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部门: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汕府[2006]11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头市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十一五”专项规划》业经2006年7月28日十一届五十四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九月一日
汕头市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十一五”专项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广东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幅度提高汕头市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的总体目标,制定本规划。一、背景和基础
(一)国内外自主创新发展态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区域竞争与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迈进,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经济新增长点,为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成为人类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未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国际竞争和区域以至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优势。
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战略选择,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如美国正在加紧实施名为“国家创新基础”的一系列重大研究发展计划,力图以超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来确保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欧盟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日本积极贯彻实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俄罗斯力图通过“科技创新”再造一流科技大国;韩国、巴西等新兴国家也在奋起直追,决心通过自主创新进入世界科技和经济强国之列。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同过去相比有了提高,但在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位置,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符。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不断加剧,国家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内各省市相继掀起自主创新浪潮,长江三角洲各省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打造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环渤海地区积极利用科技资源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东北三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粤港澳经济与科技合作日益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走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国内先进城市的战略选择。
从广东看,面对广东发展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做出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强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广东发展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关键,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根本,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未来”,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广东的目标。省内兄弟城市特别是我省东西两翼的兄弟城市你追我赶,百舸争游,千方百计地提高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
国内外自主创新发展态势表明,走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汕头市发展的基本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切实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汕头市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强调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广东,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加强对汕头支持的力度。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扶持东西两翼发展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一个大战略;省委九届六次全会要求粤东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汕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意见》(2005一2010年)及配套的专项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布局及配套政策上加大对粤东特别是汕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了汕头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汕头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时机。汕头市人多地少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使汕头市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生产率的需求更为迫切。党和政府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工作更加重视。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既给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了剧烈的竞争与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使汕头市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三)现有基础
自主创新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自主创新工作,特别是“十五”期间,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至2005年底,全市已经建成5个科技园区,组建了2个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和2个广东省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认定17个镇(街道)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和80%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其中,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13家,国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实验基地2家;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41家,技术贸易机构304 家。“十五”期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358项,评定汕头市科学技术奖259项,其中获得广东科学技术奖47项,获奖数量和获奖等级名列全省地级市第二位;全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分别为10705件和8085件,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448件和108件。据广东省各市2002一2003年创新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汕头市的创新能力处于中上游水平,排在全省第8位。
二是科技型企业稳步发展,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至2005年底,全市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家;民营科技企业544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32家。“十五”期内,全市共推广转化科技成果535项,创产值92.02亿元。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产品382个,2005年实现产品产值199.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46%。上述创新成果完成者80%以上为民营科技型企业。
三是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长,比较优势明显。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力引进境外资本和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加上科教兴市战略的驱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长,呈现一定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包装机械、塑料机械、印刷机械、输配电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等特色“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群,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已有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名牌产品28个,一批企业及其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头雁”地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的主体和进一步发展的生力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企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较早接触国外市场,市场意识较强;民资、侨资较为丰富;人力资源潜力大;汕头人富有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八大优势产业等。
(四)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国内外竞争形成的压力较大。随着竞争的加剧,拥有科技优势的国家会从经济利益和国家战略出发,对转让技术持谨慎或封锁的态度;跨国企业也会通过专利、技术标准等手段控制产业高端环节,实行知识封锁和专利垄断,不断强化其全球垄断地位;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区域会加强对创新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核心技术以至先进技术引进日趋困难。尤其是省内兄弟城市发展迅猛,我市引进项目、技术、人才等面临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我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显得很弱,未能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据广东省科技厅公布的《2004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显示,汕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23.46),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东莞等城市的综合评价值(在28.80以上)相比,差距较大;二是自主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化尚未形成,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也尚未完全适应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要求。资源投向集中度不高;三是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缺乏,尤其是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科技人才和既懂经济和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紧缺问题更为突出,全市真正的科技型企业家仍较少。目前,我市的科技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落后于其他先进城市,科技人才流失有加大趋势,在地区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虽然财政努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自主创新的内在要求相比,差距较大。虽然市政府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技投入,但是中小企业科技投融资和担保机制还未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难、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实现全市人民富裕安康的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认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汕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近期,着眼长远,遵循规律,扎实推进。
2、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以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为资源主要投放方向。
3、坚持内源型与外源型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内源型和外源型科技产业并重的发展策略。
4、政府扶持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以市场导向为主。
5、政、产、学、研、资、介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政是指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事业单位。产是指企业。学是指高等学校、研是指科研院所。资是指各种资本,包括资金、智力等资本。介是指中介服务机构)。
6、高起点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与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和集成创新为主攻方向。
