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下令处死胡惟庸,并从此废除丞相制度,原来丞相的工作由六部所承担。建文帝继位后,朱元璋勤于政事,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工作狂,能够把朝廷大事处理的妥妥当当,但子孙就很难达到他这种地步了。
建文帝登基后,没有丞相的辅佐,逐渐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但他又不能违背爷爷朱元璋的祖训。于是,他就组建了一个内阁机构,帮助他处理朝政,内阁的一把手被称为“内阁首辅”。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强,超过了之前的六部,而内阁首辅的地位与以前的丞相差不多。
据记载,从创建内阁制度,直至明朝灭亡的两百多年间,共有过80多个内阁首辅,平均每三年就换了一个。然而,崇祯在位的17年间,就换了19个首辅,基本上不到一年就会换人,频率之高,历史上都极为罕见,今天介绍的是内阁首辅杨荣的事迹。
杨荣于公元1400年考中进士,而且是二甲第二名的好成绩,进而被授翰林编修。两年后,燕王朱棣带兵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本来朱棣准备先登基称帝,接受大臣的跪拜,而杨荣却说:“难道殿下不应该先先拜谒太祖陵吗?”
听了杨荣的话,朱棣仿佛从梦中醒来来,立马率领群臣到父亲朱元璋陵墓前祭拜,杨荣也因此受到重用,此时他刚过而立之年。杨荣智谋过人,善于察言观色,深谙皇帝的心思,而且办事能力很强,深得明成祖的宠信。不管朱棣有多生气,只要见到杨荣,脸上的怒色就会消失。
永乐六年,杨荣得知父亲病死的消息,就向皇帝请假回家奔丧,得到了批准。本来杨荣应该在家守孝三年,但由于他在东宫任职,得好好辅佐太子,所以不能在家呆三年,只有几个月的假期。处理好父亲的丧事之后,杨荣就准备返京,儿子就对他说:“几年来,邻居们在贫困的时候,就从咱们家借了不少银两,而且都打了欠条。”
杨荣内心很清楚,儿子是想让他问邻居索要欠款,但他认为乡邻都不容易,而且最近几年地里的收成都不太好,就让儿子把欠条都找出来,然后说道:“把这些欠条都烧了,并且告诉乡邻,不需要再还钱了。”儿子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另外,在得知有几个邻居最近遇到了困难,杨荣就亲自到他们家中,资助一些钱财,并把自家的田地分给他们一些。杨荣奉命回朝的时候,乡邻都赶过来为他送行,直到他乘坐的马车远去,还有不少人伫立在原地,久久不愿意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