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的通知

2020年07月21日13:24:27
发布部门: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筑府办发[2006]136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八日
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

为进一步改善全市残疾人状况,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依据《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贵州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的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和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任务
《贵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2005年)》实施五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日益深入人心,人道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党政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助残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为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城市道路、建筑物无障碍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正在起步,为残疾人走出家门、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和公共服务提供了便利,拓展了空间;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进一步营造了关爱残疾人的舆论氛围;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得到加强,2001年颁布实施《贵阳市残疾人保障规定》,各区、市、县和有关部门分别结合本部门和当地实际制定了对残疾人的具体优惠扶持政策,各级人大、政协加强执法检查和调研,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保障法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十五”期间,中残联、建设部等部门授予贵阳市“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市残联被司法部、中国残联评为“全国残疾人依法维权先进集体”,被国务院残工委、中国残联评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二)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重视和改善残疾人生活,积极为残疾人服务,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市、县两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及开阳、修文两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开通市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立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和烹调技术培训基地。各区、市、县落实专项经费,为残联配备交通、通讯等设备,进一步改善基层残联的办公条件,增强了服务能力。残疾人组织全面建立,县、乡两级残联组织进一步加强,社区和村普遍建立了残协,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各级残联、残协及专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残疾人,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
(三)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2016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26000余件;依托各定点医院,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2600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不断完善九年制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及随班就读点,进一步巩固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近90%的特教教师受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特教专业培训,资助贫困残疾儿童少年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就读2030人,盲、聋、弱智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1%;9200名残疾人接受职业培训,其中经保健按摩培训合格的盲人100%实现就业,成功举办贵阳市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了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多渠道新增残疾人就业3883名,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采取小额信贷、实物赊放和开发扶贫项目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帮、包、带、扶”活动,以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脱贫,贫困户“低保”覆盖率达100%,10000余户贫困残疾人改善了住房条件,65000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有效扶持;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特殊艺术和残疾人体育取得显著成就,成立全省首家残疾人艺术团,各区、市、县相继成立残疾人体育协会,组建市残疾人羽毛球队,举办两届(第五届、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一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一届贵阳市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演员在全省和全国的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共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9个,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的一系列赛事中,共取得17块金牌、26块银牌、19块铜牌,超(破)6项世界纪录及全国纪录的好成绩,贵阳市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1998――2002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广大残疾人以珍惜人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志在奉献的高尚情怀,锐意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贵阳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生产劳动摆脱了贫困,其中一部分实现了勤劳致富。在各行各业不断涌现残疾人的优秀代表。
残疾人事业在“十五”期间的全面发展,有效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同全市人民一道实现小康生活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的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发展残疾人事业,不断改善残疾人状况,努力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目标和指导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缩小残疾人在基本需求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按照本规划的总目标和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切实做好残疾人工作。
总目标
――残疾人生活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使可以扶持的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2000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居住条件。
――逐步扩大贫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生活水平。
――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发展残疾人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活动得到普及。
――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及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
――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指导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兼顾特点、整体推进、加大投入,加速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与发展残疾人事业相关的各部门,要将有关的残疾人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新时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各级财政要确保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根据当地经济增长水平,逐年递增,给予保证。
――坚持社会化工作方法。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贯彻“求真务实,持续推进”的方针。围绕提高为残疾人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扎扎实实为残疾人办实事。
――统筹城乡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跨越式发展。
――完善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
――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的作用。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工作者队伍。激励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三、“十一五”规划的任务指标和主要措施
(一)康复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
任务指标
――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服务人才培养,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使城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使20000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开展残疾预防,减少残疾发生。
主要措施
1、筹建“贵阳市康复医院”。以专业康复医疗队伍和完善的康复医疗设备,通过日常诊治和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对残疾人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培养基层康复技术人才,进行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创造条件。
2、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和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机构、设施和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建立社区康复员队伍,完善适宜的社区康复设施,将社区康复服务纳入社区建设和基层卫生工作;继续加强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养护机构、特殊教育机构中的残疾人康复工作。
3、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继续采取设立定点医疗机构与组派医疗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推动“白内障无障碍区”建设;对贫困低视力患者继续实施救治;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服务。
4、加强、完善聋儿康复网络。发挥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中心功能作用,开展聋儿康复工作;指导社区、家庭开展康复训练;实施贫困聋儿康复救助;拓宽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范围。
5、建设“贵阳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指导中心”。完善精神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全面推行“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实施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强化监管,规范处方,严格控制药品管理和发放;大力开展精神病防治社区康复,采用工疗、娱疗、日常照料等多种康复手段,努力提高康复效果。
6、推动基层卫生机构开展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完善市、县两级综合服务设施的功能与条件;组织肢体残疾人在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康复训练;对麻风畸残者实施手术矫治或配备辅助用具;救助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接受手术矫治与康复训练。