7、突出重点与全面提高相结合,以促进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为着眼点。
8、科技创新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各种创新相互促进。
(三)规划布局。
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民营科技园等各类科技园区和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努力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聚集能力、技术扩散能力和社会资源集聚能力,成为我市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在重点区域上,支持金平区、龙湖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和辐射中心。发挥澄海区的产业特色,支持其成为专利申请和应用示范区。发挥潮阳区和潮南区的产业优势,使其成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区。支持南澳县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风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
在重点产业上,围绕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八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以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及产业化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在重点企业上,突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骨干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大力培育自主创新型企业。
在重点产品上,重点支持经国家、省和市科技立项的产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老牌产品,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创立一批区域品牌,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打响汕头品牌。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具有汕头特色的开放型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一支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具有汕头市特色的科技人才队伍,培育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城市文化,全市综合创新能力有较高提升,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有新的突破,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有新的突破,使汕头市成为粤东以至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到2010年,在产业核心技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实现较大的突破,为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型汕头打下良好基础。
2、主要发展指标
至全市专利申请量年递增10%以上,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保持在省内地级市先进水平,发明专利增长幅度高于其他类型专利增长幅度。
至到2010年末, 全市公众科学素质达标率为5.0%以上。
至到2010年末,全市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数达40人以上。
至五年间,取得科技成果达400项以上,成果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获得上级政府科技进步奖项目达45项以上。
至到2010年末,全市技术自给率达到3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大幅度增加,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重点建设目标
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和企业。
至培育大批科技型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0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7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起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至支持新建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10家省企业技术中心,支持现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我市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之一。
至支持建设以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创建的技术战略联盟实体。重点建设2家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省级研究开发院。
至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办好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协调汕头大学和有条件的企业,整合有关资源,建设服务全市辐射粤东的全市联网的精密仪器、高档设备协作测试服务中心,并鼓励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汕设立分机构或与我市有关单位联合搭建公共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建设1个省级公共实验室和1个全市联网的精密仪器设备协作测试服务中心。
至构建粤东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汕头市玩具工艺技术创新平台、海洋科技产业研究发展平台、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平台。
至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至建设国家火炬计划汕头光机电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金平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金平印刷包装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澄海玩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汕头)海藻产业基地。
至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金平民营科技园和广东龙湖民营科技园成为全省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成长基地、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基地、科技信息和技术成果的集散基地之一,并加强有关资源整合努力争取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至支持办好汕头大学科技园、汕头软件园、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广东基地粤东站、广东软件科学园粤东基地、汕头市博士后创业园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使之成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和复合型人才孵化基地。
至广东(汕头)农业科技园、广东省(汕头)区域性农业(以及林业和水产)试验中心和广东(汕头)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成为粤东以至全省农业的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基地、科技信息和技术成果的集散基地之一。
至建设“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试验区”,推动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
至技术创新专业镇(街道)发展至25个以上。使一批专业镇产业特色凸现,支柱产业显效,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与省网站联接,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技术服务三大功能明显,成为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至建设具有汕头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的交通物流中心和汕头数码科技港。
至搭建好1个网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好1个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汕头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科技情报工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种类、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比较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使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类型比较完善,总体数目适应科技发展需求,出现一定数量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
至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基地。促使汕头农业科学园以及汕头科技馆等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基地建设更为完善,成为粤东乃至全省的科技教育与科普基地之一。
至通过各种科技发展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建立一支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在与虚拟相结合的柔性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汕头科技人才库。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开展对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攻关,努力实现产业自主创新突破或跨越。以现有产业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世界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引擎,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攻关,为培育和保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努力实现突破或跨越,巩固和提升优势产业,扶持培育新兴及潜在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人才培养和财税调节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强“政、产、学、研、资、介”合作创新,并成为其主体,以获取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增强企业规模经济、融资手段和人才实力等优势,提高企业应对创新成果市场化前期投入高、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的能力。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中,选择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同时,努力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开发核心技术,并争取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基地,争取外资科研机构与我市高校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开发活动。
(三)构建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服务。强化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包括科研设施、资料、数据和相应的共享机制建设,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活动提供有效支持。重点是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大力培育和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支持行业(产业)协会提高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农业科技园、软件园和技术创新专业镇(街道)建设,建设好市级以上科技园区和以科技基地为依托的企业孵化器。
(四)建设适应自主创新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根据汕头实际,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通过加强科技园区建设和各种科技发展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增强汕头市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汕头的自主创新事业服务,建立健全符合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在汕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五)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及名牌三项战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和保护创新成果的能力。加快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自主技术标准,加快科技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进程。建立专利技术与技术标准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机制。重点研究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及时将知识产权转化、上升为技术标准,努力将知识产权工作和技术标准工作融合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全过程。加快建立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和专利垄断的有效机制。扶持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大对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的保护力度。
(六)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系。以建设青少年科技普及教育基地为切入点,以提高全市自主创新和科技产业化能力为着眼点,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系,在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的同时,促进科普产业发展,多层面、多方式、多手段、多渠道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质,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公众素质基础.
