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种畜禽管理实施办法

2021年01月05日21:53:08
发布部门: 重庆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1999年1月2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46号发布)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种畜禽,是指种用的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畜禽,包括猪、牛、羊、马、驴、驼、兔、犬、鸡、鸭、鹅、鸽、鹌鹑、鸵鸟和其他人工繁殖的经济动物及其卵、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
本办法所称畜禽良种,是指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种用价值高的品种,包括从国外引进和列入中国畜禽品种志以及经国家和省级审定批准公布的品种。


    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品种(包括品系和配套系,下同)资源保护、品种培育和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种畜禽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对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良种推广工作等方面给予扶持。
在畜禽品种资源普查、鉴定、保护和新品种培育、种畜禽繁殖推广、种畜禽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六条    畜禽品种资源实行国家和市级保护。市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和办法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第七条    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畜禽品种资源、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组织制定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禽品种资源监测体系、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测定站等建设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由市级以上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畜禽保种群禁止开展任何形式的杂交。确因育种需要的,必须按管理权限,报经市级以上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八条    畜禽新品种实行国家和市两级审定制度。
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本市畜禽新品种的审定工作。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从有关科研、教学、生产、推广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中聘任。


    第九条    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畜禽品种审定的标准;
(二)指导畜禽新品种的中间试验和区域试验;
(三)负责畜禽新品种的审定;
(四)对经批准的畜禽品种的繁殖、推广工作提出建议。


    第十条    畜禽新品种的报审条件、申报材料和审定程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收到畜禽品种审定申请后,应在1个月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通知报审者。对受理的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审定工作。审定未获通过的品种,报审者有异议时,可申请复审一次。
畜禽品种培育的中间试验和区域试验应当在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区域进行。


    第十二条    经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畜禽品种,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发给品种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畜禽品种标准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    经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畜禽品种,以及经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畜禽品种,可以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宣传、推广。
未经市以上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畜禽品种不得宣传、推广和进行商品性生产、经营。


    第十四条    经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畜禽新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陷,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当提出停止生产和推广的建议,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并公告。


    第十五条    建立种畜禽场实行国家和市级审批制度。建立国家级种畜禽场,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立地方级种畜禽场,由区县(自治县、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凡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凭许可证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国家级种畜禽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地方级种畜禽场(包括原种、祖代、父母代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单纯从事种畜禽购销、配种、孵化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区县(自治县、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载明生产经营地点和生产经营范围,其有效期限为3年,并实行年审。具体年审办法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未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    申领市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布局要求;
(二)符合种畜禽防疫条件要求,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三)繁育、饲养、环保等设施设备符合种畜禽生产条件要求;
(四) 种畜禽必须来源于合法的原种场或上一级繁殖场,并附有种畜禽合格证、系谱、畜禽检疫证明等相关资料;
(五) 种畜禽基础群的质量必须符合本品种的标准、数量达到种畜禽场的等级要求,公母畜达到一级以上,且三代系谱清楚;
(六)有相应的技术力量,配备中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七) 有可行的制种选育方案和技术操作规范,有详细的种畜禽生产性能记录记载的档案制度。
单纯从事种畜禽购销、配种、孵化的,其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条件,由区县(自治县、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款所规定的条件从简要求。
申领国家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按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执行。


    第十八条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的畜禽品种、代别和利用年限进行生产和经营;
(二)严格遵守种畜禽繁育、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完整的生产和育种档案;
(三) 依照《动物防疫法》规定,有健全的动物疫病控制和防治措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四) 使用的种畜禽必须达到技术要求并经过良种登记,配种站( 点) 使用的公畜必须来源于种畜场生产的种畜;
(五) 销售的种畜禽应当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公畜达到一级以上、母畜达到二级以上等级标准) ,并附有种畜禽场或畜禽品种改良机构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系谱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
种畜禽合格证、系谱表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关联法规:    

    第十九条    从市外引进种畜禽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引种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事先向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从事市外种畜禽的引进活动。
进出口的种畜禽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进口和从市外引进的种畜禽必须隔离饲养观察1月至2月,经市品种改良机构生产性能测定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认无检疫对象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第二十一条    种畜禽实行良种登记制度。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良种种畜禽进行繁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种畜禽良种登记。种畜禽场饲养的种畜禽在良种登记前,必须经畜禽品种改良机构进行种畜禽性能测定。种畜禽性能测定和良种登记办法由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
未经良种登记的种畜禽,不得进入商品性种畜禽的生产经营领域。


    第二十二条    从事畜禽人工授精的人员,必须取得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人工授精员合格证后,方可从事人工授精工作,并严格执行畜禽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将种畜禽作商品代畜禽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难以核实的,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经营未经审定或审定未通过的畜禽品种的;
(二)未经批准进行种畜禽引进、输出的;
(三)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
(四)未按照规定的品种、代别和利用年限进行种畜禽生产经营的。
有(一)项或(四)项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前款所列各项行为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建立种畜禽场的;
(二)不按规定进行种畜禽良种申报登记的;
(三)用不符合品种标准的畜禽作种用的;
(四)销售种畜禽未附种畜禽合格证、系谱和检疫证明的。
对利用不符合品种标准的畜禽、卵、冷冻精液和胚胎作为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畜禽应去势,卵作消费品处理,冷冻精液和胚胎应销毁。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    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所属的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的监督管理工作和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重庆市农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