7、发挥社区和家庭的作用,以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服务等机构为依托,开展智力残疾康复综合服务。调动智力残疾人亲友的积极性,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生活自理和认知能力与语言交流等训练;对成年智力残疾人进行简单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积极创造条件,发挥社会福利机构和其他养护机构的作用,为智力残疾和重度残疾人提供集教育、康复、娱乐、劳动为一体的系统的终身康复服务;实施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干预协调机制,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减少残疾婴儿的出生。
8、组织供应各类残疾人急需的质优价廉的实用型辅助器具;推广、使用康复服务新技术、新产品;实施贫困残疾人装配普及型下肢假肢、矫形器等辅助器具救助;巩固和完善辅助器具供应服务机构。
9、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服务,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和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自我康复意识;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有效减轻和控制残疾程度。
(二)教育
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
任务指标
――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缩小适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入学率的差距。
――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教育或培训。
――加快贵阳市盲聋哑学校建设,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提高残疾学生受教育程度。保障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切实纳入当地义务教育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2、推行随班就读和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尚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县,要建立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体系。
3、统计义务教育对象必须包括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列入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教育、卫生、残联等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开展适龄儿童少年的测查工作,摸清底数,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评估验收指标的准确率。
4、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为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扩大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不断满足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5、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列入政府优惠政策范围,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班、点的学生均享受免除杂费和免费提供教材,对寄宿制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对接受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减免有关费用,优先提供助学金和教育贷款。
6、以社会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充分发挥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的作用,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
7、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只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和专业水平培训。到2010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具备专科学历,新增教师基本具备本科学历;高中阶段教师中,硕士以上研究生达到一定的比例。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以信息技术推进特殊教育的现代化。
8、积极推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特殊教育教学、课程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9、采取多种形式,在残疾青壮年中扫除文盲;鼓励自学成才。
(三)就业与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实现自强自立、体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鼓励残疾人创业,是残疾人谋求自我发展,提升就业层次,推动就业工作的新型模式。
任务指标
――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2000人,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达到53000人。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登记失业、求职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实施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推动盲人保健按摩健康发展。
主要措施
1、依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残疾人就业条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采取积极措施,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2、全面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兴建“贵阳市残疾人种养殖业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生产实验等,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城乡贫困残疾人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4、建立贷款贴息机制,鼓励城乡残疾人积极争取银行贷款,促进自主创业。
5、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完善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6、加强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在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下,综合管理本地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为残疾人个体开业、集体从业和按比例就业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要拓展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全面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7、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优秀人才奖励机制,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好2006年贵阳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全省和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
8、利用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培训保健按摩人员,加强对在职盲人按摩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市场竞争力。各级残联依据有关规定,对盲人按摩履行行业管理职能,规范盲人按摩市场;开展盲人计算机职业培训,全方位、多渠道为盲人创造从业机会,对盲人个体开业给予政策和经费扶持。
(四)扶贫与社会保障
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任务指标
――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的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改善2000户城乡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措施,逐步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通过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宣传,鼓励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将扶持残疾人脱贫列入扶贫工作计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针对残疾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全市整体扶贫开发计划要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的项目,帮助贫困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保证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实到残疾人户。各级政府要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残疾人扶贫计划,扶持残疾人脱贫。
3、各级要建立残疾人扶贫工作多渠道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广实物扶持;稳妥开展基地带动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坚持开展党政领导干部与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等活动,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帮、包、带、扶”。
4、对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无法通过扶贫开发措施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要纳入当地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范围,保证基本生活需求。
5、争取“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各级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帮助城乡贫困残疾人改善住房条件。
6、切实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城镇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体就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认真执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时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进一步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保障水平。
7、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制定实施的医疗保障政策,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采取措施帮助城镇贫困残疾职工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医疗救助,确保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五)文化与体育
丰富、活跃残疾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和竞技体育,展示残疾人的才华,是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重要形式。
任务指标
――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普遍、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残疾人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强残疾人体质。
――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提高我市残疾人竞技运动水平,为国、为省、为市争光。
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和文化、体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机构,普遍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为残疾人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公共图书馆和有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与村图书阅览室要为残疾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开辟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场所。
2、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残疾人组织和特殊教育学校、福利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活动。
3、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要为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设立专门场所,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周到服务。
4、市、区级残疾人联合会要定期举办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基层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
5、加强市残疾人艺术团建设,培养特殊艺术人才,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举办贵阳市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第四届残疾人工艺美术摄影作品展。