四、重点领域
为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根据立足于近期,着眼于长远,紧密结合汕头市情,注重与国家和省科技规划衔接,将汕头市科技发展融入到国家和全省发展大战略中,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提出我市“十一五”期间重点鼓励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专项:
(一)电子信息关键技术专项
(1)基于LINUX操作系统软件
(2)资源管理应用平台
(3)DVD激光头
(4)工业控制软件
(5)财税、金融、医疗、教育、娱乐、科普等应用软件
(6)人工智能产品及系统(如仿真系统)
(7)信息安全产品与系统
(8)智能超声系统
(9)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
(10)新型显示器件
(11)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件
(12)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
(13)多层高密度印刷电路板
(14)超薄及柔性覆铜板
(15)高档次电子陶瓷装件
(16)工业电子超声检测设备
(17)医疗保健电子产品
(二)机械装备关键技术专项
(1)先进包装机械装备
(2)精密成型设备及数控系统
(3)多层共挤塑料加工装备
(4)机床数控系统及高频调速装置
(5)智能电源
(6)50万伏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
(7)变频变压设备
(8)智能输变电设备
(9)先进模具设备
(10)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设备
(11)全自动高速多色印刷设备
(12)柔性版印刷关键设备
(13)机电一体化新型纺织机械
(14)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设备
(15)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试验、检测技术设备
(16)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
(17)中药制药工艺与设备
(18)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仪器
(19)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医疗器械
(三)石油化工关键技术专项
(1)易回收、可降解农膜
(2)高档油墨
(3)新型生物化工产品
(4)新型高效催化剂
(5)高层次的化学试剂、助剂
(6)电子化学品
(7)单系列日产400吨以上聚酯
(四)纺织服装关键技术专项
(1)无梭织物
(2)针织品
(3)服装
(五)食品饮料关键技术专项
(1)功能性大豆制品
(2)绿色食品
(3)休闲食品
(4)汕头特色小食品的保鲜、包装、携带
(六)工艺玩具和文具关键技术专项
(1)先进模具制造技术
(2)先进设计与生产技术
(3)专用电子信息配件研究与开发
(4)工艺研究与应用
(5)科普玩具
(七)新材料与建材关键技术专项
(1)锂离子电池材料
(2)稀土功能材料
(3)特种玻璃
(4)无机纳米材料
(5)PP一RPE塑料供水管
(6)新型墙体材料
(7)新型药用包装材料
(八)汽车关键技术专项
(1)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
(2)汽车、摩托车零部件
(3)车用电池
(九)生物与医药关键技术专项
(1)中药现代化重大关键技术
(2)中医药先进制造技术
(3)中药现代化新产品
(4)制药原料产业化生产技术
(5)专利新药
(6)畜禽水产用生物制品(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疾病的疫苗)
(7)防范生物化学创伤的技术研究
(十)电力关键技术专项
(1)风力发电
(2)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3)太阳能发电
(4)垃圾发电
(5)特种电力电缆
(十一)农业关键技术专项
(1)新技术育种(水稻、花生、水果、花卉、蔬菜)
(2)工厂化育苗
(3)农作物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4)动植物新品种繁殖选育
(5)农产品深加工
(6)高效经济林(包括木本花卉)经营技术
(7)生物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开发
(8)新型生物农药开发与生产
(9)重大动植物疫情的防控技术
(10)节水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十二)海洋产业关键技术专项
(1)海洋类药物
(2)海洋生物提取及其制剂
(3)海水优良品种繁养殖
(4)海水淡化先进技术及产品
(5)港口运输支撑技术
(6)海洋及海岛滩涂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十三)环保与废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专项
(1)污染物控制技术
(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3)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
(4)循环经济支撑技术
(十四)软科学关键专项
(1)以推动经济、科技、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的科研项目
(2)以推动自主创新成为城市文化核心为目标的研究项目
(3)以推动科学技术普及为目标的研究
(4)绿色生态环境利用和创造研究
(5)社会安全技术研究
(6)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系研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和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对技术自主创新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财政政策;对市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投入机制,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新格局。积极筹措启动资金,加快建立汕头市中小企业科技投融资和担保机制、风险投资机制,支持民营科技风险投资建设,营造良好的资金供给环境、运作环境和需求环境。积极探索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行业科技工作协作机制,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全社会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二)建立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政策环境。加强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投资、消费、政府采购等经济政策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形成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鼓励优先采购本市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作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重点。实施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鼓励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政策,促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坚持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大力扶持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加快产业自主创新。
(三)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和全社会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型社会环境。要加强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汕头精神的重要内容,培育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切实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进一步营造尊重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自主创新活动和科普活动,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竞赛。要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自主创新的典型人物,总结和推广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领导,做好自主创新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统筹协调。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自主创新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由过去主要管理科技系统的科研工作转变为管理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实现科技资源的配置从主要靠行政手段转向以市场为基本途径,从单纯的项目管理转到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全市的科技综合实力上来。各区县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市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工作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把自主创新指标列入政府统计序列和考核序列。市直有关部门每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规划的实施情况和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调整规划的有关内容,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方案。汕头市技术创新领导小组作为全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协调领导机构,加强对全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协调和领导。
