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场农民起义,声势浩大,但是仍然以失败告终

2020年07月23日12:50:17

“农民起义”,这个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名词,大家显然不陌生。但是各位可知道,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竟是发生在民国年间吗?

没错,这就是轰动一时、名震中外的白朗起义。

电视剧《关中枪声》中的白朗军

白朗,河南宝丰人,生于1873年(同治十二年),阶级属性大概为富农。白朗自小性豪爽,好交游,具备典型的枭雄气质。本来起义、造反这种事就不是什么老实本分人的爱好,不过天下太平的话,白朗也犯不着干提着脑袋的事。

一切看起来都有些机缘巧合: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也就是光绪和慈禧驾崩的那年),白朗被本村地主诬陷入狱,被迫卖地百亩贿官始获释(看来家里还是比较有钱的)。之后白朗又带了些马匹去禹县某部马队,结果被对方讹诈而归,回家走半路的时候所带的马匹又被地方武装抢走。再接着,宣统三年,白朗的姐夫家又被清政府以搜查乱匪为名而洗劫一空,愤怒之下,白朗终于决定不干了!

1911年,白朗在家乡找了同样走投无路的20多个朋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在前两年,白朗起义军的规模并不大,最多时也仅仅是几百个人而已。

民国初年,河南灾荒严重,经济凋敝,再加上河南都督张镇芳作威作福,巧取豪夺,河南大地哀鸿遍野,民众水深火热,灾民成群。深处苦难的灾民无处为生,只能投身绿林。满腔壮志的白朗充分利用灾民对清政府失望、怨恨的反抗情绪,找了同样走投无路的20多个朋友,积极联合其他绿林头目,以舞阳县母猪峡为根据地,打着劫富济贫的口号,聚众抗官,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

但在这一期间,这几百个人却创下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军事成就,那就是将河南地区的官军杀得大败,几乎快把整个河南打下来。可由于白朗偏向于游击,并没有实质占领,因此他基本没有一个实质的落脚点。

河南官军镇压失败,也让白朗起义军的名声开始传遍中原各地。恰巧在1912年,河南灾荒严重,经济凋敝,再加上河南都督张镇芳作威作福,巧取豪夺,河南大地哀鸿遍野,民众水深火热,灾民成群。于是白朗借着自己的名声,将许多地方武装联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河南地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袁世凯

渐渐地,白朗的力量也引起了许多大人物的注意。其中,就有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讨袁军的统帅。在1913年二次革命前夕,初具规模的白朗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积极在河南地区发动武装起义,策应南方革命军的讨袁战争,他们势如破竹,先后攻克唐河、禹县等地,起义军队伍声势渐渐浩大,大批灾民、游勇、绿林纷纷加入。1913年9月,起义军攻入湖北,随后又再次进入河南,在均县、鲁山、宝丰等地,与鄂、豫、陕三省联军激战。

而在这一年10月份的时候,甚至还发生了一件更加奇怪的事情:当白朗的义军和湖北、河南、陕西三省联军激战时,陕西一位叫王生岐的团长竟然率部投靠了白朗。而白朗也由于王生岐部队的加入而力量大增,不仅将三省联军杀得大败,还因此将队伍发展到了万人左右。

综其原因,原来是因为王生岐也不满袁世凯的独裁。他认为白朗这一讨袁行动极富正义感,因此决定效命相助。

但也由于白朗的起义军战斗力太强了,打败讨袁军后的袁世凯觉得白朗的存在始终是对自己极大的威胁,于是他从各地调来数万军队实施围剿。但毕竟白朗出身于富农,读过些书,于是采用避实击虚的策略层层突击,最终竟然成功突出重围。

而这次围剿,不仅没有对白朗造成多大的打击,反而让更多破产的农民加入起义军。一时间,白朗的部队人数翻了一倍,发展到了2万多人。

这下,袁世凯更急了,毕竟这场起义的规模在此时已经席卷了大半个华北。于是,袁世凯叫来了陆军总长段祺瑞,还集结了更多的兵力,规模之大几近十万,还在中原地区层层布防。到此时,如果从起义开始算起,袁世凯调来对付白朗的军队,已经超过了20万。而面对这么大规模的围剿,白朗也是用尽办法,最后竟然又把袁军给打败了,还把总兵马国仁击毙在了沙场之上。

但这一次,白朗的军队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毕竟10万人的对手也不是摆设。无奈,他只能让军队分部突围,以图东山再起。但这一分,反倒是给了段祺瑞各个击破的机会。

后来,白朗率领残部进入川地。但我们知道,川军向来强悍,因此白朗在这里撞了一个大大的“头包”。前有川军,后有追兵,白朗走投无路了。在一般权衡之后,也许是他觉得就算死也要死在家乡,因此选择了杀回河南。但当他杀到河南鲁山时,原本上万人的起义军已经剩下66人了。

段祺瑞

而段祺瑞也深知白朗的部队难对付,因此他调遣了20倍于白朗残兵的军队,在鲁山包围了他。最终,在一番激战过后,白朗中枪战死,持续3年的起义宣告失败。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农民起义,也由此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