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一直拿刘邦当大舅子,忠心耿耿,而刘邦却一直想杀樊哙

2020年07月14日12:52:39

提到樊哙这个人,大家总是把他和张飞划等号:一样的勇猛善战、性烈如火,只不过,真实的樊哙其实粗中有细,当刘邦刚进入咸阳城中时,看到巍峨的宫殿和多不胜数的金银,一时被蒙蔽了眼睛,忘了自己的宏图大业,只想当个"安乐乡公"。这时,正是樊哙站出来提醒他:"沛公千万不可如此,比金银财宝更重要的是江山社稷,如果只满足暂时的欢愉,很可能以后会遭遇大风险。"

在鸿门宴上,樊哙也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项羽手下的将领想对刘邦下手时,他站出来指责项王不讲信用。项羽碍于面子,一时不敢下手。这两件恩情,足以让刘邦记一辈子了,而且,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过樊哙有不臣之心,那么,为什么刘邦到了晚年一心想除掉他呢?只因为一个原因,这个原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每个皇帝都很难容忍——外戚。原来,他们之间属于亲戚关系,从吕雉这边论起来,刘邦要叫樊哙一声妹夫。而刘邦早就知道外戚干政的厉害了。历史上有过许多血淋淋的教训,外戚是毒瘤一般的存在,现在不反,一旦权利膨胀,难保他的子孙后代没有造反的想法。

但是,樊哙和韩信不一样,韩信这个人骄傲自负,树了不少敌人,樊哙虽然看着大大咧咧,却是公认的没心眼,朝中人提到他,个个都是赞誉有加,刘邦一时很难找到除掉他的把柄。

不过,令刘邦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没有想出办法,自己的生命就逐渐走到了尽头。在临终前,他把自己的想法悉数告知了陈平和周勃,这两位大臣一文一武,都是他的心腹。他希望他们能替他监管好这个人,并找机会网罗他的罪名。

或许是知道了别人在暗中监视的关系,又或者是刘邦死后,觉得少了一个英主,樊哙此后就郁郁寡欢,经常闭门谢客,甚至有了告老还乡的想法,在刘邦去世后不到十年,他也紧随而去。这回,一直监视他动向的大臣们终于放下心来,并不忘找机会削弱樊家的势力,直到这个家族对皇权再构不成威胁为止。

他忠心耿耿,晚年却郁郁而终,足见君心难测。看来,身为武将,不但要英勇善战,还要懂得躲避成名后君王的猜忌和大臣们的暗算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