发布文号: 汕府[2006]11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头市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十一五”专项规划》业经2006年7月28日十一届五十四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九月一日
汕头市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十一五”专项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广东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大幅度提高汕头市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的总体目标,制定本规划。一、背景和基础
(一)国内外自主创新发展态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区域竞争与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迈进,科学技术不断创造出经济新增长点,为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成为人类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未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国际竞争和区域以至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优势。
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战略选择,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如美国正在加紧实施名为“国家创新基础”的一系列重大研究发展计划,力图以超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来确保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欧盟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日本积极贯彻实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俄罗斯力图通过“科技创新”再造一流科技大国;韩国、巴西等新兴国家也在奋起直追,决心通过自主创新进入世界科技和经济强国之列。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同过去相比有了提高,但在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位置,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符。我国主要行业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不断加剧,国家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内各省市相继掀起自主创新浪潮,长江三角洲各省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打造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环渤海地区积极利用科技资源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东北三省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粤港澳经济与科技合作日益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走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国内先进城市的战略选择。
从广东看,面对广东发展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做出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强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广东发展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关键,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根本,就抓住了广东发展的未来”,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广东的目标。省内兄弟城市特别是我省东西两翼的兄弟城市你追我赶,百舸争游,千方百计地提高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
国内外自主创新发展态势表明,走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汕头市发展的基本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切实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汕头市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发展机遇
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强调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广东,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加强对汕头支持的力度。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扶持东西两翼发展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一个大战略;省委九届六次全会要求粤东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汕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意见》(2005一2010年)及配套的专项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布局及配套政策上加大对粤东特别是汕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了汕头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汕头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时机。汕头市人多地少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使汕头市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生产率的需求更为迫切。党和政府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自主创新工作更加重视。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既给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了剧烈的竞争与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使汕头市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
(三)现有基础
自主创新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自主创新工作,特别是“十五”期间,围绕建设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至2005年底,全市已经建成5个科技园区,组建了2个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和2个广东省火炬计划产业基地,认定17个镇(街道)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所有高新技术企业和80%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其中,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13家,国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实验基地2家;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41家,技术贸易机构304 家。“十五”期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358项,评定汕头市科学技术奖259项,其中获得广东科学技术奖47项,获奖数量和获奖等级名列全省地级市第二位;全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分别为10705件和8085件,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448件和108件。据广东省各市2002一2003年创新能力评估结果显示,汕头市的创新能力处于中上游水平,排在全省第8位。
二是科技型企业稳步发展,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至2005年底,全市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家;民营科技企业544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32家。“十五”期内,全市共推广转化科技成果535项,创产值92.02亿元。全市已有高新技术产品382个,2005年实现产品产值199.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46%。上述创新成果完成者80%以上为民营科技型企业。
三是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长,比较优势明显。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力引进境外资本和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加上科教兴市战略的驱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长,呈现一定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包装机械、塑料机械、印刷机械、输配电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等特色“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群,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已有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名牌产品28个,一批企业及其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头雁”地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的主体和进一步发展的生力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企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较早接触国外市场,市场意识较强;民资、侨资较为丰富;人力资源潜力大;汕头人富有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八大优势产业等。
