筹集路费。

1938年,王明贞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密歇根大学。

在密歇根大学的班级里,王明贞是班里唯一一个的外国人,也是唯一一个的女学生。

第一学期电动学期中考试结束,老师把卷子抱到班级里很生气的通知班里人,最高分只有36分。

下课后王明贞跑去办公室问老师自己多少分,老师告诉她是满分!这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一个女生能有如此高的成绩!

一次S.A古德斯密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课谈到一个至今没有解决的关于钟表游丝的问题。

他把这项问题当做作业布置给大家,告诉他们如果谁能解释出来这个问题,就会得到秘密奖赏。

几天后大家都跃跃欲试。

在他们还在为了解释出来这个问题想破脑袋的时候,王明贞已经把答案递在了老师的面前。

老师古德斯密当然很是高兴和惊奇,还特意在学校开会赞赏王明贞的聪明好学并讨论了这个问题。

后来二人关于钟表游丝问题合作的一篇文章并刊登在了1940年的《应用物理》杂志上。

王明贞这一仗也为自己赢得了3个殊荣:金钥匙荣誉奖。

其中一个叫Phi-Beta-Kappa,是当时美国学生金钥匙荣誉奖中最著名的。

这个中国女学生也让班里所有人见识了中国人的不平凡!

1942年,王明贞在自己的论文《玻尔兹曼方程不同解法的研究》中,推导出了自由运动粒子和简单的和谐振子分布运动。

1945年,她又和导师G.E.乌伦贝克合作发表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的文章。该文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甚至是50年之后还作为了研究布朗运动的最主要材料之一。

因为该论文为研究布朗运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后来这篇文章又被收入了《20世纪中国物理学论文精粹》。

而在50多年后,美国学者撰写纪念“噪声”诞生一百年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王的论文,思路清晰,直接明了,比阅读过去50年来出版的无数随机微分方程方面的著作要好几个数量级,堪称经典。

密歇根大学毕业后,王明贞被老师介绍去了雷达研究所工作,她是那里几十名研究生唯一的一名女性,又因为是新人,所以很多同事都轻视她的存在。

但在见识到王明贞的物理才能时,大家乖乖闭上嘴,接受了这位来自国外女孩儿。

王明贞在雷达研究所待了三年时间。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她主要做关于研究噪声理论。

后来,她在雷达研究所的全部工作,被载入该所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版的一部丛书的第24卷,书名为《阈信号》。

在外面漂泊久了就该回家了。

1953年,王明贞提出辞职回国的想法,却没有被通过。

理由就是她在雷达研究所工作知道太多机密,移民局不可能让她有泄露秘密的机会。

就算不准自己回国,也不愿意继续在这里做下去。

就这样,王明贞毅然决然的辞了职,家里的经济负担都落到了老公一个人的身上。

靠他在旅馆一点死工资过日子。

直到1955年,周总理亲自出面参与了这件事,王明贞和丈夫才得以回国。

回到国内以后,她一个要求都没有和回家提过。

王明贞(左)与姐姐王淑贞(中),妹妹王守璨(右)

同年9月,王明贞受邀来到清华大学任教授。

后来加入了理论组,组长本来由徐亦庄担任,后来徐亦庄说要她做组长,因为论资质论学历,王明贞都比他高。

但是王明贞委婉的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刚回国,很多事情不清楚做的不够好,所以还不能担此重任。

回国那段时间因当时校内没有科研的条件所以她决定先中断布朗运动和“噪声理论”的研究,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

对学生提的问题,如果一时没有答案,千万不要急于回答,要告诉学生,回去查一下再给他们准确意见,这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职业负责。

王明贞说。

以前都是自己一个人蒙头做实验,现在要给学生讲课,对王明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她花大量时间在备课上,私底下和各位老师学习授课技巧。

上课时,她是一丝不苟严谨教学的老师;

下课时,她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朋友。

很多学生都说:“王先生不仅是我们的严师,更是我们的朋友。”

“为什么要把我抓去?”王明贞问。

她得到的回答是:

“你犯了错误,还不知道?”

“不知道。”

就这样,她被两个公安人员押上外面的小汽车。

1968年,王明贞62岁,却遭遇“四人帮”的迫害被迫进入监狱。

在五年零八个月的监狱生活中,王明贞每天都锻炼身体,生活也和在学校任教一样规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一点不会让自己的身体遭罪。

她告诉自己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只要自己愿意好好活下去,就有机会为自己辩护,为此在每次不想吃饭的时候,王明贞总是靠这个理由来劝导自己努力活下去。

监狱生活结束后,王明贞自由了却也更加珍惜时间了,她开始埋头苦干研究,一般时间都不会会客。

甚至是照顾自己的侄子也只有在特定时间才允许来看望自己。

平常时间就是一个人做研究,或者收拾收拾家里。

虽然是大学教授,但生活十分简朴。

衣服总是缝了又补;

一把回国时才买的藤椅也一直陪伴她到现在;

平常吃饭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两菜一汤,吃不完了可以热着吃。

修了又修的藤椅

“……春秋九十飞逝过,赛往日。焕容光一生勤学俭中行,名不张,利不当奋耕力作不与世争长……”在王明贞九十岁生日时,她的弟弟王守觉这样称赞她。

她是那种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的人,唯一一次‘很严肃地召见’我,竟是向我打听遗体捐献事宜。原来,他们夫妇相约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念乐回忆道。

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