6、积极组织选拔运动员参加各类运动会。组织动员各类残疾人参加残健融合、康复健身的体育活动;抓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有条件的市属院校和体校有计划招收、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全民健身路径要充分考虑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适当增加相应的设施。新建的体育设施要兼顾残疾人运动的特点,方便残疾人,免费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服务。
7、加大特殊体育设施及残疾人体育训练的经费投入,建立“贵阳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加强市残疾人羽毛球队建设,组建市残疾人乒乓球队、游泳队、射击队。日常训练与比赛集训相结合,努力提高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
8、建立健全市、区(市、县)残疾人体育协会。建立我市相对稳定的教练员、裁判员、分级员队伍;做好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服务管理工作;把残疾人运动员培训纳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或转岗培训计划,解除后顾之忧,鼓励争创佳绩。
9、举办贵阳市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力争在全省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争取优异成绩,同时广泛动员社会,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六)社会环境
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条件。
任务指标
――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加大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
――在公众传播媒介中积极推进“字幕工程”;开办手语新闻节目和残疾人专题节目。
――宣传优秀残疾人、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自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培育社会助残意识。
主要措施
1、宣传、新闻、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动员新闻媒体采用不同形式,报道反映残疾人生活,宣传残疾人事业;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培育爱心,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舆论环境。
2、市级电视台要开办手语节目,市、区级广播电台要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积极推进影视作品加配字幕。
3、建立“贵阳市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广泛动员公共媒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和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宣传社会各界扶残助残取得的成效。
4、继续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和“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举办好“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
5、大力宣传“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典型事迹,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6、继续组织推荐作品参加全省和全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作品的评选。
(七)维权
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残疾人工作的主题。
任务指标
――健全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使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
――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和法制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
――针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需求和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相关政策,维护残疾人权益。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大恶性案件的查处力度。
――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全市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增强全社会无障碍意识,争创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
主要措施
1、政府有关部门和残疾人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突出困难与问题,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权益。
2、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法规规章和政策,积极制定和修改与残疾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修改《贵阳市残疾人保障规定》,完善各市、区(县)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扶助规定。
3、加强对残疾人法规规章的宣传教育,将《残疾人保障法》、贵州省《实施办法》和《贵阳市残疾人保障规定》纳入全市“五五”普法规划,倡导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广大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增强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
4、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贵州省《实施办法》和《贵阳市残疾人保障规定》执法力度,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动协调、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视察,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
5、建立以各级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司法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各级残联和社会团体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6、有关部门对因企业转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造成残疾人劳动就业、生活困难、权益受损等突出问题,要按照相关政策,维护残疾人权益。加大对重大、典型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7、认真贯彻《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发挥残疾人维权示范岗作用,听取残疾人意见,了解残疾人需求,解决残疾人问题,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8、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贵州省《实施办法》和《贵阳市残疾人保障规定》以及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无障碍建设的规定和无障碍设计规范,对新建公共设施和建筑物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和建筑规范;对城市既有道路、建筑物制定计划,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大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力度;加强无障碍宣传;参加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9、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采用盲文、手语、字幕、特殊通讯设备等辅助技术或替代技术,为残疾人接受和传播信息,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八)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要求,是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任务指标
――建立健全基层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
――加强和完善残联系统网络建设与服务,构建覆盖全市残联系统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整合残疾人事业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全市残联综合业务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
――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基层统计管理。
――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
主要措施
1、建立“贵阳市残疾人工作信息网络中心”。以市级残联信息化专业机构为骨干,以县级以下残联为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成基层残联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
2、在“十五”残联网络建设基础上,实现与省残联局域网的连接,逐步建立全市残联业务骨干网,实现业务数据、政务信息的网上传输。
3、根据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规划残联系统业务数据库管理体系。统一标准,整合现有数据库,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系统。
4、利用残联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建立全市残联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领导决策和业务工作提供服务。
5、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公众信息网建设,制定建设指标和目录、促进政务公开,丰富信息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
6、优化和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建立基层统计台帐,继续推进数据统计的电子化,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九)组织建设
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
任务指标
――完善残疾人组织机构,全面履行职能。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优秀残疾人干部。
――健全、完善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工作,组织志愿者扶残、助残。
――加快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创造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
主要措施
1、县级和乡镇(街道)残联按照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和《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提高效能。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2、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残疾人工作者,认真贯彻《全国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3、认真贯彻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有关干部管理的文件精神,市级残联要积极协助县级地方党委做好残联干部的“双管”工作;按照中央组织部(组通字〔2002〕38号)和省委组织部(省组通〔2003〕38号)文件要求,加快市、县两级残联中青年干部及残疾人领导干部和残疾人干部的培养、选拔、配备工作进度。
4、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规定,完善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并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维权”作用,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
5、组织好贵阳市“十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区、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街道)”、“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残疾人自强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
6、继续做好《残疾人证》的核发、管理和审验工作。
7、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残疾人接受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尚未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地区要创造条件,建设符合要求、规模适度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市级财政对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补助。
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采取强有力措施,完成本规划规定的任务。各区、市、县政府要依据本规划制定当地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并为实施好规划提供条件,予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