(四)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国内外竞争形成的压力较大。随着竞争的加剧,拥有科技优势的国家会从经济利益和国家战略出发,对转让技术持谨慎或封锁的态度;跨国企业也会通过专利、技术标准等手段控制产业高端环节,实行知识封锁和专利垄断,不断强化其全球垄断地位;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区域会加强对创新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核心技术以至先进技术引进日趋困难。尤其是省内兄弟城市发展迅猛,我市引进项目、技术、人才等面临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我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显得很弱,未能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据广东省科技厅公布的《2004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报告》显示,汕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23.46),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东莞等城市的综合评价值(在28.80以上)相比,差距较大;二是自主创新体系有待完善。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化尚未形成,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也尚未完全适应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要求。资源投向集中度不高;三是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缺乏,尤其是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科技人才和既懂经济和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紧缺问题更为突出,全市真正的科技型企业家仍较少。目前,我市的科技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落后于其他先进城市,科技人才流失有加大趋势,在地区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虽然财政努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与自主创新的内在要求相比,差距较大。虽然市政府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加大科技投入,但是中小企业科技投融资和担保机制还未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难、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实现全市人民富裕安康的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认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汕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近期,着眼长远,遵循规律,扎实推进。
2、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以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为资源主要投放方向。
3、坚持内源型与外源型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内源型和外源型科技产业并重的发展策略。
4、政府扶持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以市场导向为主。
5、政、产、学、研、资、介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政是指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事业单位。产是指企业。学是指高等学校、研是指科研院所。资是指各种资本,包括资金、智力等资本。介是指中介服务机构)。
6、高起点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与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和集成创新为主攻方向。
7、突出重点与全面提高相结合,以促进产业整体素质提高为着眼点。
8、科技创新与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各种创新相互促进。
(三)规划布局。
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民营科技园等各类科技园区和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努力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聚集能力、技术扩散能力和社会资源集聚能力,成为我市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在重点区域上,支持金平区、龙湖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和辐射中心。发挥澄海区的产业特色,支持其成为专利申请和应用示范区。发挥潮阳区和潮南区的产业优势,使其成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区。支持南澳县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和风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
在重点产业上,围绕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八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以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及产业化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在重点企业上,突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骨干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大力培育自主创新型企业。
在重点产品上,重点支持经国家、省和市科技立项的产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老牌产品,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创立一批区域品牌,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打响汕头品牌。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具有汕头特色的开放型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一支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具有汕头市特色的科技人才队伍,培育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城市文化,全市综合创新能力有较高提升,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有新的突破,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有新的突破,使汕头市成为粤东以至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基地。到2010年,在产业核心技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实现较大的突破,为2020年基本建成创新型汕头打下良好基础。
2、主要发展指标
至全市专利申请量年递增10%以上,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保持在省内地级市先进水平,发明专利增长幅度高于其他类型专利增长幅度。
至到2010年末, 全市公众科学素质达标率为5.0%以上。
至到2010年末,全市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数达40人以上。
至五年间,取得科技成果达400项以上,成果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获得上级政府科技进步奖项目达45项以上。
至到2010年末,全市技术自给率达到38%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大幅度增加,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重点建设目标
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和企业。
至培育大批科技型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0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7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0%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起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至支持新建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10家省企业技术中心,支持现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我市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之一。
至支持建设以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创建的技术战略联盟实体。重点建设2家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省级研究开发院。
