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他明朝早成了第二个大宋了,为明守下大半江山,迎来的却是皇帝一刀

2020年07月17日07:11:39

岳飞大家都认识,在宋朝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一心为国却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成为千古奇冤。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300年后悲剧再次重演,不过这次历史主角换了,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于谦。

事实的过程是这样的,1449年北边的瓦剌名将也先率大军侵犯我明朝领土,明英宗朱祁镇听信了宦官的话,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朝50万精锐尽失,朱祁镇本人被生擒!

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后官嫔妃顿时哭声一声,满朝文武也尽情发挥“事后诸葛亮”的精神,痛批宦官的不是,然后装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唯今之计,只有南迁了”。

说了这么多屁话不就是想逃跑嘛!

由于精锐尽失,守卫北京的只有十万老弱病残的士卒,根本不是瓦剌名将也先的对手,这一幕与300多年的宋朝何其地相似,一旦听信了大臣的话,放弃北京,明朝就会成为第二个宋朝!

而此时的满朝文朝都在紧张地决策,不过他们的决策不是怎么打,而是怎么逃跑。有人主张往四川跑,有人主张退守长江往南京跑,而“身先士卒”的他们早已打包好了家当,就等一声令下举家迁移。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主张逃跑者皆斩!”此话一出,整个朝堂全部安静了。在无数惊愕的目光中,于谦接着说:“京师是天下根本,一动就要亡国,你们难道不知道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于谦,1398年生,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文官,原先是明朝国防部二把手,但一把手在土木堡战死了,他便成了当朝国防部的一把手。他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于是他们纷纷支持他,虽然于谦是个瘦弱的老头,一个从没带过兵打过仗的文官,然而此时他的肩上却扛起整个国家的重担!这一仗,于谦只能胜不能败,如果失败,北方的半壁江山必然不保,大明的国运也将从此改变。

于谦迅速发起全国总动员,把京师周围能调的兵全部调过来,勉勉强强凑齐了20万军队,接着,他颁布一个恐怖的命令:“大军全部开九门之外,列阵迎敌。”这意思就是说,把北京城门紧闭,所有兵将都在城门外决斗,哪怕战死也不得开门退缩。这一幕与韩信的“背水一战”何其相似,于谦虽然没打过伏,但他深谙兵法之妙。

考虑到这些兵素质差,接着于谦再下令,所有逃兵后退一步,斩!然后于谦再颁布一些稳定军心,征调粮食,稳固城池的命令,做完这一切,他静静等待最终决战的到来。

于谦亲身出城外,与众将士一齐战斗。这是一场背负国运的战斗,后面就是自己的家,士兵们燃起必胜的信念。

也先不愧为瓦剌名将,他先小部分试探,却被气焰鼓鼓的明军杀回去。面对蒙古最擅长的骑兵,于谦知道自己的弱势。当也先派他弟弟冲过来时,明军亮起了火炮,顿时瓦剌军就被射成马蜂窝,也先的弟弟战死。吃过亏的也先长了教训,因为北京是座大城,也先决定对北京九个门发起总攻,瓦剌大军左突右进,猛烈进攻,奈何北京城在于谦的防守下固若金汤。

一向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在北京城外久攻不下,也先重现大元帝国的美梦破灭了,在一个夜里他打算撤退,结果于谦开启大炮对着瓦剌撤军就是一顿猛轰,致使瓦剌大军溃散而逃。

就这样,从一盘散水到众志成成,从兵临城下到云开雾散,明朝的一次亡国之危被于谦成功化解了。如果明朝没有于谦,这次可能就亡国了,正是这个身先士卒的文官以天下为已任,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才让大明王朝延续了两百多年。

然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也如同岳飞一样,救了国家,亡了自己。那个曾经被蒙古军俘虏的皇帝朱祁镇回来了,当他再次坐上皇位后,听信宦官与奸臣的话,以“制造不轨言论”为由把于谦这个帝国第一功臣杀害,史称“天下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