至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办好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协调汕头大学和有条件的企业,整合有关资源,建设服务全市辐射粤东的全市联网的精密仪器、高档设备协作测试服务中心,并鼓励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汕设立分机构或与我市有关单位联合搭建公共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建设1个省级公共实验室和1个全市联网的精密仪器设备协作测试服务中心。
至构建粤东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汕头市玩具工艺技术创新平台、海洋科技产业研究发展平台、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平台。
至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至建设国家火炬计划汕头光机电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金平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金平印刷包装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澄海玩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汕头)海藻产业基地。
至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金平民营科技园和广东龙湖民营科技园成为全省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成长基地、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基地、科技信息和技术成果的集散基地之一,并加强有关资源整合努力争取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至支持办好汕头大学科技园、汕头软件园、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广东基地粤东站、广东软件科学园粤东基地、汕头市博士后创业园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使之成为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和复合型人才孵化基地。
至广东(汕头)农业科技园、广东省(汕头)区域性农业(以及林业和水产)试验中心和广东(汕头)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成为粤东以至全省农业的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基地、科技信息和技术成果的集散基地之一。
至建设“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试验区”,推动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
至技术创新专业镇(街道)发展至25个以上。使一批专业镇产业特色凸现,支柱产业显效,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与省网站联接,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技术服务三大功能明显,成为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至建设具有汕头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的交通物流中心和汕头数码科技港。
至搭建好1个网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好1个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汕头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科技情报工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种类、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比较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使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类型比较完善,总体数目适应科技发展需求,出现一定数量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
至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基地。促使汕头农业科学园以及汕头科技馆等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普)基地建设更为完善,成为粤东乃至全省的科技教育与科普基地之一。
至通过各种科技发展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建立一支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在与虚拟相结合的柔性科技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汕头科技人才库。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开展对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攻关,努力实现产业自主创新突破或跨越。以现有产业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世界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引擎,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攻关,为培育和保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努力实现突破或跨越,巩固和提升优势产业,扶持培育新兴及潜在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人才培养和财税调节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强“政、产、学、研、资、介”合作创新,并成为其主体,以获取创新成果的所有权。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增强企业规模经济、融资手段和人才实力等优势,提高企业应对创新成果市场化前期投入高、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的能力。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中,选择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同时,努力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开发核心技术,并争取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基地,争取外资科研机构与我市高校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开发活动。
(三)构建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服务。强化公共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包括科研设施、资料、数据和相应的共享机制建设,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活动提供有效支持。重点是创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大力培育和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支持行业(产业)协会提高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农业科技园、软件园和技术创新专业镇(街道)建设,建设好市级以上科技园区和以科技基地为依托的企业孵化器。
(四)建设适应自主创新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根据汕头实际,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通过加强科技园区建设和各种科技发展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增强汕头市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汕头的自主创新事业服务,建立健全符合科技人才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在汕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五)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及名牌三项战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和保护创新成果的能力。加快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自主技术标准,加快科技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进程。建立专利技术与技术标准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机制。重点研究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及时将知识产权转化、上升为技术标准,努力将知识产权工作和技术标准工作融合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全过程。加快建立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和专利垄断的有效机制。扶持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大对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的保护力度。
(六)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系。以建设青少年科技普及教育基地为切入点,以提高全市自主创新和科技产业化能力为着眼点,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体系,在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的同时,促进科普产业发展,多层面、多方式、多手段、多渠道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方法,全面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质,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公众素质基础.
四、重点领域
为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根据立足于近期,着眼于长远,紧密结合汕头市情,注重与国家和省科技规划衔接,将汕头市科技发展融入到国家和全省发展大战略中,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提出我市“十一五”期间重点鼓励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专项:
(一)电子信息关键技术专项
(1)基于LINUX操作系统软件
(2)资源管理应用平台
(3)DVD激光头
(4)工业控制软件
(5)财税、金融、医疗、教育、娱乐、科普等应用软件
(6)人工智能产品及系统(如仿真系统)
(7)信息安全产品与系统
(8)智能超声系统
(9)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
(10)新型显示器件
(11)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件
(12)集成电路等半导体器件
(13)多层高密度印刷电路板
(14)超薄及柔性覆铜板
(15)高档次电子陶瓷装件
(16)工业电子超声检测设备
(17)医疗保健电子产品
(二)机械装备关键技术专项
(1)先进包装机械装备
(2)精密成型设备及数控系统
(3)多层共挤塑料加工装备
(4)机床数控系统及高频调速装置
(5)智能电源
(6)50万伏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
(7)变频变压设备
(8)智能输变电设备
(9)先进模具设备
(10)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设备
(11)全自动高速多色印刷设备
(12)柔性版印刷关键设备
(13)机电一体化新型纺织机械
(14)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设备
(15)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试验、检测技术设备
(16)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
(17)中药制药工艺与设备
(18)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仪器
(19)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医疗器械
(三)石油化工关键技术专项
(1)易回收、可降解农膜
(2)高档油墨
(3)新型生物化工产品
(4)新型高效催化剂
(5)高层次的化学试剂、助剂
(6)电子化学品
(7)单系列日产400吨以上聚酯
(四)纺织服装关键技术专项
(1)无梭织物
(2)针织品
(3)服装
(五)食品饮料关键技术专项
(1)功能性大豆制品
(2)绿色食品
(3)休闲食品
(4)汕头特色小食品的保鲜、包装、携带
(六)工艺玩具和文具关键技术专项
(1)先进模具制造技术
(2)先进设计与生产技术
(3)专用电子信息配件研究与开发
(4)工艺研究与应用
(5)科普玩具
(七)新材料与建材关键技术专项
(1)锂离子电池材料
(2)稀土功能材料
(3)特种玻璃
(4)无机纳米材料
(5)PP一RPE塑料供水管
(6)新型墙体材料
(7)新型药用包装材料
(八)汽车关键技术专项
(1)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
(2)汽车、摩托车零部件
(3)车用电池
(九)生物与医药关键技术专项
(1)中药现代化重大关键技术
(2)中医药先进制造技术
(3)中药现代化新产品
(4)制药原料产业化生产技术
(5)专利新药
(6)畜禽水产用生物制品(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疾病的疫苗)
(7)防范生物化学创伤的技术研究
(十)电力关键技术专项
(1)风力发电
(2)大型风力发电机组
(3)太阳能发电
(4)垃圾发电
(5)特种电力电缆
(十一)农业关键技术专项
(1)新技术育种(水稻、花生、水果、花卉、蔬菜)
(2)工厂化育苗
(3)农作物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4)动植物新品种繁殖选育
(5)农产品深加工
(6)高效经济林(包括木本花卉)经营技术
(7)生物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开发
(8)新型生物农药开发与生产
(9)重大动植物疫情的防控技术
(10)节水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十二)海洋产业关键技术专项
(1)海洋类药物
(2)海洋生物提取及其制剂
(3)海水优良品种繁养殖
(4)海水淡化先进技术及产品
(5)港口运输支撑技术
(6)海洋及海岛滩涂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十三)环保与废物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专项
(1)污染物控制技术
(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3)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
(4)循环经济支撑技术
(十四)软科学关键专项
(1)以推动经济、科技、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的科研项目
(2)以推动自主创新成为城市文化核心为目标的研究项目
(3)以推动科学技术普及为目标的研究
(4)绿色生态环境利用和创造研究
(5)社会安全技术研究
(6)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系研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和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对技术自主创新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财政政策;对市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投入机制,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新格局。积极筹措启动资金,加快建立汕头市中小企业科技投融资和担保机制、风险投资机制,支持民营科技风险投资建设,营造良好的资金供给环境、运作环境和需求环境。积极探索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行业科技工作协作机制,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全社会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二)建立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政策环境。加强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充分发挥投资、消费、政府采购等经济政策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形成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实施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鼓励优先采购本市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作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重点。实施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进一步完善鼓励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政策,促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坚持开放式的自主创新。大力扶持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步伐,加快产业自主创新。
(三)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和全社会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型社会环境。要加强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汕头精神的重要内容,培育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切实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进一步营造尊重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自主创新活动和科普活动,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竞赛。要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自主创新的典型人物,总结和推广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领导,做好自主创新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统筹协调。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自主创新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由过去主要管理科技系统的科研工作转变为管理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实现科技资源的配置从主要靠行政手段转向以市场为基本途径,从单纯的项目管理转到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全市的科技综合实力上来。各区县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市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工作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把自主创新指标列入政府统计序列和考核序列。市直有关部门每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规划的实施情况和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调整规划的有关内容,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方案。汕头市技术创新领导小组作为全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协调领导机构,加强对全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协调和领导。